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侧耳廓转移性分泌性癌1例
1
作者 李杉杉 薛菊 +3 位作者 谭志强 李云秋 彭韬 李湘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1期747-74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因“发现左耳垂肿物1年”于2022-04-19收入我科。1年前患者发现左耳垂出现0.5 cm×0.5 cm大小肿块,不伴疼痛、发热、张口受限、口角歪斜等症状。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肿块增长较快,伴红肿、疼痛,无张口受限、口... 1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因“发现左耳垂肿物1年”于2022-04-19收入我科。1年前患者发现左耳垂出现0.5 cm×0.5 cm大小肿块,不伴疼痛、发热、张口受限、口角歪斜等症状。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肿块增长较快,伴红肿、疼痛,无张口受限、口角歪斜,遂来我院就诊。增强CT示左侧耳垂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灶,约2.7 cm×2.0 cm,呈不均匀环形强化,周围肿大的淋巴结呈环形强(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Auricle) 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转移(Metastasis) 腮腺(Parotid Gland)
下载PDF
真菌性鼻-鼻窦炎鼻石形成致鼻中隔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丹 李湘胜 +1 位作者 谢东海 彭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真菌性鼻-鼻窦炎(FRS)鼻石形成致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者,男,55岁,因“反复嗅到臭味5年余,伴左侧头痛1周”入院,入院后完善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提示:FRS、鼻石症及... 目的通过分析1例真菌性鼻-鼻窦炎(FRS)鼻石形成致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者,男,55岁,因“反复嗅到臭味5年余,伴左侧头痛1周”入院,入院后完善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提示:FRS、鼻石症及鼻中隔穿孔,于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左侧鼻窦开放+鼻腔肿块切除+鼻中隔修补术。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第4天出院,术后随访半年,鼻中隔穿孔修补满意,鼻腔黏膜无水肿,各鼻窦开放口良好,鼻道及窦腔内均未见异常分泌物。至今未见复发。结论FRS鼻石形成致鼻中隔穿孔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有复发的可能,应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鼻窦炎 鼻石症 鼻中隔穿孔
下载PDF
甲状腺血管肉瘤术后复发并气管内侵犯1例
3
作者 刘甜 李湘胜 +2 位作者 刘路遥 张超杰 周恩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第S01期126-126,130,共2页
甲状腺血管肉瘤(Thyroid Angiosarcoma,TAS)为罕见的、预后差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及病理医师对于该病诊断及治疗缺乏经验,急需提高对这一罕见病的认识。本文报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TAS,患者男性,59岁,因“甲状腺术后切口... 甲状腺血管肉瘤(Thyroid Angiosarcoma,TAS)为罕见的、预后差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及病理医师对于该病诊断及治疗缺乏经验,急需提高对这一罕见病的认识。本文报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TAS,患者男性,59岁,因“甲状腺术后切口反复出血40余天”入院,入院后填塞伤口止血,完善纤维支气管镜示:气管上段新生物,病理确诊TAS。拟行气管内支架置入、靶向药物治疗结合放疗,患者放弃,出院18d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血管肉瘤 复发 气管内侵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应用真空封闭引流装置(VSD)治疗坏死性颈筋膜炎1例
4
作者 陈伟坤 彭亚 +2 位作者 樊涛 李湘胜 宋桂林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第S01期113-113,116,共2页
目的通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辅助治疗坏死性颈筋膜炎(CNF),总结VSD技术应用于头颈部的优势、使用方法等,以便应用于头颈部重建。方法一位38岁男性患者,因“牙痛后出现颈痛1周余”入院,完善相关影像学等检查,全麻下行颈部探查清创... 目的通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辅助治疗坏死性颈筋膜炎(CNF),总结VSD技术应用于头颈部的优势、使用方法等,以便应用于头颈部重建。方法一位38岁男性患者,因“牙痛后出现颈痛1周余”入院,完善相关影像学等检查,全麻下行颈部探查清创+多次VSD置入术。结果术腔未见脓性分泌物,同时形成新鲜肉芽组织,手术区无感染、皮肤糜烂。结论VSD技术在CNF中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它对细菌控制有积极作用,将其应用在头颈部重建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颈筋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杉杉 周恩 李湘胜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7期1452-1463,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设置药物的参数范围在TCMSP平台筛选鼻渊通窍颗粒的活性成分,并挖掘各个活性成分相对应的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PharmGKB和DisGeNET...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设置药物的参数范围在TCMSP平台筛选鼻渊通窍颗粒的活性成分,并挖掘各个活性成分相对应的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PharmGKB和DisGeNET数据库探索“慢性鼻窦炎”的有关靶点,将上述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0的CytoNCA插件获取网络核心靶点。再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最后使用Sybyl软件进行核心靶点和药物成分的分子对接并预测其结合能力。结果鼻渊通窍颗粒有14种药物组分,共筛选出149个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和慢性鼻窦炎的共同靶点有85个,其中核心靶点有7个,主要与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均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其中CASP3与汉黄芩素、β-谷甾醇、千层纸素A、黄芩素、刺槐素,JUN与β-谷甾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鼻渊通窍颗粒可能从抑制炎症反应、参与免疫调节、防止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以及提高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等多方面发挥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通窍颗粒 慢性鼻窦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汉黄芩素 Β-谷甾醇 千层纸素A 黄芩素 刺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