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周芝文 周文胜 +3 位作者 杨剑文 李爱平 魏伟 任翔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2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分别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采用碘海醇造影行神经介入治疗。术后均急起瞳孔... 目的探讨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2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分别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采用碘海醇造影行神经介入治疗。术后均急起瞳孔散大、眼球活动障碍及眼球肿胀等,1例误诊为脑疝,1例未能明确诊断,均予甘露醇脱水治疗,效果不佳。后经完善头颅CT和MRI检查后,考虑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采用碘海醇造影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颅神经损伤,需考虑碘海醇不良反应,要及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以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并积极正确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 神经介入治疗 药物毒性 颅神经损伤 误诊 脑疝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清风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摸球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摸球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日常生活能力等多个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病情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依达拉奉注射液 脑梗死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血清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MicroRNA-17-5p调控Spry1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任翔 靖颖霞 周芝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32-42,共11页
目的探究miR-17-5p通过靶向Spry1调控PI3K/Akt介导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模型氧化应激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分子机制,以阐明脑缺氧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OGD/R处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细胞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 目的探究miR-17-5p通过靶向Spry1调控PI3K/Akt介导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模型氧化应激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分子机制,以阐明脑缺氧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OGD/R处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细胞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7-5p和Spry1 mRNA表达;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StarBase预测miR-17-5p和Spry1的互补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萤光素酶实验分析两者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Spry1、p-PI3K、PI3K、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R处理导致miR-17-5p表达降低(P<0.05),Spry1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力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ROS相对荧光强度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TNF-α、IL-1β和IL-6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OGD/R组相比转染miR-17-5p mimics或者Spry1敲降载体后,细胞活力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ROS相对荧光强度和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TNF-α、IL-1β和IL-6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升高(P<0.05);双萤光素酶实验证实miR-17-5p和Spry1存在互补结合;同时转染miR-17-5p mimics和Spry1过表达载体后与OGD/R组相比,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7-5p通过靶向Spry1调控PI3K/Akt介导OGD/R细胞模型氧化应激及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miR-17-5p Spry1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N1LR在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胡云 周礼鑫 +2 位作者 童理 李鑫泰 杨剑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1LR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常规培养,经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处理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分对照组、OGD组、lncRNA-N1LR过表达组(OGD处理后转染...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1LR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常规培养,经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处理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分对照组、OGD组、lncRNA-N1LR过表达组(OGD处理后转染质粒lncRNA-N1LR过表达)、lncRNA-N1LR沉默组(OGD处理后转染质粒lncRNA-N1LR沉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中lncRNA-N1LR mRNA、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及闭合蛋白(occludin)mRNA表达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渗透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claudin-5、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组lncRNA-N1LR mRNA、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水平下降(0.31±0.01 vs 1.00±0.10,0.42±0.03 vs 1.01±0.13,0.38±0.03 vs 1.00±0.15,P<0.05),血脑屏障FITC-dextran通透性明显升高(58.79±3.04 vs 8.87±0.63,P<0.01)。与OGD组比较,lncRNA-N1LR过表达组lncRNA-N1LR mRNA、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水平升高(0.67±0.07 vs 0.31±0.01,0.92±0.02 vs 0.42±0.03,0.70±0.08 vs 0.38±0.03,P<0.05),血脑屏障FITC-dextran通透性降低(41.57±2.43 vs 58.79±3.04,P<0.05)。与OGD组比较,lncRNA-N1LR沉默组lncRNA-N1LR mRNA、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水平降低(0.21±0.02 vs 0.31±0.01,0.31±0.03 vs 0.42±0.03,0.22±0.02 vs 0.38±0.03,P<0.05),血脑屏障FITC-dextran通透性升高(72.34±1.43 vs 58.79±3.04,P<0.05)。结论LncRNA-N1LR上调可能通过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未翻译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神经保护 MICE 模型 动物 长链非编码RNA-N1LR
