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江湘潭段河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霞 彭渤 +5 位作者 吴雅霁 张坤 匡晓亮 吴蓓娟 谭长银 涂湘林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76,共15页
本研究用X射线荧光(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对湘江湘潭段河岸沉积物进行了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河岸沉积物具明显贫Na_2O、CaO、Mg O等碱质,而富Fe_2O_3、MnO等氧化物的化学组成特征。沉积物明显富集C... 本研究用X射线荧光(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对湘江湘潭段河岸沉积物进行了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河岸沉积物具明显贫Na_2O、CaO、Mg O等碱质,而富Fe_2O_3、MnO等氧化物的化学组成特征。沉积物明显富集Cu、Pb、Zn、Mn、V、Cr、U、Th等多种重金属和Zr、Hf、Ta等高强场元素,而亲石元素Cs、Ga、Ge、Rb、Sr等及稀土元素(REE+Y)在沉积物中富集不明显。地累积系数(Igeo)法评价显示,河岸沉积物存在Cu、Zn、Pb等元素组成的潜在重金属污染。主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Ba、Rb、Th、U、Sc、Cr、Ta、Nb、Zr、Hf、Ga、Ge、Y等主要赋存于石英等碎屑矿物中,这些微量金属元素可能主要为自然来源,在沉积物中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而Mn、V、Co、Cr、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则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矿物相中,这些重金属元素可能以人为源为主,在沉积物中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可发生活化迁移。沉积物的Fe_2O_3、LOI、∑REE等的含量值及Eu/Eu*值可作为指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地球化学指标,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元素 微量元素 重金属活性 河岸沉积物 湘江
下载PDF
湘江长潭株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4
2
作者 谢伟城 彭渤 +8 位作者 匡晓亮 肖瑶 杨梓璇 方小红 曾等志 吴蓓娟 涂湘林 王欣 谭长银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0-394,共15页
本次工作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湘江长沙-湘潭-株洲河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沉积物富集V、Cr、Mn、Co、Ni、Th、U、Cu、Pb、Zn等多种重金属,其中Cu、Zn、Pb等重金属于株洲段沉积物... 本次工作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湘江长沙-湘潭-株洲河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沉积物富集V、Cr、Mn、Co、Ni、Th、U、Cu、Pb、Zn等多种重金属,其中Cu、Zn、Pb等重金属于株洲段沉积物中达高度至极度富集。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特征暗示沉积物存在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以相对富Th铅为特征,具明显的人为源和自然源铅,其^(206)Pb/^(207)Pb值在1.1723至1.1855之间,^(206)Pb/^(208)Pb值在0.4760至0.4786之间。其中自然源铅主要为花岗岩铅,而人为源铅则为铅锌矿矿石铅和燃煤铅构成,即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为花岗岩铅、铅锌矿矿石铅、燃煤铅组成的三元混合铅。铅同位素比例估算显示,长沙、湘潭段沉积物铅锌矿矿石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23%、32%,燃煤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47%、23%,自然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30%、45%;株洲段沉积物的自然源铅比例较低,平均为17%,而矿石铅和燃煤铅的比例较高,平均依次为34%和49%。V、Mn、Co、Cu、Zn、U等其他重金属与Pb一样,长沙、湘潭段沉积物人为源比例小于67%,株洲段沉积物人为源比例达70%。因此,湘江长潭株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铅同位素 铅锌矿矿石源铅 燃煤源铅 花岗岩源铅 湘江长潭株河段
下载PDF
河床沉积物稀土元素对重金属污染指标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等志 匡晓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4-41,共8页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分析技术,对湘江长株潭河段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重金属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稀土元素LREE富集,HREE亏损,Eu异常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向右倾斜的富LREE模式.地累积指数法(I_(...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分析技术,对湘江长株潭河段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重金属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稀土元素LREE富集,HREE亏损,Eu异常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向右倾斜的富LREE模式.地累积指数法(I_(geo))评价显示,沉积物存在Cu、Zn、Pb等元素组成的重金属污染,各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状况排序为:株洲河段>湘潭河段>长沙河段.