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外译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思路
1
作者 李颖 尹飞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我国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决策已有十七年时间,对外传播效果受内外动因综合影响,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大变局时代开展共生外译传播,是提升我国对外传播效能的积极尝试。共生外译传播的本质是需求互补、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具体... 我国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决策已有十七年时间,对外传播效果受内外动因综合影响,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大变局时代开展共生外译传播,是提升我国对外传播效能的积极尝试。共生外译传播的本质是需求互补、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具体包括传播观念由“对外推介”向“互鉴共荣”转变,传播主体由“政府主体”向“多主体共生”转变,传播内容由“以我为主”向“供需结合”转变,传播媒介由“传统媒介”向“多媒融合”转变,翻译主体由“专业译者”向“多元译者”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外译传播 互利共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翻译传播效果动因解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邓颖玲 李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8-182,共5页
翻译传播过程不仅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还受到传播所处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影响。从翻译传播效果的产生机制来看,翻译传播效果是翻译传播的内部要素与外部因素发生影响并相互作用的结果。翻译传播效果的内部动因产生于翻译传播过程内部,... 翻译传播过程不仅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还受到传播所处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影响。从翻译传播效果的产生机制来看,翻译传播效果是翻译传播的内部要素与外部因素发生影响并相互作用的结果。翻译传播效果的内部动因产生于翻译传播过程内部,是主体、译者、讯息、媒介、受体五个要素所发挥的自身作用和互动作用;翻译传播效果的外部动因指翻译传播活动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文化差异、民众情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它们对传播效果起着推动或制约作用,并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使翻译传播效果得以产生。本文分析了翻译传播内外动因的影响方式和相互作用,提出了翻译传播效果产生的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 效果 动因 内因 外因
下载PDF
人内翻译传播基本原理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颖 《传播力研究》 2020年第18期31-33,共3页
人内翻译传播是基于翻译传播学的构建提出的新概念,属于社会传播系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翻译传播活动在人脑内部的发生发展过程。人内翻译传播具有社会互动性,是其他翻译传播系统进入社交领域必经的环节。该传播发生在译者群体自身,译... 人内翻译传播是基于翻译传播学的构建提出的新概念,属于社会传播系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翻译传播活动在人脑内部的发生发展过程。人内翻译传播具有社会互动性,是其他翻译传播系统进入社交领域必经的环节。该传播发生在译者群体自身,译者通过分饰“主我”“本我”和“客我”三个角色,在自我对话与协调中完成翻译传播活动。科学总结人内翻译传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其在其他传播系统中社会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翻译传播 原理 “主我” “本我” “客我”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论纲 被引量:48
4
作者 尹飞舟 余承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176,共7页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是跨语言的翻译传播,长期面对克服传播障碍、提升传播效果的根本问题,构建翻译传播学则是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翻译传播是异语场景中人类借助翻译实现的信息传递活动。翻译传播学是研究翻译传播本质...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是跨语言的翻译传播,长期面对克服传播障碍、提升传播效果的根本问题,构建翻译传播学则是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翻译传播是异语场景中人类借助翻译实现的信息传递活动。翻译传播学是研究翻译传播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以推动翻译传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为宗旨,将翻译传播作为整体进行考察研究,阐释其本质属性,分析翻译传播与传播、翻译的关系,论述翻译传播学的学理支撑、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应用,初步构建翻译传播学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 翻译传播学 翻译 传播 本质属性
下载PDF
翻译接受研究的界面与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剑委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社会转向与传播跨界,翻译接受逐渐引起翻译学者的注意。本文基于Chesterman对接受层次的划分,阐述了翻译接受研究的感应、回应和效应研究范畴,并分析了对应的行为性研究范式、结构性研究范式和社会文化研究范式。同时,从... 随着翻译研究的社会转向与传播跨界,翻译接受逐渐引起翻译学者的注意。本文基于Chesterman对接受层次的划分,阐述了翻译接受研究的感应、回应和效应研究范畴,并分析了对应的行为性研究范式、结构性研究范式和社会文化研究范式。同时,从媒介形态角度将翻译接受分为笔译接受、口译接受和视听翻译接受。作为揭示受众偏好、寻找译介机会、检验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翻译接受研究前景广阔。运用问卷调查、眼动追踪、观察、测试、访谈等互证的混合研究方法,考察翻译感应研究、口译接受、翻译用户体验等领域是未来翻译接受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接受 口译接受 感应 用户体验 混合研究方法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道德经》英译传播中的经典重构 被引量:3
6
作者 尹飞舟 王佳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6,共9页
媒介融合时代《道德经》的英译传播是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传播者、译者及读者共同推动的结果。传统译作通过新媒介被再传播、再解读和再创作,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新媒介译作以全新解读、多元参与、网络出版等方式成为《道德经》英译传播... 媒介融合时代《道德经》的英译传播是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传播者、译者及读者共同推动的结果。传统译作通过新媒介被再传播、再解读和再创作,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新媒介译作以全新解读、多元参与、网络出版等方式成为《道德经》英译传播的新力量。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冲突与融合给《道德经》的翻译文学经典化带来了新挑战,一方面使《道德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在当代重构,同时也给《道德经》的翻译文学经典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道德经》的跨文化经典重构是文学价值在翻译传播中的再现,也是古今文化融通、中西文明互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道德经》 英译传播 经典重构
