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清醒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郑尧 石泽亚 宋英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法,选取2023年5月-7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ARDS患者45例为试验组,清醒俯卧位通气前采... 目的探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法,选取2023年5月-7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ARDS患者45例为试验组,清醒俯卧位通气前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方案;2022年12月-2023年2月的ARDS患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清醒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前3 d内的每日单次治疗最长时间、治疗总时长、耐受性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在清醒俯卧位通气第3天的单次治疗最长时间[(3.68±0.71)h]高于对照组[(2.50±0.67)h],试验组前3 d治疗总时长[(36.72±0.56)h]高于对照组[(23.25±1.76)h](P<0.001);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的耐受性指标(视觉模拟评分)[(2.83±1.74)分]小于对照组[(6.17±1.11)分](P<0.001);试验组在俯卧位治疗开始4 h后的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能有效延长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时间,提高耐受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 呼吸窘迫综合征 意识清醒 俯卧位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娟 谢良伊 +5 位作者 蔡亮 欧阳鹏文 姜斌 彭娜 刘念 李凤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2752-2755,2760,共5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要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呼吸道感染CRE 114株,所有菌株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要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呼吸道感染CRE 114株,所有菌株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进行表型试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4株非重复呼吸道感染CRE中肺炎克雷伯菌108株,大肠埃希菌2株,阴沟肠杆菌4株。114株CRE中85株检出产碳青霉烯酶,占74.5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KPC-2型为主(73.15%);大肠埃希菌未检测出酶基因,1株阴沟肠杆菌检出NDM-1;肺炎克雷伯菌共分出6种ST型,以ST11为主要表型,其次为ST17;大肠埃希菌分出1种ST型,为ST167;4株阴沟肠杆菌为ST592。114株CRE分为产酶株与非产酶株,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者所占比例在产酶株与非产酶株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是产酶株的危险因素(OR:3.722,95%CI:1.529~9.057)。结论产碳青霉烯酶为CRE耐药的主要原因,ST11为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流行基因型,早期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是产酶株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2010至2016年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分析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1
3
作者 谭建龙 张卫东 +1 位作者 谢良伊 刘志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114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病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114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病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细菌药敏结果以及治疗转归。结果本研究中纳入的114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均合并严重原发感染病灶或基础疾病,在血流感染前2周均接受至少1种以上有创操作。114株分离菌株中以耐药菌株居多,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9株,占78.1%;药敏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12.3%),其次为阿米卡星(55.3%),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61.4%;死亡59例,总病死率51.8%。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病死率62.9%,非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病死率12.0%(χ2=20.268,P<0.001)。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比例、气道开放比例以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P<0.05)。抗菌治疗方案中,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治疗组的病死率(60.0%)低于非替加环素治疗组(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耐药率及病死率高,且以多重耐药菌株感染为主。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开放气道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并未改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谭建龙 刘志光 +2 位作者 邓红英 李建民 张卫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在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各危重监护病房的接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根据下呼... 目的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在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各危重监护病房的接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根据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纳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20例)、定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三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sTREM-1以及BALF中s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sTREM-1以及BALF中sTREM-1区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感染组和定植组的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定植组血清PCT、IL-6及sTREM-1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PCT、IL-6、sTREM-1及BALF中sTREM-1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定植组比较,感染组血清PCT、IL-6、sTREM-1及BALF中sTREM-1水平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sTREM-1及BALF中sTREM-1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诊断价值:血清PCT曲线下面积(AUC)为0.67,敏感性为0.55,特异性为0.90,95%CI 0.52~0.82;血清IL-6的AUC为0.72,敏感性为0.60,特异性为0.95,95%CI0.58~0.85;血清sTREM-1的AUC为0.72,敏感性为0.75,特异性为0.60,95%CI 0.55~0.85;BALF中sTREM-1的AUC为0.92,敏感性为0.95,特异性为0.70,95%CI 0.79~0.98。鉴别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准确性比较:血清PCT、IL-6及血清sTREM-1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sTREM-1的诊断准确性高于血清PCT、IL-6及血清sTRE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F中sTREM-1可能作为鉴别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血清PCT、IL-6、sTRE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部感染 定植
原文传递
经支气管镜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中心型气道胸膜瘘的临床疗效评价
5
作者 谭建龙 陈风雨 +5 位作者 欧阳彬 张卫东 邓红英 李茸 彭冉 刘志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中心型气道胸膜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纳入于2017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6例术后气道胸膜瘘患者,在局部麻醉联合复合静脉镇静镇痛下,经支气管镜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观...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中心型气道胸膜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纳入于2017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6例术后气道胸膜瘘患者,在局部麻醉联合复合静脉镇静镇痛下,经支气管镜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观察封堵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16例患者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60.7岁。气道胸膜瘘的形成均与手术相关,其中肺叶/段切除术12例,2例全肺切除术,1例食管癌根治术,1例因慢性脓胸行胸膜纤维层剥脱术。其中,右主残端瘘4例,左主残端瘘3例,右上叶支气管瘘3例,右中叶支气管瘘1例,右下叶支气管瘘2例,左上叶支气管瘘3例。瘘口直径7.8(4~18 mm),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腰径10.0(6~20)mm。15例患者成功封堵,1例患者在置入封堵器后14 d因菌血症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4例纳入远期随访,随访时间3~46个月,中位值16.2个月,临床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1例患者因瘘口扩大而出现封堵器移位。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与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操作无关。结论经支气管镜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能快速、有效封堵中心型气道胸膜瘘,且远期疗效较为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镜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