稀土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I_(geo))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沉积物的稀土总量∑REE、Eu负值与重金属污染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这可能与两者具有相似的低溶解度和稳定不活泼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有关.因子分析表明高稀土含量可能是高自然背景值和人为污染的结果,HREE与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显示较高相关性,意味着HREE含量越高,重金属污染就可能会越严重.沉积物的∑REE及Eu等参数值可作为指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地球化学指标,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重金属 湘江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化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方小红 彭渤 +8 位作者 张坤 杨梓璇 肖瑶 谢伟城 颜川云 谢依婷 谭长银 万大娟 王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86-2598,共13页
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利用210Pb法测定沉积物沉积速率.同时,在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沉... 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利用210Pb法测定沉积物沉积速率.同时,在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Bi、Cd、Mn、Mo、Zn、Pb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而Sc、Tl、Rb、Cs、V、Co、Zr、Hf、Nb、Ta、Ga、Ge、Rb、Sr、REEs(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小,分布相对均一.微量元素富集特征(EF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u、Sc、Tl、Rb、Cs、Th、U、V、Co、Zr、Hf、Nb、Ta、Ga、Ge、Rb、Sr、REE等微量元素主要为自然源,而Bi、Cd、Mn、Zn、Pb等重金属则既有自然源的影响,又有人为源的贡献.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显示,入湖段沉积物存在Cd-Mn-Zn-Pb-Bi等元素组合的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自下而上分布有中深部(204~192 cm)、中上部(96~64 cm)、浅表部(64~0 cm)3个重金属污染层.上述3个重金属污染层可能对应于3个期次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即早期(1913年前)的零星重金属污染、中期(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1963—1979年)的中等强度重金属污染、近期(1979年至今)高强度重金属污染.且自早期到近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复杂化.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的上述3期重金属污染可能对洞庭湖沉积物产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演化 微量元素 ^210Pb沉积定年 重金属富集 河床沉积物 沅江入湖
原文传递
澧水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等志 彭渤 +5 位作者 张坤 方小红 谭长银 匡晓亮 吴蓓娟 涂湘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80-3488,共9页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澧水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澧水入湖沉积物重金属Cd含量较高,超出土壤背景值3.5~15.6倍,超标率达100%.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处于中度...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澧水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澧水入湖沉积物重金属Cd含量较高,超出土壤背景值3.5~15.6倍,超标率达100%.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处于中度污染水平,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Cu>Ni>Mn>Zn>Co>Pb>Cr>V.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Cd的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84.3~230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生态风险.重金属生态风险排序为:Cd>Cu>Ni>Pb>Co>Cr>V>Mn>Zn,且沉积物重金属Cd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的贡献率最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Mn、V、Pb、Cr、Cu、Co、Zn、Ni、Cd等均没有显著的非致癌风险,儿童致癌风险比成人大1.3~5.6倍,其中,重金属Cr、Co可对儿童和成人构成潜在致癌风险.重金属Cd、Pb、Zn可能主要来自于工矿排放等人为带入,而V、Cr、Mn、Co、Ni、Cu等重金属可能主要来自流域基岩的自然风化、侵蚀等地表作用.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应主要针对Cd、Cr、Pb、Zn等重金属污染而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河床沉积物 污染程度评价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澧水
原文传递
