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万丹 张水寒 +2 位作者 沈冰冰 袁清照 蔡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了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图谱与抗肿瘤活性的谱-效关系。首先采用HPLC-MS/MS法对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分析,得到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同时采用噻唑蓝(MTT)法... 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了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图谱与抗肿瘤活性的谱-效关系。首先采用HPLC-MS/MS法对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分析,得到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同时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对Mcf-7、Hela、Ht2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谱-效关系,通过分析化学成分与药效活性的相关性,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进而探索金银花和山银花抗肿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 抗肿瘤作用 谱-效关系
下载PDF
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冰冰 唐雪阳 +2 位作者 陈林 张水寒 唐纯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7期965-971,共7页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4个不同的SPME萃取头(DVB/PDMS、CAR/PDMS、PDMS和PA),在最佳条件下,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总共检测出135个挥发油化学成分,DVB/PDMS、CAR...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4个不同的SPME萃取头(DVB/PDMS、CAR/PDMS、PDMS和PA),在最佳条件下,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总共检测出135个挥发油化学成分,DVB/PDMS、CAR/PDMS、PDMS和PA 4种萃取头分别检测出88、77、56和4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天名精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类型。结论:SPME-GC/MS技术可快速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合物的类型以及相对含量,对天名精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名精 挥发油 SPME GC/MS
下载PDF
雪峰虫草乙酸乙酯及石油醚部位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宛玉祥 陈林 +3 位作者 唐雪阳 沈冰冰 黄惠勇 张水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利用GC-MS分析技术鉴定雪峰虫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Rxi-5MS(30 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以高纯He气(纯度99.999%)为载气,进行程序升温;质谱定性以EI电离方式采集数据;根据NIST质谱数据库推测雪峰虫草的物质... 目的利用GC-MS分析技术鉴定雪峰虫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Rxi-5MS(30 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以高纯He气(纯度99.999%)为载气,进行程序升温;质谱定性以EI电离方式采集数据;根据NIST质谱数据库推测雪峰虫草的物质成分。结果分别从雪峰虫草的石油醚部位中鉴定了44个化合物;从雪峰虫草的乙酸乙酯部位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两部位的主要化合物类型为酸类、酯类以及甾醇类,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的相对含量分别占78.5%和77.36%。结论首次采用GC-MS方法对雪峰虫草两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雪峰虫草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雪峰虫草 甾醇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中药标准煎液科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水寒 梁雪娟 +5 位作者 刘浩 万丹 户田光胤 陈林 周融融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275-3281,共7页
该文在梳理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中药标准煎液的概念,将其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模式标准,标化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及质量标准。按照"药材标准化、工艺规范化、生产智能化、质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仓储信息化... 该文在梳理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中药标准煎液的概念,将其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模式标准,标化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及质量标准。按照"药材标准化、工艺规范化、生产智能化、质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仓储信息化"的原则统一标准;通过标准煎液和传统汤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一致性评价,阐释科学问题,旨在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稳定、均一,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标准煎液 配方颗粒 模式标准 稳定 均一 有效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回回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万丹 沈冰冰 +3 位作者 梁雪娟 刘浩 唐代凤 唐纯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回回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S-SPME-GC-MS法,结合数据库对不同产地的回回香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10批不同产地的回回苏叶样品中共检测出... 目的对不同产地回回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S-SPME-GC-MS法,结合数据库对不同产地的回回香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10批不同产地的回回苏叶样品中共检测出了31个挥发性成分,其中5个成分为各产地共有,分别是3,3-二甲基已烷,2,6,11-三甲基十二烷,2,6,10-三甲基十二烷,4,7-二甲基十一烷,(3Z,6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3个批次样品含有特异性成分。回回苏叶中挥发性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醛,正戊基2-呋喃酮,6-甲基-3-庚酮,β-石竹烯。结论不同产地回回苏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苏叶 挥发性成分 HS-SPME-GC-MS 定性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零陵香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唐雪阳 秦优 +5 位作者 陈林 周融融 邵湘宁 施树云 唐纯玉 张水寒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4-771,共8页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零陵香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75μm CAR/PDMS)、65μm二乙烯基苯/聚二甲基硅氧烷(65μm DVB/PDMS)、85μm聚丙烯酸酯(85μm PA)和100μm聚二甲基硅氧...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零陵香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75μm CAR/PDMS)、65μm二乙烯基苯/聚二甲基硅氧烷(65μm DVB/PDMS)、85μm聚丙烯酸酯(85μm PA)和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100μm PDMS)共4种不同涂层的固相微萃取(SPME)萃取头,在最佳条件下,分别对零陵香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分析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零陵香挥发性成分SPME关键参数为:萃取温度80℃、时间50 min。4种萃取头共检出零陵香挥发性成分10类103种,酚类、酯类和烃类化合物是零陵香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化学类型。4种萃取头检出共有成分6种,分别为葫芦巴内酯、二氢猕猴桃内酯、(+)-雪松醇、植酮、菲、3-氨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各萃取头中75μm CAR/PDMS萃取头检出挥发性成分数量最多。结论本文首次采用SPME-GC/MS对零陵香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为零陵香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陵香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不同贮藏时间零陵香抗氧化活性及主要物质变化的研究
7
作者 万丹 邵国强 +3 位作者 秦优 肖娟 刘浩 蔡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69-3172,共4页
目的:对不同贮藏时间零陵香抗氧化活性及主要抗氧化物质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对零陵香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不同部位抗氧... 目的:对不同贮藏时间零陵香抗氧化活性及主要抗氧化物质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对零陵香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强弱。根据结果,采用DPPH-HPLC技术对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并采用Q-TOF-MS/MS技术对其贡献率最高的抗氧化成分进行快速鉴定。结果:零陵香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强弱如下: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萃余部位>总部位>石油醚部位,零陵香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及鉴定结果表明,在此部位最主要的抗氧化成分为对羟基苯甲酸。结论:零陵香乙酸乙酯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贮藏时间成反比,可为其开发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陵香 抗氧化 DPPH-HPLC Q-TOF-MS/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