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康复机构从业人员现状及需求分析
1
作者 郑亚星 吴亚岑 +7 位作者 邓景贵 张甫 蔡华安 宋涛 刘佳 胡婷婷 李华桦 李媚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以提高躯体功能、促进功能障碍恢复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我国的老弱病残人群规模大,对康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引起人们对全世界未得到满足的康复需求的关注,并实... 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以提高躯体功能、促进功能障碍恢复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我国的老弱病残人群规模大,对康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引起人们对全世界未得到满足的康复需求的关注,并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发起了“康复2030”倡议[1]。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性医院康复机构的作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21]19号),同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536号),确定湖南省作为首批试点省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构 生活自理能力 国家中医药局 康复医学 康复需求 躯体功能 全民健康覆盖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下载PDF
前庭康复联合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平衡信心的影响
2
作者 符文君 许明 +5 位作者 陈爱连 李琛 艾坤 刘乔夫 刘英姣 张泓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2期719-723,共5页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联合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平衡信心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后的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头针治疗,观察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头...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联合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平衡信心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后的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头针治疗,观察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头针治疗,持续治疗3周。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Prokin平衡测试系统静态评估睁眼和闭眼的运动面积和运动长度及动态评估患者的平均轨迹误差(ATE)和完成测试时间(TTE),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定患者平衡信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BI和ABC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1),2组患者静态评估的睁眼和闭眼运动面积和运动长度及动态评估的平均轨迹误差(ATE)和完成测试时间(TTE)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观察组BBS、BI和AB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态评估的睁眼和闭眼运动面积和长度及动态评估的ATE和TTE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联合头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睁闭眼平衡稳定性和下肢动静态控制能力,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强化平衡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前庭康复 头针 平衡功能 平衡信心
下载PDF
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亚辉 谭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14-319,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配为运动想象疗法组(A组)、电针治疗组(B组)和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组(C组),每组20例。3组都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配为运动想象疗法组(A组)、电针治疗组(B组)和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组(C组),每组20例。3组都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A组增加运动想象治疗,B组增加电针治疗,C组增加电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2周后,比较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患手肿胀程度评定、关节被动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pper fugl-meyer assessment,U-FMA)、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在NR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组NRS评分低于A组(P<0.05),C组较B组在N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部肿胀程度低于B组(P<0.05),C组较A组手部肿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NR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在肩关节各被动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P<0.01);C组在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和内外旋的被动活动度较A、B组增大(P<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的U-FMA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3组的U-FMA和BI评分结果显示,C组较A、B组更高(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总有效率是85%,B组总有效率是90%,C组总有效率是95%,C组较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患者经治疗在疼痛、手部肿胀、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与单独的电针和运动想象疗法相比,电针联合运动想象治疗肩手综合征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针刺 电针 运动想象疗法 疼痛 康复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因果关联: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4
作者 尹平平 王磊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4期64-70,共7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因果关联。方法采用公共数据库MiBioGen研究的肠道菌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n=13266)和IEU Open GWAS数据库的...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因果关联。方法采用公共数据库MiBioGen研究的肠道菌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n=13266)和IEU Open GWAS数据库的脑卒中GWAS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提取与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显著相关的独立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s,IVs)。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进行分析,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估结果。使用留一法、异质性检验、水平基因多效性检验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LachnospiraceaeFCS020group属、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属、RuminococcaceaeUCG004属和Intestinimonas属丰度的升高可降低脑卒中的患病风险,OR(95%CI)分别为0.914(0.845~0.988)、0.909(0.838~0.985)、0.919(0.849~0.995)、0.924(0.866~0.987)。Allisonella属、Gordonibacter属、Paraprevotella属和Streptococcus属丰度的升高可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OR(95%CI)分别为1.103(1.039~1.171)、1.056(1.009~1.105)、1.078(1.013~1.147)、1.110(1.020~1.209)。留一法分析显示结果稳定,不存在对结果有强影响的IVs,且可剔除异质性和水平基因多效性对因果效应估计产生的影响。结论LachnospiraceaeFCS020group属、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属、RuminococcaceaeUCG004属和Intestinimonas属有益于预防脑卒中的因素可降低发病风险;而Allisonella属、Gordonibacter属、Paraprevotella属和Streptococcus属作用因素相反,与脑卒中发生呈正相关。益生菌治疗脑卒中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或机制方面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脑卒中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孙丹丹 刘佳 +1 位作者 宋涛 张长杰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65-2570,共6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电脑软件自动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低频rT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在此基...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电脑软件自动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低频rT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治疗6周时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及P300对2组患者的记忆力、认知功能及电生理指标进行评定。低频rTMS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及“8”字线圈,对患者健侧前额叶背外侧(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进行刺激。