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外科手术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剑鸣 易为民 +1 位作者 彭创 吴金术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肠吻合口瘘(均为C级胰瘘)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效果。结果8例均救治成功,术后均未...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肠吻合口瘘(均为C级胰瘘)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效果。结果8例均救治成功,术后均未再出现B级或C级胰瘘,腹部症状和体征逐渐消失,平均住院时间31.9 d。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严重胰肠吻合口瘘应当早期发现,及时进行手术处理;术中腹膜腔彻底的清洗、恰当的缝合、充分的减压与引流,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口瘘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多肝段肝肠内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灼日 吴金术 毛先海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3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肝肠内引流术 临床应用 肝段 手术切除率 肝门部胆管癌 近端胆管癌 胆囊管开口
下载PDF
DLAT:一种新型肝细胞癌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3
作者 陈巍 杨尽晖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目的:研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dihydrolipoamide S-acetyltransferase,DLA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为HCC的预后评估和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DLAT在HCC中的表达、预后价值以及相关生物... 目的:研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dihydrolipoamide S-acetyltransferase,DLA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为HCC的预后评估和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DLAT在HCC中的表达、预后价值以及相关生物学功能。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50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分析DLAT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分析DLAT的预后价值。q-PCR检查HCC细胞系HepG2、Huh-7、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组织细胞系LO2中DLAT mRNA的表达。在HepG2细胞中转染si-DLAT(实验组)和si-NC(对照组),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LAT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DLAT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并与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DLAT在HCC中的高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密切相关。沉默DLAT后,HepG2细胞的增殖明显慢于对照组,凋亡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DLAT可作为HCC患者良好的预后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治疗HCC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 预后标志物
原文传递
梗阻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柳志 王俊 +4 位作者 吕品 蒋波 段小辉 张红辉 陈勇治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梗阻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ABP)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收治的132例梗阻型M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为基础的微创治疗(内镜组),43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腹... 目的:探讨梗阻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ABP)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收治的132例梗阻型M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为基础的微创治疗(内镜组),43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组),5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内镜组、腹腔镜组、开腹组间的腹痛缓解时间(3.31d vs.3.84d vs.7.65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4.20d vs.5.35d vs.8.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组与腹腔镜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3.26d vs.3.53d)、住院时间(9.49d vs.9.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短于开腹组(4.35d、9.30d)(均P<0.05)。3组的治愈率均为100%,均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1年内胰腺炎复发率(42.86%)明显高于腹腔镜组(0.00%)和开腹组(1.85%)(均P<0.05),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梗阻型MABP,在大多数情况下,腹腔镜途径是解除胆道梗阻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胆汁淤积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博文 吕品 +5 位作者 聂盛丹 曾杰宏 刘铮凯 彭思远 张豹 蒋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i NOS)抑制剂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i NOS抑制剂1400W孵育人胆管癌QBC939细胞24 h后,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MTT比色法检各组细胞中NO浓度与增殖情况,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_(50))...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i NOS)抑制剂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i NOS抑制剂1400W孵育人胆管癌QBC939细胞24 h后,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MTT比色法检各组细胞中NO浓度与增殖情况,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值,选择合适浓度的1400W处理QBC939细胞24 h后,分别用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情况。以上实验均以未加1400W培养基处理的QBC939细胞为空白对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1400W处理组QBC939细胞中NO含量及增殖率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均P<0.05),IC_(50)值为51.24μmol/L;用_(50)μmol/L的1400 W处理QBC939细胞24 h后,实验组的细胞划痕愈合率(61.7%vs.92.3%)和细胞侵袭数(72.7个vs.128.0个)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i NOS抑制剂1400W能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NO下游的信号分子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一氧化氮合酶 酶抑制剂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胰胆管汇合异常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龚金龙 彭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5-379,共5页
