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邓达 曾文飞 +1 位作者 裴万敏 唐莲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构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氧血症组... 目的构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氧血症组(发生低氧血症,63例)和非低氧血症组(未发生低氧血症,15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低氧血症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Ⅱ级比例、吸烟史比例、贫血比例、术后镇痛泵种类为舒芬太尼泵比例、术中镇痛药物种类为右美托咪定比例、术中低血压比例、手术体位为仰卧位比例、气道不通比例、意识恢复不良比例、术后躁动比例均大于或高于非低氧血症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低于非低氧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均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EV1/FVC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R软件构建基于年龄、体重指数、FEV1/FVC、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等6个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76~0.894);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拟合度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阈值概率为0.10~0.85时,其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净获益最高。结论年龄、体重指数、FEV1/FVC、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麻醉苏醒期 低氧血症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孟千港 肖梦柔 赵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损伤类型,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研究表明,Nrf2在肝脏IRI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激活Nrf2及相关通路能够清除活性氧,减少氧...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损伤类型,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研究表明,Nrf2在肝脏IRI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激活Nrf2及相关通路能够清除活性氧,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轻肝脏IRI。近年来,麻醉药物调控Nrf2信号通路在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减轻肝脏IRI均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实验阶段。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麻醉药物相关研究进展,对Nrf2在肝脏IRI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脏IRI的防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 核转录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麻醉药物
下载PDF
麻醉分级在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214例围术期死亡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刘羡 曹娟 +2 位作者 孙蓓 宦烨 蔡宏伟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围术期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麻醉分级在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01/2010-12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所有手术患者106630例,其中有214例患者术后死亡。应用结构化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危险因素,采用Cox模型多... 目的围术期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麻醉分级在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01/2010-12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所有手术患者106630例,其中有214例患者术后死亡。应用结构化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危险因素,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筛选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14例死亡病例在ASA分级中的分布,每级病例数并没有随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麻醉分级的分布中,随着等级的增加,各级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59%;有心血管风险事件(CRE)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38%;麻醉分级每上升一级,围术期死亡风险上升45%;心功能每上升一级,死亡风险上升41%。结论创伤、麻醉分级、心功能分级和CRE与围术期死亡相关。麻醉分级每上升一级,围术期死亡危险性上升45%,麻醉分级作为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标准有良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分级 ASA分级 术前评估 手术
下载PDF
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倩 《蛇志》 2021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在我院门诊行无痛人流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行镇痛...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在我院门诊行无痛人流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行镇痛预处理,R组静脉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P组静脉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2 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情况给予R组每次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5 mg/kg追加补救镇静,给予P组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补救镇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放置扩阴器时(T_(2))、术毕苏醒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及Ramsay评分,补救镇静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P均有降低,与同组T_(1)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同组T_(0)时比较,R组各时段的MAP波动小,循环趋于平稳(P>0.05),而P组循环波动大(P<0.00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R比较,P组T_(0)时的HR与T_(1)、T_(2)时比较有明显下降(均P<0.001),与T_(1)时比较,T_(2)、T_(3)时的HR明显下降(均P<0.001);R组各时间点的HR变化不大(P>0.05)。两组在起效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离室时间比较,R组明显短于P组(P<0.001)。两组追加补救镇静率均为100%,R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安全有效,具有无注射痛,对循环、呼吸影响小等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无痛人流 丙泊酚
下载PDF
