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言语材料、修辞技巧生成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1
作者 曹铁根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5-29,共5页
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两者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如同孪生兄弟姐妹。言语交际中 ,所谓修辞 ,其实质就是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言材料、手段 ,去得体地化解、调适双方表现在文化语言内外层面上的种种矛盾、差异、冲突 ,从... 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两者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如同孪生兄弟姐妹。言语交际中 ,所谓修辞 ,其实质就是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言材料、手段 ,去得体地化解、调适双方表现在文化语言内外层面上的种种矛盾、差异、冲突 ,从而获取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因此汉语修辞之言语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底座 辞格部件 技巧生成 文化视角 思路构想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后殖民批评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兴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7-62,共6页
中国后殖民批评的理论源头有两个:杰姆逊和赛义德。一定程度上说,十几年的中国后殖民批评就是一场关于后殖民的批评与反批评的论争过程。97年前后,中国的后殖民批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中国 后殖民批评 反批评
下载PDF
《雷雨》的悲剧冲突与悲剧精神再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邹言九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2,共4页
《雷雨》不是家庭悲剧、命运悲剧,也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悲剧,其主要戏剧冲突也不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矛盾冲突。《雷雨》是合符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的社会伦理悲剧,悲剧冲突是在蘩漪与周萍之间,即追求自在生命与维护伦理秩序之间的... 《雷雨》不是家庭悲剧、命运悲剧,也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悲剧,其主要戏剧冲突也不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矛盾冲突。《雷雨》是合符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的社会伦理悲剧,悲剧冲突是在蘩漪与周萍之间,即追求自在生命与维护伦理秩序之间的矛盾冲突。作者对生命意志的张扬是肯定和赞美的,对伦理意识的认同也是肯定和同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悲剧 伦理 冲突
下载PDF
西部诗歌创作的新———沈苇、杨梓诗歌阅读印象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昕华 《唐都学刊》 2003年第3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西部文学 诗歌创作 “新边塞”诗风 沈苇 杨梓 作品评论 创作风格
下载PDF
杜诗“诗史”说略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一飞 《杜甫研究学刊》 1998年第2期9-12,共4页
杜诗“诗史”说略评李一飞在文学史上,杜甫及其诗素有“诗圣”、“诗史”之誉,而“诗史”一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更为人们普遍采用。“诗史”说最早见于晚唐孟《本事诗》和宋初宋祁《新唐书·杜甫传》。孟云:“杜逢禄山之难,... 杜诗“诗史”说略评李一飞在文学史上,杜甫及其诗素有“诗圣”、“诗史”之誉,而“诗史”一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更为人们普遍采用。“诗史”说最早见于晚唐孟《本事诗》和宋初宋祁《新唐书·杜甫传》。孟云:“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杜诗 《史记》 《本事诗》 杜甫 《诗三百》 司马迁 说略 诗歌 黄庭坚
下载PDF
李颀诗中人物形象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友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李颀的人物素描诗塑造了丰富生动的盛唐人物群像。他善于选取典型事件 ,运用外貌描写 ,通过环境渲染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作者艺术上的成功与其生平经历及盛唐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关键词 李颀诗 人物形象 艺术特征 文化背景
下载PDF
《九歌》“二湘”倒反辞与湖湘民间颠倒歌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广平 《云梦学刊》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屈原《九歌》“二湘”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等诗句,运用了倒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有意颠倒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和正确特性,具有内容上的荒诞性、逻... 屈原《九歌》“二湘”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等诗句,运用了倒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有意颠倒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和正确特性,具有内容上的荒诞性、逻辑上的反常性、语言上的离奇性、功能上的趣味性等特征。在湖湘民间,流传着大量颠倒歌,这种民歌中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就是倒反。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屈原《九歌》“二湘”中的倒反辞很可能是受了沅湘流域颠倒歌的影响。屈原创造性地运用它,化粗俗为高雅,化平庸为深刻,使之不仅具有奇特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颠倒歌 屈原 修辞手法 倒反修辞 二湘
下载PDF
实践中的感悟与升华——读陈植源先生的《感悟新闻》
8
作者 陈靖武 《中国地市报人》 2003年第4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陈植源 《感悟新闻》 书评 新闻学术研究 科学性 针对性
下载PDF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晓青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8-22,共5页
莎士比亚在其喜剧创作中,通过女性对爱情、自由、平等及自身尊严和权利的追求,歌颂了女性的勇气、智慧和美德,阐述了新的女性审美标准。文章还从审美的角度剖析了女性弱势地位这一现象的历史成因,论述了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思... 莎士比亚在其喜剧创作中,通过女性对爱情、自由、平等及自身尊严和权利的追求,歌颂了女性的勇气、智慧和美德,阐述了新的女性审美标准。文章还从审美的角度剖析了女性弱势地位这一现象的历史成因,论述了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思想内涵及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主体意识 审美 主体 客体 平等 自由 爱情 文学评论 英国 戏剧 喜剧