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矿物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勤 彭渤 +9 位作者 方小红 周东晓 覃智莲 邬思成 赵亚方 刘静 陈丹婷 王欣 谭长银 万大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8-575,共18页
本次工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技术手段,分析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探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湘江下游沉积物矿物组成复杂。轻矿物以碎屑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 本次工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技术手段,分析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探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湘江下游沉积物矿物组成复杂。轻矿物以碎屑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黏土矿物(云母、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等)和碳/硫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为主,含量在95%以上;重矿物以铁矿物(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钛铁矿)、稳定重矿物(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石榴子石等)和不稳定重矿物(角闪石、辉石等)为主,含量低于5%。与其他河段沉积物相比,株洲霞湾段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含量明显偏低,而黏土矿物、碳/硫酸盐矿物、铁矿物等的含量明显偏高。这与该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偏高的特征相对应。矿物含量与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相关性分析显示,V、Th、Cr等主要赋存在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Cu、Zn、Pb、U、Co、Ni等主要赋存在铁矿物、碳/硫酸盐矿物中。赋存在黏土矿物中的重金属主要与岩石风化等自然因素有关,为自然来源。而赋存在铁矿物、碳/硫酸盐矿物等矿物中的重金属可能既有自然来源,又有人为来源。且赋存在铁氧化物矿物和碳、硫酸盐矿物中的重金属因环境条件变化,可释放转入水体而对环境产生危害,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碳/硫酸盐矿物 铁矿物 重金属 沉积物 湘江
下载PDF
沅江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的铅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春霞 彭渤 +7 位作者 方小红 李晓敏 邬思成 谢淑容 吴晶 郭馨彤 陈海生 戴亚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5-236,共12页
利用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对沅江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铅同位素进行分析,评价了重金属富集程度,并示踪分析重金属污染源.结果表明,上层(0~52 cm)沉积物明显富集Bi、Cd、Cr、Mn、Ni、Cu、Zn、Pb等多种重金属,中层(52~17... 利用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对沅江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铅同位素进行分析,评价了重金属富集程度,并示踪分析重金属污染源.结果表明,上层(0~52 cm)沉积物明显富集Bi、Cd、Cr、Mn、Ni、Cu、Zn、Pb等多种重金属,中层(52~172 cm)、下层(172~268 cm)沉积物中Mn、Cd富集明显.垂直方向上,重金属的富集具有自下而上富集程度明显增强、富集的元素种类明显增多的变化特征,暗示近年来人为活动增强引起沉积物污染程度增强.沉积物铅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大,其^(206)Pb/^(207)Pb、^(208)Pb/^(207)Pb比值变化范围依次为1.1310~1.2040、2.3321~2.4932,并以相对富放射成因的U铅和Th铅为特征.上层沉积物铅同位素比值变化大,且自下而上升高或降低的变化明显,沉积物铅含量高对应^(206)Pb/^(207)Pb比值低,铅含量低则对应^(206)Pb/^(207)Pb比值高;中层、下层沉积物铅同位素比值变化小,且中层、下层沉积物铅含量高低与^(206)Pb/^(207)Pb比值高低无明显对应变化关系.铅同位素示踪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铅来源主要包括燃煤、柴油、铅锌矿矿石等人为源铅,以及来自板溪群板岩、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等自然源铅.沉积物存在Bi、Cd、Mn、Cu、Zn、Ba、Pb等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且这些重金属与Pb有相似的来源,既有燃煤、柴油和铅锌矿矿石等人为源的贡献,又有黑色页岩、板岩等自然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人为源铅 自然源铅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沅江
原文传递
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铅污染特征及铅来源的Pb同位素示踪分析
8
作者 陈海生 彭渤 +8 位作者 方小红 邬思成 李芹 吴晶 郭馨彤 董英帅 吴能球 谢淑容 戴亚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85-2003,共19页