患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戴庭辉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63-66,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患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图书馆、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有关全身麻醉...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患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图书馆、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有关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因素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评价,对选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纳入文献共计5827例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4772例,病例组10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影响因素包括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麻醉药物、年龄、术后疼痛、低氧、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等8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年龄、麻醉时间、麻醉药物七氟醚、术后疼痛。结论:年龄、麻醉药物七氟醚、麻醉时间、术后疼痛是患儿全身麻醉术后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脊髓MrgC受体参与调控小鼠骨癌痛吗啡耐受
6
作者 易珍 倪云成 +4 位作者 胡霞 唐轶珣 刘际童 张宇 黄晓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2-749,共8页
目的:通过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小鼠模型明确右美托咪定是否参与吗啡耐受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Lewis肺癌细胞系制备C57BL/6小鼠股骨癌痛动物模型。对BCP小鼠进行鞘内置管,连续7天注射吗啡诱导耐受产生。von Frey纤维丝评估... 目的:通过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小鼠模型明确右美托咪定是否参与吗啡耐受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Lewis肺癌细胞系制备C57BL/6小鼠股骨癌痛动物模型。对BCP小鼠进行鞘内置管,连续7天注射吗啡诱导耐受产生。von Frey纤维丝评估小鼠左后足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热板法评估热缩足潜伏期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threshold,TWL)。给药第7天后取L3~L5节段脊髓,使用免疫组化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WB)方法检测小鼠脊髓Mas相关基因C受体(Mas-related gene C receptor,MrgC)的表达。通过对吗啡耐受的BCP小鼠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探索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自建模后第7天起,BCP小鼠左后足50%MWT显著下降,TWL明显缩短(P<0.05)。建模后第14天起鞘内给予吗啡,给药的第1~4天,BCP小鼠左后足50%MWT明显上升,TWL明显增加(P<0.05),给药的第5天开始50%MWT逐渐下降,TWL明显缩短。但预先鞘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后,给药的第1~7天BCP小鼠左后足50%MWT持续增高,TWL持续延长(P<0.05),且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MrgC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缓解BCP小鼠吗啡耐受的形成,这一作用可能与右美托咪定促进BCP小鼠脊髓MrgC表达和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吗啡耐受 MrgC受体 小鼠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家族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卢想 谭思由 +2 位作者 张鑫 魏来 陈文雁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842-2847,共6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胆术后、休克和创伤发生后肝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减轻HIRI不仅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然而,HIRI涉及到的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这依赖于对...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胆术后、休克和创伤发生后肝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减轻HIRI不仅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然而,HIRI涉及到的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这依赖于对HIRI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探索。近年来,Toll样受体(TLRs)被证实参与了HIRI的重要分子,通过调控TLRs可能发挥防治HIRI的有益作用。本文旨在阐述TLRs参与HIRI的机制进展,总结基于TLRs改善HIRI的新兴治疗策略,为临床防治HIRI、药物开发和管理策略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分子机制 TOLL样受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MiR-21-5p通过下调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1.1表达减轻大鼠三叉神经痛
8
作者 周雪雯 郭刚文 +1 位作者 余珊子 胡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已被证实参与TN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微RNA(microRNA,miR)可通过调节三叉神经节(trig...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已被证实参与TN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微RNA(microRNA,miR)可通过调节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上Kv通道的表达及神经元兴奋性,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旨在探索TN模型中TG上Kv1.1和miR-21-5p的关系,评估miR-21-5p是否对Kv1.1有调控作用,为TN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假手术组(sham组,n=12),大鼠仅在术侧切口缝合,不结扎神经;2)Sham+agomir NC组(n=6),sham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agomir NC;3)Sham+miR-21-5p agomir组(n=6),sham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miR-21-5p agomir;4)TN组(n=12),采用铬肠线慢性缩窄性眶下远端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distal infraorbital nerve,dIoN-CCI)法构建TN大鼠模型;5)TN+antagomir NC组(n=6),TN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antagomir NC;6)TN+miR-21-5p antagomir组(n=6),TN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miR-21-5p antagomir。检测术后各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后大鼠术侧TG中Kv1.1和miR-21-5p的表达情况。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确定Kv1.1和miR-21-5p是否存在靶标关系,即miR-21-5p是否可以直接影响KCNA1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对脑立体定位注射的效果进行评价,随后分别将miR-21-5p的类似物(agomir)和agomir NC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至sham组大鼠TG内,使miR-21-5p过表达;向TN组大鼠TG内分别注射miR-21-5p的抑制剂(antagomir)和antagomir NC,抑制miR-21-5p表达。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检测干预后大鼠TG内miR-21-5p和Kv1.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基础痛阈值相比,TN组大鼠在术后第5至15天,面部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sham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值稳定在正常水平,证明dIoN-CCI模型构建成功。与sham组相比,TN组TG中Kv1.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miR-21-5p的表达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与转染mimic NC和野生型KCNA1(KCNA1 WT)组相比,共转染6 nmol/L或20 nmol/L的rno-miR-21-5p mimics的KCNA1 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与6 nmol/L rno-miR-21-5p mimics共转染组相比,较大剂量(20 nmol/L)的rno-miR-21-5p mimics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降低(P<0.001)。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通过脑立体定位可以将药物准确注入TG。TN组抑制miR-21-5p表达后,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升高,TG中Kv1.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升高;sham组过表达miR-21-5p后,大鼠面部机械痛阈降低,TG中Kv1.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降低。结论:Kv1.1和miR-21-5p均参与TN的发生、发展,miR-21-5p可以通过结合KCNA13'-UTR来调控Kv1.1的表达,进而影响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 miR-21-5p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下载PDF