胰胆管汇合异常(PBM)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是指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PBM因其与众多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被广泛关注。笔者就其分型、病理及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胰胆管汇合异常/诊断 胰胆管汇合异常/治疗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RNA干扰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思远 吕品 +2 位作者 谢博文 刘苏来 蒋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0-986,共7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针对iNOS设计并合成3种iNOS-siRNA序列(siRNA1、siRNA2、siRNA3)及阴性对照siRNA序列后,分别转染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细胞,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 目的:探讨RNA干扰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针对iNOS设计并合成3种iNOS-siRNA序列(siRNA1、siRNA2、siRNA3)及阴性对照siRNA序列后,分别转染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细胞,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通过iNOS mRNA与蛋白的变化分析干扰效果,选择干扰效果最为明显的iNOS-siRNA序列,观察其干扰后QBC93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实验以无处理的QBC939细胞为空白对照。结果:合成的3种iNOS-siRNA序列均可有效转染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且转染后均能明显降低QBC939细胞中iNOS 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P<0.05),其中siRNA2对iNOS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阴性对照siRNA序列对QBC939细胞中iNOS mRNA与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均P>0.05)。转染siRNA2后,QBC939细胞增值明显降低、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转染阴性对照siRNA序列的QBC939细胞无上述改变(均P>0.05)。结论:RNA干扰能有效降低iNOS基因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从而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一氧化氮合酶Ⅱ型 RNA干扰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黏蛋白3和黏蛋白4在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鑫宇 贺彦宇 +3 位作者 彭创 彭沙勇 刘苏来 杨平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3(MUC3)和黏蛋白4(MUC4)在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UC3、MUC4在24例正常胆管组织、44例肝内肝管结石胆管组织、38例结石相关I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ICC患者... 目的:探讨黏蛋白3(MUC3)和黏蛋白4(MUC4)在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UC3、MUC4在24例正常胆管组织、44例肝内肝管结石胆管组织、38例结石相关I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UC3与MUC4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正常胆管组织、结石患者胆管组织,结石相关ICC组织中MUC3的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79.2%、56.8%、36.8%),而MUC4的表达阳性率则相反(29.2%、79.5%、86.8%)。两者的表达均与结石相关ICC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MUC4的表达与门静脉有无浸润有关(均P<0.05)。结石相关ICC患者中,MUC3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MUC4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在结石相关ICC组织中,MUC3表达降低,而MUC4的表达升高,两者表达的变化与结石相关ICC的进展、侵袭及转移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结石 胆管 肝内 黏蛋白3 黏蛋白4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博滔 朱朝庚 +5 位作者 李国光 李云峰 张治桥 凌争云 孙维佳 陈梅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相关诊治。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8年1月收治PD术后出现胰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共纳入6例PD术后出现...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相关诊治。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8年1月收治PD术后出现胰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共纳入6例PD术后出现胰肠吻合口狭窄患者,其中原发疾病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慢性胰腺炎2例,壶腹部癌1例;初次手术胰肠套入式吻合5例,胰胃吻合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生化漏及B级胰瘘各1例,延迟胃排空障碍1例。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术后无明显诱因的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均通过MRCP和/或CT诊断为胰肠吻合口狭窄,诊断距PD术后的中位时间为54(15~84)个月。诊断后,5例患者行胰肠吻合口重建手术,其中2例术后分别随访6、8个月无特殊不适,其余3例随访6~39个月后再发胰腺炎且反复发作,但发作次数、症状较术前稍有好转;1例患者因拒绝手术予以内科治疗,目前仍有反复发作胰腺炎。结论:胰肠吻合口狭窄是PD术后较少见并发症之一,狭窄部位多位于胰管开口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病为慢性胰腺炎、胰瘘、腹腔感染和胰胃吻合。其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胰腺炎为主,胰肠吻合口重建是较常用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但术后仍有较高胰腺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缩窄 病理性
原文传递
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博滔 陈梅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8-455,共8页
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是介于可切除与不可切除胰腺癌之间的一个分期,其在技术上可获得根治性切除,但有较高风险出现阳性切缘的特点。笔者对最近几年关于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预后评估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讨论。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预后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