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曾虎 聂晚频 刘海宁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3期365-365,367,共2页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96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中治愈9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明显缓解。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多器...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96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中治愈9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明显缓解。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结论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选择非手术治疗,待症状缓解后行延期手术治疗。对伴有胆管梗阻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宜采用早期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外科学 胆道疾病 并发症 胆总管结石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良性胆道狭窄运用ERCP胆道支架植入治疗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俊光 汤建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17年第3期92-95,共4页
良性胆道狭窄(benign biliary stenosis,BBS)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原因复杂的特点,常见病应有感染、胆道结石及胆道周围组织炎症等,若不经治疗干预,易发生反复性胆管炎、门静脉高压、肝脏实质损害,甚至带来胆汁性肝硬化等严重... 良性胆道狭窄(benign biliary stenosis,BBS)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原因复杂的特点,常见病应有感染、胆道结石及胆道周围组织炎症等,若不经治疗干预,易发生反复性胆管炎、门静脉高压、肝脏实质损害,甚至带来胆汁性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对于良性胆道狭窄患者临床现阶首选ERCP放置胆道支架进行治疗,其已成为治疗良性胆道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案,并在临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由于BBS循证医学相关研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传统胆道支架不足且新型材料支架仍处于研究阶段,运用ERCP治疗BBS缺少规范性,临床工作中多变的实际情况对ERCP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影响,实际操作中医疗质量可控性低,经济社会因素使得临床推广使用ERCP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具有一定难度。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现对良性胆道狭窄运用ERCP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胆道狭窄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支架
下载PDF
VEGF-C和VEGF-D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碧川 曾虎 +1 位作者 张杰军 朱晋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5期2910-2913,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VEGF-C and 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VEGF-C and 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VEGF-C VEGF-D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碧川 曾虎 +1 位作者 张杰军 朱晋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6期3095-3097,共3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种不同的化疗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服用安慰剂;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个组患者中,前者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种不同的化疗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服用安慰剂;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个组患者中,前者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治疗6个月;后者服用沙利度胺每日服200mg,每周增加200mg/d,直至最大剂量每日600mg,至少服用4月。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210ng/ml,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32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8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均降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322ng/m1,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17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5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均降低。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明显低于沙利度胺高(P<0.05)。对照组肝癌组织MVD为(44.32±5.16)个,索拉非尼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21.75±1.49)个,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34.78±2.31)个。结论:多靶点化疗药物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最大,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可为其肝癌患者提供新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沙利度胺 肝癌 VEG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