利用肌电图寻找可引起刺激的皮层运动区,以引起对侧手指产生50μV的动作诱发电位(MEP)。刺激频率为1 Hz,强度为80%运动阈值,每个序列20次脉冲,间隔时间3 s,52个序列,治疗时间约20 min。1次/d,每周5 d,治疗6周,共30次。结果对照组出现慢性脑积水1例,再发脑卒中1例;治疗组出现外伤后硬膜下血肿1例。共3例患者退出研究。治疗前,2组患者WMS评分、MoCA评分、ERP-P300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及4周时,2组的WMS评分无明显上升(P<0.05);治疗6周时,2组患者WM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周时,治疗组WMS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时,2组MoCA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及6周时,2组MoC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及6周时,治疗组患者MoCA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时,P300潜伏期无明显缩短,波幅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及6周时,2组P300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缩短(P<0.05),波幅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及6周时,rTMS组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波幅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频rTMS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可以提高患者的WMS评分及MOCA评分,促进记忆功能恢复;可以缩短患者的P300潜伏期及提高P300波幅;低频rTMS对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的作用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非记忆认知成分的恢复早于记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P300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伴发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丹丹 刘佳 +1 位作者 宋涛 张长杰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及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脑卒中患者伴发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3例。男性114例,女性49例。年龄46~89岁,平均66.4岁。按...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及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脑卒中患者伴发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3例。男性114例,女性49例。年龄46~89岁,平均66.4岁。按是否伴股骨颈骨折分为单纯脑卒中组(A组,n=126)和脑卒中伴股骨颈骨折组(B组,n=37)。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MI等资料。先单因素方法分析A组和B组在上述指标的差异,再分析股骨颈骨密度值(双能X线法测量)特征,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卒中患者并发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下肢运动分期、股四头肌痉挛、卒中后跌倒次数、BMI及认知评分差异可能与脑卒中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有关(P<0.05)。股骨颈骨密度值:B组健侧低于A组健侧(P<0.001);A组男性和女性的患侧均低于健侧(P<0.001);A组女性双侧及B组女性健侧均低于男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55,P<0.001)、性别(OR=2.895,P=0.046)、BMI(OR=1.447,P<0.001)、下肢运动分期(OR=0.082,P=0.010;OR=0.656,P=0.482)及跌倒次数(OR=3.017,P<0.001)是脑卒中患者并发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64.9%,特异度为92.9%,准确率为86.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6.100,P=0.63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P<0.001),提示拟合优度非常好。结论跌倒次数增加是脑卒中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首要危险因素,高龄、女性、高BMI及下肢运动分期低下是次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脑卒中 骨密度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侧忽略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琛 段维维 刘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偏侧忽略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r TMS,观察组加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行为忽略学测...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偏侧忽略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r TMS,观察组加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行为忽略学测试(BIT)、凯瑟琳博格量表(CBS)、改良巴氏指数(MBI)及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定(FMA-UE)对治疗前后的偏侧忽略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在BIT(93. 7±6. 5)、CBS(13. 0±2. 6)、MBI(43. 5±4. 0)及FMA-UE(26. 6±5. 2)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在BIT(80. 3±6. 9)、CBS(16. 1±3. 6)、MBI(37. 1±2. 4)及FMA-UE(18. 8±4. 1]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r TMS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侧忽略,可作为偏侧忽略的联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侧忽略 功能性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楚娟 邓景贵 +4 位作者 陶希 蔡华安 刘英姣 江妮 宋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项目,每次45 min,1次/d,每周5d,共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项目,每次45 min,1次/d,每周5d,共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悬吊运动训练,每次40 min,1次/d,每周5 d,共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iEMG)、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简易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iEMG、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FMA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并发症 偏瘫/病因学/康复 运动疗法
原文传递
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衰老与自噬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9
作者 罗权 刘刚 +2 位作者 陆宇珩 何览南 罗子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6-759,共4页
骨性关节炎(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OA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软骨细胞衰老、自噬过程与OA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OA软骨细胞衰老、自噬的调节机制以... 骨性关节炎(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OA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软骨细胞衰老、自噬过程与OA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OA软骨细胞衰老、自噬的调节机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治疗OA患者提供新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衰老 自噬 软骨细胞
原文传递
复杂性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一例诊疗体会
10
作者 马志林 黄靓 +2 位作者 蔡华安 易婵 李佳泓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64-766,共3页
目的分析1例复杂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发动静脉畸形和严重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及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策略,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患者,男,79岁。入院后予以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调脂稳斑,迈之灵改善静脉瓣... 目的分析1例复杂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发动静脉畸形和严重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及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策略,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患者,男,79岁。入院后予以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调脂稳斑,迈之灵改善静脉瓣功能血压变化,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等药物治疗,并接受溃疡清创+淤积性皮炎清理术。术后进行细致的创面处理与弹力袜加压支持、物理疗法以及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溃疡明显缩小,淤积性皮炎得到改善,肢体功能也有所恢复。结论对于病史复杂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内科全身状态管理与外科局部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健康状况。进一步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监测和实施全面的治疗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下肢静脉性溃疡 淤积性皮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