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3D打印模型在不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模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聂聪 伍明 +5 位作者 侯安兴 陈飞 罗佳文 聂磊 周庆 周文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58-662,共5页
目的初步总结心脏3D打印模型在不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模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20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为3D打印组),收集这15例患儿的心脏CT血管造影(comput... 目的初步总结心脏3D打印模型在不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模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20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为3D打印组),收集这15例患儿的心脏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资料,制作心脏3D打印模型,外科医师在模型上进行手术模拟讨论后再实施真实手术,并比较模拟手术与真实手术的操作体会;另取12例法洛四联症常规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与3D打印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无一例手术过程中死亡;3D打印组患儿真实手术与术前心脏3D打印模型模拟相关性满意,4例患儿因心脏3D打印模型稍高估了肺动脉瓣瓣环直径而修改手术方式;3D打印组法洛四联症手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少于对照组[(47.47±9.42)min比(55.75±9.00)min,P=0.029]。结论心脏3D打印模型能为多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讨论、模拟提供高仿真平台,通过详细手术模拟能有效缩短真实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心脏病/外科学 模型 解剖学 打印 三维
下载PDF
不同部位主动脉插管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2
作者 潘佳浩 周文武 +3 位作者 周庆 侯安兴 陈飞 伍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评价无名动脉插管作为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插管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孙氏手术的2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价无名动脉插管作为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插管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孙氏手术的2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选及排除标准选取7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组32例,主动脉灌注插管位于无名动脉;对照组39例,主动脉灌注插管位于右侧腋动脉。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为(338.0±15.2)min vs.(373.1±14.3)min(P=0.001);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72 h内引流量以及72 h内红细胞输注量无差异(P>0.05)。观察组有2例(6.2%)二次开胸止血,均为近端吻合口少量渗血,与插管位置无关。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1例患者中,无30 d内死亡;术后脑卒中观察组有2例(6.2%),对照组有3例(7.7%),且两组各有1例患者因此出现术后右侧肢体活动障碍,经2个月左右康复治疗后均能扶拐行走。术后在出院前均复查主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未见插管处腋动脉、头臂干新发夹层或存在狭窄。结论无名动脉插管和腋动脉插管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都是安全可行的,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体外循环 动脉插管
下载PDF
不同时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玉鑫 聂聪 +6 位作者 潘佳浩 罗佳文 伍明 陈飞 易大玲 谭春芳 周文武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5例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相关资料,按术中是否使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APS)分组:A组使用APS(37例)、...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5例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相关资料,按术中是否使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APS)分组:A组使用APS(37例)、B组未使用APS(38例),两组再依据体外循环(CPB)时间不同而分亚组:A1、B1为中短时程组(CPB转流时间≤200 min)、A2、B2为长时程组(CPB转流时间>200 min)。记录并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液制品输注量及血栓弹力图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少于B组患者(均P<0.05);A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645.79±205.25)ml vs(886.67±360.96)ml,P=0.006]、红细胞输注量[(3.24±2.53)U vs(4.77±1.97)U,P=0.016]、血小板输注量[0.00(0.00,0.00)U vs 1.00(0.125,2.00)U,P=0.002]及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7.38±1.74)min vs(9.09±3.57)min,P=0.047]均明显优于B2组;而在A1组、B1组中,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能改善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及血液制品用量,其保护效益在体外循环时间长、操作复杂的高风险心脏大血管手术中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主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