以每搏量变异度为指导的液体治疗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梅习平 刘际童 +2 位作者 王亚平 魏来 谭素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18~65岁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18~65岁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以SVV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和以中心静脉压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60例。记录入室(T0)、切皮(T1)、始切肝(T2)、肝横断面完成(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T0~T5(术后1 d)的乳酸值(lactic acid value,LAC),术中出入量及低血压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肝功能、血红蛋白等恢复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例数、出血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LAC升高不明显(P<0.05),术后1和2 d的AST,ALT,DBIL,TBIL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1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染率和入住ICU率均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以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利于患者短期预后。切肝期采用高SVV值(13%~17%),横断面离断至术毕采用8%~12%SVV值可作为术中液体治疗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度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 中心静脉压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9
10
作者 魏来 李洁琼 +7 位作者 洪谭浩 谭思由 黄倩 罗雯 苏颖颖 唐轶珣 孔高茵 陈文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剂量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80例,年龄18~6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C组、R1组、R2组和R3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 目的比较三种剂量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80例,年龄18~6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C组、R1组、R2组和R3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后,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0分后予以5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R1组、R2组和R3组均静脉泵注瑞马唑仑6 mg·kg^(-1)·h^(-1)进行麻醉诱导,MOAA/S为0分后,R1组、R2组和R3组分别调整剂量为0.5、1.0和1.5 mg·kg^(-1)·h^(-1)术中维持。记录镇静起效时间、术中补救镇痛例数以及苏醒时间。记录入室平静时(T_(0))、麻醉诱导后MOAA/S为0分时(T_(1))、术中SBP最低时(T_(2))、麻醉苏醒(T 3)后HR、SBP和DBP。记录术中知晓、体动、多巴胺使用例数、呼吸抑制、肌震颤、头痛、注射痛、瘙痒、恶心、呕吐、咳嗽、出汗、寒战和苏醒后眩晕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R1组、R2组和R3组镇静起效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R2组、R3组术中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R1组(P<0.05),R2组和R3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和R1组(P<0.05)。T_(1)时R1组、R3组HR明显快于C组(P<0.05)。T_(1)、T_(2)时R1组、R2组和R3组SBP和DBP均明显高于C组(P<0.05)。R1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R2组、R3组(P<0.05),R1组、R2组和R3组术中多巴胺使用率和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以瑞马唑仑6 mg·kg^(-1)·h^(-1)静脉诱导、1.0 mg·kg^(-1)·h^(-1)麻醉维持应用于宫腔镜手术时相对于应用丙泊酚对循环系统影响更小,注射痛发生率更低,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此类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宫腔镜 无痛诊疗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迎曦 唐轶珣 +4 位作者 黄晓玲 潘冰冰 刘永平 魏来 孔高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3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对照组(以下简称CCI组)、ISO-1组(CCI+鞘内注射ISO-1)...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对照组(以下简称CCI组)、ISO-1组(CCI+鞘内注射ISO-1)。鞘内置管5 d后予以左侧坐骨神经结扎。CCI组和ISO-1组连续14 d鞘内注射10%DMSO 10μl或含ISO-1 30μg的DMSO 10μl,每天1次。在术前1天,术后第1、3、5、7、10及14天(给药2 h后)测定机械痛阈值;在第7和14天取大鼠DRG,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IF表达变化,并于第14天记录受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CV)。结果与Sham组比较,术后CCI组机械痛阈值均降低(P <0.05);与CCI组比较,ISO-1组术后第10和14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升高(P <0.05)。与Sham组比较,CCI组第7和14天背根神经节MIF、TNF-α、IL-1β表达上调(P <0.05);与CCI组比较,ISO-1组第7和14天MIF、TNF-α、IL-1β表达下调(P <0.05)。神经电生理的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CCI大鼠坐骨神经的C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SO-1组与CCI组大鼠坐骨神经的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MIF拮抗剂ISO-1可以减轻大鼠机械痛敏,下调DRG MIF、TNF-α和IL-1β表达,但不能修复受损坐骨神经。MIF拮抗剂ISO-1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根神经节炎症反应,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痛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ISO-1 促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思由 陈文雁 +3 位作者 苏颖颖 孔高茵 刘永平 魏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一种由肝脏血供停止后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和循环恢复后导致的继发性损伤累积的过程。HIRI可造成肝脏切除或者肝移植患者肝脏功能的受损,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患者死亡,是受到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H...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一种由肝脏血供停止后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和循环恢复后导致的继发性损伤累积的过程。