下载PDF
rs-fMRI结合图论分析对癫痫共病抑郁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5
作者 潘红 刘超荣 +4 位作者 胡爱丽 黄彪 苏琦艳 周夏怡 胡崇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0,共7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研究癫痫共病抑郁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材料与方法对所纳入55例癫痫患者行rs-fMRI检查和17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研究癫痫共病抑郁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材料与方法对所纳入55例癫痫患者行rs-fMRI检查和17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根据HAMD评分将其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最终纳入抑郁组30例(ED组),非抑郁组25例(E组)。基于rs-fMRI结合图论的脑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脑功能连接网络,计算脑网络拓扑结构全局及节点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ED组与E组脑网络拓扑属性是否存在异常及异常指标与HAMD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ED组患者的聚类系数(clustering efficiency,Cp)、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lambda,λ)下降(P<0.05)。在节点水平,中心性下降的脑区包括左侧楔叶、左侧枕上回;中心性升高的脑区位于右侧额中回眶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全局属性Cp(r=−0.349,P=0.012),左侧枕上回节点聚类系数(nodal clusteering coefficient,NCp)(r=−0.382,P=0.006)、左侧楔叶NCp(r=−0.477,P<0.001)、左侧枕上回节点局部效率(nodal local efficiency,NLe)(r=−0.351,P=0.011)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右额中回眶部NLe(r=0.409,P=0.003)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癫痫共病抑郁是一种脑网络疾病,其脑功能网络的部分全局及节点指标存在异常改变,为更好地了解癫痫共病抑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抑郁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 图论分析
下载PDF
类“脑梗死”影像的对比剂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李鑫泰 杨剑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1期137-139,共3页
对比剂脑病(contrast 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1种比较罕见的对比剂所致并发症。CIE与血管造影术中的对比剂暴露有关,与剂量无明显相关性,症状通常是短暂可逆的,头部病灶影像消失,但偶尔会导致永久性并发症或死亡。现报道1例67岁... 对比剂脑病(contrast 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1种比较罕见的对比剂所致并发症。CIE与血管造影术中的对比剂暴露有关,与剂量无明显相关性,症状通常是短暂可逆的,头部病灶影像消失,但偶尔会导致永久性并发症或死亡。现报道1例67岁女性病例颅内动脉瘤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结束时出现CIE,为临床医生处理此类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脑病 脑血管造影 碘化对比 脑梗死影像
下载PDF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颜新艳 陈云荣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4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发病率、抗凝药物使用率及变化趋势。方法通过湖南省人民医院大数据系统回顾2016年01月至2022年12月不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肺血栓栓塞(PE)发病人数,抗凝药物使用...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发病率、抗凝药物使用率及变化趋势。方法通过湖南省人民医院大数据系统回顾2016年01月至2022年12月不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肺血栓栓塞(PE)发病人数,抗凝药物使用人数,比较各种因素对VTE、PE发病率及风险比(RR)的影响。结果2016年至2022年出院总人次941695人。总VTE、PE发病率分别为1.18%和0.20%;从2016年的0.23%和0.03%,升高到2022年的2.51%和0.30%(P<0.001);男性患者分别为1.25%和0.24%,高于女性患者的1.1%和0.17%(P<0.001)。合并VTE、PE的患者死亡率高于总体住院患者(P<0.001)。VTE发病率最高的基础疾病依次为脊髓损伤17.57%,严重感染(脓毒症13.96%,重症肺炎12.76%,血流感染13.3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2.8%,股骨、髋部骨折10.91%、10.33%,休克9.91%,脑出血8.90%(与总VTE发病率比较,P<0.001)。预防性抗凝使用率逐年提高,与基础疾病VTE、PE发病率正相关(P<0.001)。结论住院患者预防性抗凝率逐年提高,但VTE、PE发病率仍在升高。脊髓损伤、严重感染、ARDS、下肢骨折、休克、脑出血等疾病VTE、PE发病率居高不下,需高度重视,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肺栓塞 住院患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辅助方式下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傅庆华 何晋 +1 位作者 余翔 郑昭芬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比较静息状态、咳嗽动作、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和改良VM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mVM)辅助下经胸右心声学造影(transthoraci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TTE)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 目的比较静息状态、咳嗽动作、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和改良VM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mVM)辅助下经胸右心声学造影(transthoraci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TTE)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怀疑有PFO患者89例,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并分别在静态状态、咳嗽动作、VM和mVM下行cTTE,记录左心微气泡初始出现的时间及数量。对可疑PFO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cTEE),测量卵圆孔大小。