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拔牙技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作者 贾搏 王勤 +11 位作者 陈军 郑广森 范松 叶青松 贺燕 张富贵 吴亚东 刘丰 欧阳可雄 张磊涛 吕晓智 赵建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4-1014,共11页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无法为临床牙拔除整个过程提供实践指导。针对该问题,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临床工作经验,对微创拔牙的临床应用(适应证、适应群体和禁忌证)、整体流程(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置、术后医嘱、用药及随访)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系统整合,为微创拔牙临床运用进行全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规范化 操作流程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口腔修复膜预防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腔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波 李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术后植入腔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79例颌骨囊性缺损行人工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行人工骨植入术后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41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处理未用... 【目的】评价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术后植入腔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79例颌骨囊性缺损行人工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行人工骨植入术后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41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处理未用口腔修复膜覆盖,比较两组患者在植入人工骨后3~6个月内骨植入腔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颌骨囊性缺损行人工骨植入术后3~6个月内骨植入腔感染的发生率5.2%(2/38)显著低于对照组21.9%(9/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膜覆盖人工骨表面对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术后骨植入腔感染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畸形 牙修复体 骨移植
下载PDF
472例腭裂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波 李健 刘丰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分析腭裂修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472例住院行腭裂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472例腭裂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总发生率为4.02%。其中术后腭瘘11例,占2.33%,复裂1例,... 目的分析腭裂修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472例住院行腭裂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472例腭裂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总发生率为4.02%。其中术后腭瘘11例,占2.33%,复裂1例,占0.21%,术后松弛切口出血2例,占0.42%,咽喉部水肿2例,占0.42%,术后中耳炎2例,占0.43%,术后疱疹性口炎1例,占0.21%。结论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和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可以降低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修复术 腭腱膜 腭瘘 术后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入路10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丰 俞志维 +2 位作者 刘胜文 朱云 杨雯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2013-01—2013-07经手术的10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手术入路进行分析。结果:经口内入路、经颈侧入路、颈-腮腺联合入路、经颈-下颌骨裂开入路被用于切除肿物,全部获得成功;经口内入路术中和...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2013-01—2013-07经手术的10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手术入路进行分析。结果:经口内入路、经颈侧入路、颈-腮腺联合入路、经颈-下颌骨裂开入路被用于切除肿物,全部获得成功;经口内入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无面颈部皮肤切口瘢痕形成。选择入路时主要考虑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组织病理分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前借助CT和MRI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分析,多种入路均可有效切除肿瘤,经口内入路无皮肤切口瘢痕,美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手术入路 肿瘤
下载PDF
上唇改良梯形黏膜肌皮瓣修复双侧唇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汉林 何希凡 +2 位作者 刘丰 张波 李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2104-210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上唇改良梯形黏膜肌皮瓣术式修复双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双侧唇裂患儿9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双侧上唇改良梯形黏膜肌皮瓣术式}对照组44例,采用... 【目的】探讨双侧上唇改良梯形黏膜肌皮瓣术式修复双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双侧唇裂患儿9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双侧上唇改良梯形黏膜肌皮瓣术式}对照组44例,采用直线缝合法。比较两组修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年,90例患儿伤口均为一期愈合,5例裂隙宽大的患儿因就诊较晚无法前期矫正,术后伤口张力较大且有不同程度感染,1例实施双侧上唇改良梯形黏膜肌皮辩术式后患儿鼻底处出现复裂。3例实施双侧上唇改良梯形黏膜肌皮瓣修复的双侧混合性唇裂患儿术后出现双侧不对称畸形。观察组患儿术后1~2年出现口哨畸形、丘比特弓不连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术后1~2年出现上唇过紧或过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上唇改良梯形黏膜肌皮瓣修复双侧唇裂效果良好,术后畸形发生率低于直线缝合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唇裂/外科学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可吸收接骨板和钛板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波 李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2154-2155,2159,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8例,应用微型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38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内固定治疗效果及术后1~2... 【目的】探讨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8例,应用微型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38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内固定治疗效果及术后1~2年手术部位异物感发生率。【结果】两组内固定效果均满意,而治疗组术后1~2年手术部位异物感发生率10.7%(3/28)显著低于对照组78.9%(30/3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修复颧骨颧弓骨折可有解除患者二次手术取出钛板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颧弓骨折 可吸收骨板 微型钛板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旋转推进法单侧唇裂修复术中鼻底切口设计与缝合的改进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丰 杨汉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瓣尖设计与缝合位点的术式。方法:患侧推进瓣瓣尖设计成弧形,缝合时弧形顶点第7点与健侧鼻小柱下第5点缝合,第6点与6'点缝合。