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白介素6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国勇 贺理宇 +6 位作者 石艳 易法云 肖国球 杨青 佘建 徐海琴 龙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3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与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医院肾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DM)患者,其中65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与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医院肾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DM)患者,其中65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Iμg/min设置为无早期。肾损伤组,即DM组,其余45例糖尿病患者UAER20~200μg/min设置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即DKD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CysC、IL-6水平。结果DKD组患者CysC、IL-6、CRP水平显著高于DM组(P〈0.05)。DKD组患者CysC、IL-6单项检测阳性率为60.0%、75.6%,双项阳性率为84.4%,而DM组阳性率分别为27.7%、36.9%、4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ysC、IL-6单项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CysC、IL-6双项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IL-6与Cys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肾脏疾病检测阳性率,是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确诊的重要方法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介素6 胱抑素C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下载PDF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检测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国勇 贺理宇 +6 位作者 石艳 易法云 肖国球 杨青 佘建 徐海琴 龙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682-36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水平检测对于诊断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价值。方法选取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03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水平检测对于诊断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价值。方法选取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03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包括34例原发性膜性肾病(MN)患者(MN组)、30例原发性FSGS患者(FSGS组)、26例原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MCD)患者(MCD组)和13例Ig A肾病患者(Ig AN组)。检测4组患者血清中su PAR水平,并分析FSGS组患者血清su PAR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u PAR诊断FSGS、MN、MC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4组患者性别构成、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肌酸酐、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GFR)、su PA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患者GFR低于MN组、MCD组和Ig AN组,MN组患者GFR低于MCD组和Ig AN组(P<0.05);FSGS组患者血清su PAR水平高于MN组、MCD组和Ig AN组(P<0.05);MN组患者血清su PAR水平与MCD组和Ig AN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患者血清su PAR水平与年龄和肌酸酐呈正相关(P<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血清su PAR水平与性别、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无直线相关性(P>0.05)。su PAR诊断FSGS的AUC为0.723〔95%CI(0.702,0.769)〕,而su PAR诊断MCD和MN的AUC分别为0.455〔95%CI(0.382,0.486)〕和0.493〔95%CI(0.425,0.538)〕。su PAR诊断FSGS的临界值为3 542 ng/L,其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78%。结论血清su PAR水平>3 542 ng/L对FSGS的诊断具有较大指导意义,su PAR有望成为辅助诊断FSGS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症 局灶节段性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肾病 脂性 肾小球肾炎 膜性
下载PDF
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3
作者 覃英 凤灵 叶春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0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在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中的疗效。方法:对35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超声指标改变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35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超声指标、心电图改变...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在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中的疗效。方法:对35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超声指标改变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35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超声指标、心电图改变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能显著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MHD)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吴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7期27-27,共1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连续2周透析的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同时计算G-S指数(KT/V)值,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进行...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连续2周透析的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同时计算G-S指数(KT/V)值,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透析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透析充分的患者(KT/V≥1.2)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KT/V<1.2),在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控制良好(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kg者在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控制不良(P<0.05)。结论:透析不充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血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