利用BCR及1M HCl分离提取技术对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不同化学形态铅的铅含量及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沉积物重金属铅含量变化大(Pb含量为(54.4~4379)mg/kg),且富集明显(EF>3.5)。不同河段沉积物铅富集程度明显不同,湘... 利用BCR及1M HCl分离提取技术对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不同化学形态铅的铅含量及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沉积物重金属铅含量变化大(Pb含量为(54.4~4379)mg/kg),且富集明显(EF>3.5)。不同河段沉积物铅富集程度明显不同,湘潭、长沙及湘阴河段沉积物铅富集程度相近(EF平均为3.5~4.1),而株洲段沉积物铅富集明显较高(EF平均为82.0)。BCR分离提取结果显示河床沉积物铅主要以赋存于铁锰氧化物中的可还原态铅(43.76%)和赋存于硅酸盐矿物的残渣态铅(41.53%)的形式存在。沉积物全岩铅同位素组成显示株洲段铅为非放射成因铅(^(206)Pb/^(207)Pb平均为1.1744),而湘潭至湘阴段沉积物明显富放射成因铅(^(206)Pb/^(207)Pb平均为1.1827)。由BCR提取的可提取态与残渣态铅的^(206)Pb/^(207)Pb比值平均分别为1.1798±0.002及1.1844±0.008,即可提取态与残渣态铅之间Pb同位素组成变化不明显。而1M HCl提取的可提取态(^(206)Pb/^(207)Pb平均为1.1746±0.004)与残渣态铅(^(206)Pb/^(207)Pb平均为1.1859±0.007)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这可能是BCR分离提取实验中,株洲段沉积物非放射成因的人为源铅未完全提取所致,故BCR提取法不适合用于矿业活动影响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铅同位素示踪分析表明,株洲段沉积物中铅为来自铅锌矿矿石(62.4%)及燃煤排放(36.8%)人为源铅组成的二元混合铅,而湘潭至湘阴段沉积物铅为来自自然源花岗岩(54.4%)和来自人为源铅锌矿矿石(29.2%)及燃煤排放(15%)组成的混合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化学形态 人为源铅 自然源铅 沉积物 湘江
原文传递
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与污染特征
9
作者 郭馨彤 彭渤 +3 位作者 吴晶 邬思成 吴能球 董英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2-324,共13页
稀土元素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其环境危害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稀土分布特征,评价沉积物稀土污染程度,并对沉积物稀土污染进行生态危害预测分析。... 稀土元素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其环境危害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稀土分布特征,评价沉积物稀土污染程度,并对沉积物稀土污染进行生态危害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其总稀土(ΣREE)含量为106~775 mg/kg(均值为319 mg/kg)。但自株洲河段向下游湘阴段,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株洲等各河段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都为轻稀土富集的上地壳稀土配分模式。根据沉积物的Eu/Eu*值,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分为页岩型(S-型)和花岗岩型(V-型)两类稀土配分模式。其中V-型稀土模式沉积物的ΣREE为118~775 mg/kg,(均值为370 mg/kg),明显高于S-型稀土模式沉积物的ΣREE(106~396 mg/kg,均值为292 mg/kg),显示V-型的人为源带入特征。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污染达轻度到中度污染水平,主要发生在株洲、湘潭河段的沉积物中。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显示沉积物稀土污染达中度生态风险危害水平,应高度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配模式 人为源稀土 稀土元素污染 稀土元素生态风险 湘江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东晓 彭渤 +8 位作者 王勤 方小红 邬思成 赵亚方 刘静 陈丹婷 王欣 谭长银 万大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71,共13页
本文分析扬子地台西缘黑色页岩土壤(BSS)及其成土新鲜黑色页岩(FB)的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黑色页岩土壤成土地球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黑色页岩土壤明显亏损MgO、CaO、Na2O、P2O5和LOI(有机质),而富集Al2O3和Fe2O3等主量组... 本文分析扬子地台西缘黑色页岩土壤(BSS)及其成土新鲜黑色页岩(FB)的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黑色页岩土壤成土地球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黑色页岩土壤明显亏损MgO、CaO、Na2O、P2O5和LOI(有机质),而富集Al2O3和Fe2O3等主量组分;且明显亏损Ba、V、Ni、Cu、Zn和Sr等微量元素,但其他微量元素则不然。与成土母岩相比,黑色页岩土壤的化学组成相对均一。主量组分对黑色页岩与黑色页岩土壤之间化学组成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与CaO、Na2O和MgO等碱质组分、LOI所代表的有机质等的淋滤释出,及Fe2O3和Al2O3等氧化物的次生富集有关,其影响程度顺序为:CaO>Na2O>LOI>MgO>Al2O3>Fe2O3>MnO>K2O>SiO2>P2O5。推断黑色页岩风化-成土过程中有机质、黄铁矿、方解石、钠长石、斜绿泥石等不稳定矿物的化学蚀变分解和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水解导致CaO、LOI、Na2O、MgO、K2O和SiO2等主量组分,以及V、Cr、Ni、Cu、Zn、Ge、Ba、Sr等微量元素的淋滤释出;而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等次生矿物的次生富集,导致Fe2O3、MnO和Al2O3等主量组分,以及Pb、Cs、Co、Th、Sc、Ga、Rb、REE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形成次生富集。故而黑色页岩可为环境重金属污染源,而黑色页岩土壤本身也可存在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土壤 下寒武统黑色页岩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化学组成差异 风化-成土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