下载PDF
翻译传播主体控制效应解析——以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英译出版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尹飞舟 李颖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82,共7页
基于异语传播环境,翻译传播主体具有不同于一般传播主体的特殊性,担负着更多责任,因而对传播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和控制表现出特殊规律。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翻译传播主体可分为原语主体和译语主体,对传播过程的控制表现为原语主体控制... 基于异语传播环境,翻译传播主体具有不同于一般传播主体的特殊性,担负着更多责任,因而对传播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和控制表现出特殊规律。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翻译传播主体可分为原语主体和译语主体,对传播过程的控制表现为原语主体控制、译语主体控制、原语主体与译语主体联合控制三种形式。当代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出版活动展现了翻译传播主体的这些特征。恰当运用翻译传播主体对传播过程控制效应的规律,能促进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 主体 控制 当代文学 英译出版
下载PDF
基于读者反馈的《西游记》英译版海外传播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承法 郑剑委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9,共7页
以《西游记》余国藩英译版的读者反馈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感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从文学、翻译、传播三个维度考察该版本的海外传播效果。研究发现,该版本在2011-2020年的读者评论热度呈曲线上升态势,表明其海外传播效果较好,具体表现在... 以《西游记》余国藩英译版的读者反馈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感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从文学、翻译、传播三个维度考察该版本的海外传播效果。研究发现,该版本在2011-2020年的读者评论热度呈曲线上升态势,表明其海外传播效果较好,具体表现在:在文学维中,人物维与叙事维的读者评论情感分值相对较低,而格调维和素材维相对较高,这是因为人物性格缺乏动态发展,部分情节存在复述,而幽默格调、文化素材是小说的特色和亮点;在翻译维中,译者的翻译技艺获得读者高度赞赏,大多数读者欣赏诗歌的全译及增加的副文本;在传播维中,读者反馈,他们是通过《西游记》的多模态作品接触小说英译版,阅读小说带来心理变化、推荐意向、阅读行为甚至创作行为。翻译传播者应该在遵循译语习惯和诗学范式的前提下尽力再现这些特色,并进行渐进式、多模态的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反馈 传播效果 《西游记》余译版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理论新视角:翻译传播过程的四种模式 被引量:4
9
作者 尹飞舟 王佳娣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0,共7页
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跨语言传播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翻译传播。对翻译传播本质和过程的认识是构建翻译传播学的基础,分别回答"翻译传播是什么"以及"如何翻译传播"的问题。翻译传播过程是翻译传播的... 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跨语言传播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翻译传播。对翻译传播本质和过程的认识是构建翻译传播学的基础,分别回答"翻译传播是什么"以及"如何翻译传播"的问题。翻译传播过程是翻译传播的动态结构,呈现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模式研究是对翻译传播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律的理论化和抽象化总结。基于传播学的过程理论,结合对翻译传播的本质认知,翻译传播过程具有线性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和社会模式。四种模式具有各自的功能,揭示了翻译传播的本质和内涵,为翻译传播的历时和共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走出去 翻译传播 模式
原文传递
翻译传播学论纲
10
作者 尹飞舟 余承法 《新华文摘》 2021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后新冠疫情时代,国际文化交流将面临严峻的局面。面对西方反华势力的围堵和敌对媒体的妖魔化,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遭遇的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传播障碍更为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总结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翻译传播学这一... 后新冠疫情时代,国际文化交流将面临严峻的局面。面对西方反华势力的围堵和敌对媒体的妖魔化,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遭遇的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传播障碍更为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总结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翻译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系统地研究以跨语言传播为特征的翻译传播内在规律,研究克服传播障碍、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学 传播障碍 西方反华势力 国际文化交流 跨语言传播 新兴交叉学科 妖魔化 中华文化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的实用百科——《劳特利奇文学翻译手册》述评
11
作者 李颖 《东方翻译》 2020年第6期79-81,共3页
引言《劳特利奇文学翻译手册》(Routledge Handbook ofLiteraryTranslation)出版于2018年9月,是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推出的"劳特利奇笔译与口译研究"(Routledge Handbook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系列丛书之... 引言《劳特利奇文学翻译手册》(Routledge Handbook ofLiteraryTranslation)出版于2018年9月,是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推出的"劳特利奇笔译与口译研究"(Routledge Handbook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系列丛书之一,以论文集形式呈现世界各国翻译专家的观点论述,目前国内暂无中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研究 文学翻译 特利 观点论述 笔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