下载PDF
文思与哲理的结晶——评《女性情爱文学的文化心理透视》
10
作者 李德辉 王友胜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近年来,女性文学和女权主义批评已成为值得关注的新的研究动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其中,新成果不断涌现.学者们在难以发现新材料的情况下更换学术视角,拓宽学术视野,不断提出新问题,将研究引向深入,表现出可贵的学术探索与……
关键词 书评 《女性情爱文学的文化心理透视》 古代文学 女性文学 选题 研究构架 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下载PDF
高师教改与中学教改接轨的必然性与构想
11
作者 赵厚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997年第4期73-77,共5页
21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实施素质教育。随着这一改革课题的确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高师教改就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学教改形势的发展,中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中学师资的高标准化,为高师教改提出了紧迫的思考。高师教... 21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实施素质教育。随着这一改革课题的确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高师教改就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学教改形势的发展,中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中学师资的高标准化,为高师教改提出了紧迫的思考。高师教改只有根据中学教改的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设施并改变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全方位的与中等学校教改接轨同步,进而取得共同发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高师教育 教学改革 接轨 课程 教学法
下载PDF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再思考
12
作者 李胜清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5-40,共6页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构成及其变化是复杂的。它的意识形态结构体系是由一些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构成的。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的关系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关系就引起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的变革。
关键词 文艺 意识形态 性质 变革
下载PDF
关于《孙子》先于《老子》的一些重要性
13
作者 卡迪尔.史密斯 吴广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31-38,共8页
:《老子》不仅运用了那些适宜于《孙子》的一般概念 ,而且运用了相对于《孙子》来说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术语。从这一证据有可能证明不仅《老子》比《孙子》出现得相对晚一些 ,而且《孙子》对《老子》还有一些影响。
关键词 《孙子》 《老子》 产生时代
下载PDF
淮海词与故实
14
作者 萧延恕 《吉安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83-88,110,共7页
自李清照批评淮海词“少故实”以来,前人少有异议,今人则在同意易安意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此作为淮海词的语言特色而加以褒扬。词学研究上的这种不多见的现象,很自然地引发我们思考如下三个脚题:第一,“故实一的概念内涵究竟怎... 自李清照批评淮海词“少故实”以来,前人少有异议,今人则在同意易安意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此作为淮海词的语言特色而加以褒扬。词学研究上的这种不多见的现象,很自然地引发我们思考如下三个脚题:第一,“故实一的概念内涵究竟怎样?第二,作诗填词该不该讲究“故实”?第三,淮海词是否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少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 意见 概念内涵 基础 现象 填词 语言特色 批评 李清照 自然
下载PDF
普通话儿化音节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奇勇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普通话儿化音节的结构分析在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形成教学“死角”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当作音变处理 ;二是操作较复杂 ;三是儿化音节有待规范。明确地进行儿化音节结构分析的教学 ,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是可澄清一些对儿化音节的模糊认... 普通话儿化音节的结构分析在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形成教学“死角”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当作音变处理 ;二是操作较复杂 ;三是儿化音节有待规范。明确地进行儿化音节结构分析的教学 ,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是可澄清一些对儿化音节的模糊认识 ;二是可巩固掌握汉语音节分析的科学方法 ;三是可丰富汉语语音教学的内容。文章并对《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表”第 (2 )条说明提出了修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化 儿化韵 儿化音节 音节结构分析 汉语拼音方案
原文传递
《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编年商榷
16
作者 陶敏 罗筱玉 《古籍研究》 2000年第2期16-20,31,共6页
蒋维崧、赵蔚芝、陈慧星、刘聿鑫诸位先生合作撰著的《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下简称《笺注》),已于1997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笺注》较为广泛地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刘诗编年,并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筚路蓝缕,功不可没。
关键词 诗集 笺注 编年 刘禹锡 广泛 注本 商榷 简称 注释 山东大学
原文传递
《全唐诗》所收明人伪造唐集简论
17
作者 刘再华 陶敏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1999年第1期231-243,共13页
《全唐诗》中收入了不少非唐人诗,原因非常复杂,有因非唐人与唐人同姓名而误收者,有因非唐人事迹失考而误收其诗为唐诗者,有诗歌流传过程中的张冠李戴,等等(请参见《文史》第二十四辑陈尚君《全唐诗误收诗考》),但这些都可以说是编者疏... 《全唐诗》中收入了不少非唐人诗,原因非常复杂,有因非唐人与唐人同姓名而误收者,有因非唐人事迹失考而误收其诗为唐诗者,有诗歌流传过程中的张冠李戴,等等(请参见《文史》第二十四辑陈尚君《全唐诗误收诗考》),但这些都可以说是编者疏于查考的无心之失。与此不同,《全唐诗》中还收录了一些后人有意伪造的唐人诗集,其中尤以明人伪造者居多。不言而喻,这些伪唐诗、伪唐集,对今天科学的唐诗研究构成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编者 明人 事迹 过程 诗歌 伪造者 文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