HIRI可造成肝脏切除或者肝移植患者肝脏功能的受损,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患者死亡,是受到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HIRI后肝脏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治疗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干预和临床实践亦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对HIRI的防治策略和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基础研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防治策略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布托啡诺经鼻给药对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浩 孔高茵 +3 位作者 阳颖 王逸伦 凌英姿 潘冰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究布托啡诺经鼻给药对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均分为对照组(全麻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静脉注射组(全麻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经鼻低剂量组(全麻诱导前15... 目的 探究布托啡诺经鼻给药对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均分为对照组(全麻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静脉注射组(全麻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经鼻低剂量组(全麻诱导前15 min经鼻给与布托啡诺1 mg),经鼻高剂量组(全麻诱导前15 min经鼻给与布托啡诺2 mg)。观察各组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监测各组患者生命体征、临床指标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注射组、经鼻低剂量组、经鼻高剂量组呛咳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全麻苏醒及术后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剂量布托啡诺经鼻给药对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有预防作用,不影响患者全麻苏醒,且术后无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呛咳 经鼻给药
下载PDF
氢吗啡酮和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杏 刘慧 潘冰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和舒芬太尼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至2020年10月30日,收集氢吗啡酮和舒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比较的文献,经文献筛选、资...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和舒芬太尼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至2020年10月30日,收集氢吗啡酮和舒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比较的文献,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总共纳入14篇研究,共1161名患者。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使用氢吗啡酮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13,95%CI=-1.76~-0.50,P=0.0005),非老年患者使用氢吗啡酮或者舒芬太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D=0.19,95%CI=-0.10~0.48,P=0.20)。与舒芬太尼相比,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使用氢吗啡酮的术后镇静程度、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47~0.15,P=0.31,OR=0.83,95%CI=0.53~1.30,P=0.42;OR=0.95,95%CI=0.45~2.04,P=0.9),但能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0.28,95%CI=0.11~0.72,P=0.008)。结论相比舒芬太尼,老年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使用氢吗啡酮在镇痛方面有一定优势,且能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舒芬太尼 静脉 镇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纳布啡预防成年男性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锋 唐轶珣 +2 位作者 陈文雁 孔高茵 魏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2085-2086,209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对成年男性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男性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置入导尿管前5min A组静脉推注纳布啡0.1mg/kg,B组静脉推注纳布啡0.2mg/kg,C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对成年男性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男性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置入导尿管前5min A组静脉推注纳布啡0.1mg/kg,B组静脉推注纳布啡0.2mg/kg,C组(对照组)推注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导尿管置入1 min后CRBD严重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三组CRBD发生率,给药后30min内镇静、多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导尿管置入1min后A组和B组中度和重度CRBD发生率和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三组多汗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S);A组和B组镇静率高于C组(P<0.05);且B组镇静率高于A组。【结论】0.2mg/kg纳布啡能有效地用于预防成年男性CR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投药和剂量 导尿管插入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FICB对老年患者THA术镇痛及下肢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梦妤 程云高 魏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8期3126-3129,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镇痛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于本院择期行THA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镇痛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于本院择期行THA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0)和B组(n=40)。两组均在FICB下行THA治疗,A组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30ml,B组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0.30%罗哌卡因30ml。对比两组FICB起效时间、消退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4h、8h、12h和24h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肢肌力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和24h,A组活动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下肢肌力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FICB起效时间、FICB消退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0.30%罗哌卡因相比,0.25%罗哌卡因混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应用于FICB可对老年THA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和下肢肌力保护效果,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髂筋膜间隙阻滞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镇痛效果 下肢肌力
下载PDF
婴儿期幼年性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17
作者 刘鑫宇 彭创 +4 位作者 易为民 杨平洲 贺湘玲 孔高茵 刘苏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17-319,331,共4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个月,发现右肝占位3月余入院。患儿母亲诉其为体外受精方式妊娠,并于2017年8月2日孕38+2周在医院进行常规孕检时,B超提示"胎儿胆囊右侧、肝中静脉与肝右静脉之间2.8 cm×2.2 cm大小混合性肿块.