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VM、mVM和咳嗽动作下微气泡出现的心动周期更早;与咳嗽动作比较,VM和mVM下左心出现微气泡更早,微气泡数量更多,并且mVM时右向左分流微气泡数量与PFO直径呈正相关,但微气泡出现时间与PFO直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用VM和mVM判断PFO非常有效,且mVM分流量与PFO大小呈正相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右心声学造影 VALSALVA动作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改良Valsalva动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TREVO支架取栓术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栎 任毅 梁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TREVO支架用于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动脉取栓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4-6月本院收治的8例接受TREV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中,5例行大脑中动脉取栓,2例行椎一... [目的]探讨TREVO支架用于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动脉取栓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4-6月本院收治的8例接受TREV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中,5例行大脑中动脉取栓,2例行椎一基底动脉取栓,1例行颈内动脉取栓。5例行大脑中动脉取栓术后1例再发狭窄,其余均得到较好的血管开通。1例再发狭窄患者血管开通后仍有狭窄,植入支架一枚;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因凝血及肝功能异常,术后出现了脑出血;1例椎动脉取栓患者,因对侧椎动脉发育畸形,代偿不足,术后出现了脑出血。[结论]Trevo取栓支架是首个完全可视化的支架样机械取栓装置,安置及取栓全程完全可视化,手术过程中医生能够看到取栓装置的安置和支撑状态。其通过直观的手术、极高的血管开通率,将在取栓精密度方面建立了新的临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性病 支架 血栓形成
下载PDF
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筛查PFO的价值及介入封堵治疗中期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晋 李军山 +7 位作者 郑昭芬 付庆华 崔波 梁辉 谢珊芳 彭建强 潘宏伟 陈华丽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及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c TTE)筛查隐源性卒中、不明原因晕厥及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检出率及经皮介...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及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c TTE)筛查隐源性卒中、不明原因晕厥及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检出率及经皮介入封堵治疗PFO的中期疗效。方法选取167例临床诊断为隐源性卒中、不明原因晕厥及偏头痛的患者,均行TTE检查及c TTE检查,根据微气泡右向左分流(the right-to-left shunt,RLS)数量进行量化分级,分为I级、II级和III级。选取III级RLS患者22例,右心选择性造影证实为PFO并根据形态选择合适封堵器行封堵治疗,术后1、3、6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术后6个月行c TTE复查。结果 167例患者行c TTE,静息状态下RLS有67例(40. 1%),Valsalva动作后RLS有85例(50. 9%),其中I级分流23例(13. 8%),II级分流12例(7. 2%),III级分流50例(29. 9%)。在3种不同疾病中,隐源性卒中并发PFO检出率为43. 5%;不明原因晕厥并发PFO检出率68. 0%;偏头痛并发PFO检出率为47. 9%; 22例行PFO封堵患者,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无并发症,复查c TTE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 TTE联合c TTE是筛查PFO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两者结合对隐源性卒中、不明原因晕厥及偏头痛并发PFO有较高的检出率。介入封堵治疗PFO能有效预防隐源性卒中、晕厥再发、明显减轻偏头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右心声学造影 卵圆孔未闭 封堵治疗
下载PDF
碘克沙醇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并降钙素原升高2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琳 周芝文 +3 位作者 周文胜 李爱平 陈星宇 戴哲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8-829,共2页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58岁。因“血糖高10余年,肢端麻木5年,加重伴乏力1 d”,于2020年5月30日入住内分泌科。患者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梗死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2℃,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58岁。因“血糖高10余年,肢端麻木5年,加重伴乏力1 d”,于2020年5月30日入住内分泌科。患者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梗死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2℃,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2/82 mmHg (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较粗,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无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克沙醇 过敏性休克 降钙素原
下载PDF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诗琪 高小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11-315,共5页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脑部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炎症介质形成、脑灌注不足等),导致非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颈动脉系统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不同所致认知功能...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脑部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炎症介质形成、脑灌注不足等),导致非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颈动脉系统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不同所致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形式可能存在差异,控制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可降低其发生风险。临床上对于CICAO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常用的评估手段为CT灌注成像检查(CTP),其可能通过间接评估侧支循环及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来预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但准确性仍有争议。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尚无根治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脑梗死再发及改善脑灌注而改善认知功能,但对于纳入患者的标准仍需严格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索。