结果:整个上唇唇弓自然,唇高双侧对称,鼻小柱下方瘢痕明显减少,患者家属满意度高。结论...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瓣尖设计与缝合位点的术式。方法:患侧推进瓣瓣尖设计成弧形,缝合时弧形顶点第7点与健侧鼻小柱下第5点缝合,第6点与6'点缝合。结果:整个上唇唇弓自然,唇高双侧对称,鼻小柱下方瘢痕明显减少,患者家属满意度高。结论:微调整Millard切口设计及缝合方式,可获得良好的唇裂修复效果,提高单侧唇裂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旋转推进法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唇珠矩形瓣修复单侧唇裂唇红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汉林 吴坤 +2 位作者 何希凡 张波 李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评估唇珠矩形瓣整复单侧唇裂唇红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单侧唇裂,其中不全唇裂36例,完全唇裂49例,85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唇珠矩形瓣整复唇红;B组45例,采用“Z”字交换法修复唇红。比较... 【目的】评估唇珠矩形瓣整复单侧唇裂唇红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单侧唇裂,其中不全唇裂36例,完全唇裂49例,85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唇珠矩形瓣整复唇红;B组45例,采用“Z”字交换法修复唇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7d及术后1~2年唇红修复效果,内容包括患侧红唇是否有过厚或过薄、是否有口哨畸形、是否有尖锐唇峰及丘比特弓不连续等指标。【结果180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仅5例患者存在鼻底感染,所有患者唇红转瓣处均未发生坏死及感染。A组患者术后1~2年出现患侧红唇过厚或过薄、尖锐唇峰或丘比特弓不连续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口哨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唇裂唇珠矩形瓣法能良好的修复唇裂患者唇红、唇峰及唇珠外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外科学 缝合技术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四种充填材料根管充填术后磨牙抗折强度的对比
9
作者 杨宗范 曾长余 +2 位作者 卓钺 郭志远 张波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43-445,共3页
目的:比较4种不同充填材料对根管充填术后磨牙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牙体牙根完整的成人离体下颌第一、二磨牙80个,制备牙合面洞,常规根管预备、充填后随机分成4组(n=20),分别采用银汞合金(A组)、光固化复合树脂(B组)、银粉玻璃离... 目的:比较4种不同充填材料对根管充填术后磨牙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牙体牙根完整的成人离体下颌第一、二磨牙80个,制备牙合面洞,常规根管预备、充填后随机分成4组(n=20),分别采用银汞合金(A组)、光固化复合树脂(B组)、银粉玻璃离子(C组)、玻璃离子(D组)进行充填,用万能试验机垂直加压至样本冠根纵折,记录最大抗压载荷。结果:A、B、C、D组最大抗压载荷(N)分别为1 126.15±291.66、1 682.90±368.69、1 614.55±424.09、1 818.75±439.54(P<0.05),两两比较,A组抗折强度明显小于B、C、D组(P<0.05),B、C、D组间比较P>0.05。结论:根管充填后磨牙修复,光固化复合树脂、银粉玻璃离子及玻璃离子材料抗折强度优于银汞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折强度 充填材料 牙折 根管充填术 后磨牙
下载PDF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整复硬腭部腭瘘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张波 李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下称口腔修复膜)修补硬腭部腭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硬腭部腭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患者采用口腔修复膜修补硬腭部腭瘘,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修复硬腭部腭瘘,观察...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下称口腔修复膜)修补硬腭部腭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硬腭部腭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患者采用口腔修复膜修补硬腭部腭瘘,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修复硬腭部腭瘘,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手术部位是否再次穿孔及龈颊沟是否变浅。【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3个月再次穿孔的发生率为11.1%(2/1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5/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龈颊沟变浅发生率为5.5%(1/18)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90%(18/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硬腭部腭瘘疗效满意,且手术操作简单,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龈颊沟变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
下载PDF
超出等位基因阶梯范围的基因峰与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鉴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慧 何茂云 +3 位作者 林雪莹 刘丽红 谭笑丹 张波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前国内外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分型方法[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出现多种商业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所标记的STR基因座也在不断增加[2-5]。常染色体上单个STR基因座在PCR... 目前国内外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分型方法[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出现多种商业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所标记的STR基因座也在不断增加[2-5]。常染色体上单个STR基因座在PCR扩增正常情况下,纯合子个体的毛细管电泳图谱表现为1个基因峰,杂合子个体表现为2个基因峰。极少数个体的STR分型图谱会出现三带型,即出现3个基因峰[6-9]。法医工作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对在实验中所发现的单个基因座上出现3个基因峰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判断3个峰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三带型等位基因 D19S433 亲子鉴定
原文传递
探讨舌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浸润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元元 郑娇云 +2 位作者 邓盛元 吴坤 李乐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浸润(extracapsular spread,ECS)的相关因素,及EC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和邵阳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首次行淋巴结清扫术舌鳞状细胞癌患者6...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浸润(extracapsular spread,ECS)的相关因素,及EC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和邵阳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首次行淋巴结清扫术舌鳞状细胞癌患者60例,分为ECS组和No-ECS组各30例。测量ECS距离并分析ECS发生率及距离和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及EC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0例ECS患者,其中45粒淋巴结发生ECS,58粒转移淋巴结无ECS。ECS发生率与淋巴结最大径、性别及原发灶T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P<0. 05)。ECS距离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 3 mm和6. 8 mm(范围:0~12. 8 mm),其中93. 3%淋巴结ECS距离≤12 mm。单个ECS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多个ECS组生存率(P<0. 05)。ECS>6. 8 mm组生存率明显低于ECS<6. 8 mm组生存率(P<0. 05)。结论:ECS淋巴结的数目及ECS>6. 8 mm可作为判断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鳞状细胞癌 包膜外浸润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