关键词 血管瘤 肝脏肿瘤 婴儿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预防肝叶切除术后寒战的疗效
18
作者 罗锋 陈文雁 +2 位作者 唐轶珣 魏来 孔高茵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314-231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滴鼻预防肝叶切除术后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气管导管拔出前予以生理盐水;D1、D2、D3组分别予以Dex 0.5 μg/kg、1 μg/kg、2 μ...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滴鼻预防肝叶切除术后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气管导管拔出前予以生理盐水;D1、D2、D3组分别予以Dex 0.5 μg/kg、1 μg/kg、2 μg/kg双侧鼻腔滴入。比较各组患者鼻咽温、寒战分级、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1组与C组比较术后寒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D2组、D3组明显低于C组(P<0.05);D2组、D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D1组、D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镇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3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镇静发生率高于C组(P<0.05)。四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性经鼻给予1 μg/kg Dex可以有效预防肝叶切除术患者苏醒期寒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投药和剂量 肝切除术 寒战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补液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孝芸 徐之懿 +5 位作者 赵媛 单文燕 邹毅 唐轶珣 胡霞 孟千港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指导补液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指导补液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麻醉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下腔静脉超声检查并计算出IVC-CI值。对于IVC-CI≥40%的患者,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8 ml/kg晶体液,对照组则不予处理。记录两组麻醉诱导至切皮前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总输液量。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前(T_(0))、诱导后5 min(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气管插管后5 min(T_(3))、气管插管后10 min(T_(4))、切皮前1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心脏指数(CI)、心脏每搏量变异度(SVV)。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27.8%vs 60.0%)、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25.0%vs 48.6%)低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期总输液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T_(1)、T_(3)、T_(4)及T_(5)时的SVV、CI、MBP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14.66,3.96,均P<0.05);观察组T_(1)、T_(3)、T_(4)及T_(5)时的SVV、CI、MBP与T_(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13.20,4.35,均P<0.05)。两组患者同时点SVV、CI、MB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术前IVC-CI≥40%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8 ml/kg晶体液,能显著减少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腔静脉 塌陷指数 麻醉 全身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魏来 陈文雁 +4 位作者 代亚 孔高茵 刘际童 黄晓玲 刘永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3例行择期PD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前20 min在超声引导下于右侧T_(8-9)、T_(11-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3例行择期PD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前20 min在超声引导下于右侧T_(8-9)、T_(11-12)行两点椎旁阻滞,每点使用0.4%罗哌卡因10 m L,所有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切皮前、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时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2、16、24、48 h安静和90°翻身时VAS评分,以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后5 min时平均MAP(83 mm Hg vs.95 mm Hg)和HR(77次/min vs.87次/min)明显降低(均P<0.05),其余3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2、16、24 h安静与90°翻身平均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术后48 h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平均术中舒芬太尼用量(0.9μg/kg vs.1.5μg/kg)、术后PCIA按压次数(13.1次vs.27.6次)均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恶心、呕吐、出汗、眩晕、瘙痒、谵妄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椎旁阻滞能显著减轻PD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镇痛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