该文基于该类疾病的研究现状,对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评估手段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内动脉 慢性闭塞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渐进式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滕玉环 周芝文 +1 位作者 许修健 李军荣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31-339,共9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C)相较常规RIPOC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并对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 目的:探讨渐进式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C)相较常规RIPOC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并对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渐进式RIPOC组(40例)、常规RIPOC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RIPOC组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开始每天上、下午各行1轮无创上肢缺血后适应,仪器自动充气加压至200 mmHg(1 mmHg=0.133 kPa)并维持5 min,袖带放气并维持5 min,重复5轮,共50 min,连续锻炼10 d。渐进式RIPOC组也于入院第2天开始进行仪器自动充气,加压至200 mmHg初次维持5 min,袖带放气并维持5 min,第2次充气加压维持4 min,放气4 min,依次3 min/3 min、2 min/2 min和1 min/1 min,总计5个循环,共30 min。比较3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随访6个月不良脑血管事件,并分析主要危险因素。结果:3组间的基线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脑梗死类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就诊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 d后,RIPOC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管反应性和屏气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渐进式RIPOC组优于常规RIPOC组。同时,RIPOC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渐进式RIPOC组效果更佳。随访6个月3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P=0.03)、高血压(P=0.03)、高NIHSS评分(P=0.006)和高胆固醇(P=0.04)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RIPOC可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促进脑血流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渐进式RIPOC疗法治疗时间上较常规RIPOC缩短,为患者带来便捷的同时治疗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渐进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老年 脑梗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鲁斯佳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8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老年 重症脑出血 预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MPO-ANCA阳性的多脑神经炎(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丹衡 李翔 +2 位作者 卢家红 付建辉 陈英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报道1例以多脑神经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中的抗髓过氧化物酶蛋白(MPO)阳性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以“ANCA、MPO,血管炎,脑神经”等关键词在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在Pub ... 目的报道1例以多脑神经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中的抗髓过氧化物酶蛋白(MPO)阳性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以“ANCA、MPO,血管炎,脑神经”等关键词在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在Pub Med数据库以“ANCA,MPO,vasculitis,cranial neuropathies”等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文献报道35例累及脑神经的MPO阳性ANCA相关血管炎(AAV)患者,分析本病例以及文献报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报道国内首例以不伴有肥厚性硬脑膜炎的多脑神经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MPO-ANCA阳性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共36例累及脑神经的MPO-AAV患者,年龄46~80岁,男女性别比为1∶1,以日本和中国病例居多;多脑神经较单脑神经受累更常见,受累脑神经中以听神经最为常见,其次为面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合并症状:以肥厚性硬脑膜炎最多见,其次为鼻窦炎、中耳炎等耳鼻喉科症状。结论 MPO-AAV临床表现广泛且涉及各器官,部分可出现脑神经损害,依据抗体对AAV患者进行分类较临床征候学分型更具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髓过氧化物酶蛋白 血管炎 脑神经
原文传递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颈髓梗死2例
16
作者 张欢 高小平 +1 位作者 梁辉 谢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0-672,共3页
颈髓梗死是神经介入手术罕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2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颈髓梗死患者,1例死亡,1例遗留严重残疾且需呼吸机辅助转回当地医院。2例患者双侧椎动脉均势,术中均在导引导管到位后出现椎动脉内血流淤滞未... 颈髓梗死是神经介入手术罕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2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颈髓梗死患者,1例死亡,1例遗留严重残疾且需呼吸机辅助转回当地医院。2例患者双侧椎动脉均势,术中均在导引导管到位后出现椎动脉内血流淤滞未予重视,颈髓梗死考虑与脊髓供血动脉低灌注/微栓塞有关。后循环病变介入手术过程中保证路径侧椎动脉前向血流通畅是避免颈髓梗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基底动脉尖 颈髓梗死 神经介入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周婧妮 赵志鸿 邹建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743-1747,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而血管内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临床发现,常有位于时间窗内或超时间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在血管再通后无法达到90d功能独立,即为无效再通。无效再通严重影响...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而血管内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临床发现,常有位于时间窗内或超时间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在血管再通后无法达到90d功能独立,即为无效再通。无效再通严重影响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成为神经科医师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有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无效再通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方法进行了综合梳理,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原文传递
成人颞叶癫痫静息状态的低频振荡振幅改变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崇宇 刘楚娟 +3 位作者 刘昕 邓银华 高小平 黄彪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660,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颞叶癫痫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rs-fMRI)的低频振幅(ALFF)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并探讨ALFF的改变与患者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使用rs-fMRI采集27例成人颞叶癫痫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影像学数据,并同时进行临床数据登记和抑... 目的分析成人颞叶癫痫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rs-fMRI)的低频振幅(ALFF)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并探讨ALFF的改变与患者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使用rs-fMRI采集27例成人颞叶癫痫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影像学数据,并同时进行临床数据登记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然后运用ALFF算法对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得到ALFF图,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得到的差异脑区与SD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左侧梭状回、左侧额叶眶回、右侧海马、小脑扁桃体分数低频振幅均值(mfALFF)显著增高;左侧岛叶、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颞上回、右侧旁中央小叶、右侧枕叶距状皮层、双侧中央后回mfALFF值显著降低(P<0.05,AlphaSim校正,体素簇个数>54)。颞叶癫痫患者组左侧梭状回的mfALFF值与SDS评分呈正相关(r=0.636,P=0.045)。结论 rs-fMRI研究发现,成人颞叶癫痫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ALFF改变,既累及颞叶区域,也存在多个颞叶外区域改变。左侧颞叶梭状回的ALFF与颞叶癫痫的抑郁情绪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 低频振幅
原文传递
吐鲁番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永昌 周琳 +3 位作者 傅可 彭熠 贺彩 余翔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79-86,96,共9页
目的:统计分析吐鲁番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普通人群中脑卒中高危因素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吐鲁番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40岁及以上人群(汉族和维吾尔族共3,269人)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的数据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 目的:统计分析吐鲁番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普通人群中脑卒中高危因素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吐鲁番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40岁及以上人群(汉族和维吾尔族共3,269人)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的数据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既往史等。结果:维吾尔族41~50岁男性组的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汉族男性,而维吾尔族71~80岁男性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男性;维吾尔族51~60岁男性组的吸烟率高于汉族男性;维吾尔族71~80岁男性组中糖尿病患病率低于汉族男性;维吾尔族41~80岁男性组及女性组的超体质量率高于汉族人群组,而在各年龄亚组中只有41~50岁年龄组及51~60岁年龄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维吾尔族61~70岁组、71~80岁组中的男性饮酒率低于汉族男性。结论:吐鲁番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根据民族、性别等因素个体化地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的监测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脑卒中 维吾尔族 汉族
原文传递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相关脑炎合并脑梗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胡爱丽 苏琦艳 +1 位作者 潘红 胡崇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5-617,共3页
患者女,73岁,因"意识障碍19 d"于2022年2月19日由外院转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家属代诉19 d前即2022年2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言语减少,无明显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活... 患者女,73岁,因"意识障碍19 d"于2022年2月19日由外院转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家属代诉19 d前即2022年2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言语减少,无明显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等不适,遂至当地医院急诊就诊,检查结果示血酮4.4 mmol/L(↑),静脉血糖47.13 mmol/L(↑);当日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未见新发脑梗死灶。当地医院收治入院后予以胰岛素降糖、补液等治疗,患者意识障碍无明显改善,左侧肢体活动较右侧少,于2月6日复查MRI DWI序列,结果示右侧颞顶枕叶多发斑片状弥散受限,考虑急性期脑梗死灶。2月10日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至昏睡,伴有发热,当时具体体温不详,当地医院诊断为:(1)急性脑梗死;(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3)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上先后予以"美罗培南(美平)、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稳定斑块"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意识障碍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本院。既往有"1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未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家属代诉血糖控制欠佳;有"甲亢"病史,家属代诉已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 脑梗死 自身免疫性脑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