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PLC/Q-TOF-MS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洋 邹联洪 范培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64-1271,共8页
目的:用组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代谢差异,寻找PT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索PTC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期间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手术切... 目的:用组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代谢差异,寻找PT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索PTC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期间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手术切除的40例PT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利用HPLC-MS技术平台对PTC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的差异性代谢物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寻找与PTC相关的异常代谢通路。结果:经PCA、PLS-DA、OPLS-DA分析得知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代谢轮廓具有显著性差异。经OPLS-Loading plot分析,结合VIP>1、FC>2,且P<0.05,筛选出76个潜在差异性代谢物。其中亮氨酸、2-褪黑素、香草酸等33种代谢物在PTC组织中表达上调;3-葡萄糖苷、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乳糖等43代谢物在PTC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寻找到与差异性代谢物相关的13条异常代谢通路,如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与甘油磷脂代谢、嘧啶代谢、半乳糖代谢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等,这些代谢通路可能参与PTC代谢的病理生理过程。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9的差异性代谢物有5种,分别是庚二酸、糖醇、辛二酸、乳糖和L-丝氨酸。结论:PTC组织中半乳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发生改变,PTC组织细胞中存在沃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庚二酸、糖醇、辛二酸、乳糖、L-丝氨酸五种差异性代谢物可以用来区分PTC患者与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Q-TOF-MS 甲状腺乳头状癌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的代谢组学改变:一项探索性临床研究
2
作者 童平 黄芙蓉 +7 位作者 徐俊 伍紫琦 胡杏 凌鸣 王蝶 吴不非 杨独娇 张爱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入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以探索该病在不同阶段的代谢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败血症组(n=20),采集...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入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以探索该病在不同阶段的代谢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败血症组(n=20),采集入院第1天、第4天、第7天的静脉血标本;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n=10)。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对血清标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不同时间败血症患儿代谢组学变化。结果败血症组入院第1天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败血症组入院第4天时与入院第1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丙酮酸代谢;败血症组入院第7天时与入院第4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败血症组入院第7天时与入院第1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抗坏血酸代谢。结论不同阶段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代谢物的代谢机制不同,主要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抗坏血酸代谢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代谢组学 新生儿
下载PDF
某省三级医院10年间住院患者的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雯 蒋宇 +2 位作者 程婷 祝益民 陈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收集某省三级甲等(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数据,分析住院死亡病例特点、变化趋势、抢救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医院死亡病例管理及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医院病案数据资料库,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某三甲... 目的收集某省三级甲等(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数据,分析住院死亡病例特点、变化趋势、抢救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医院死亡病例管理及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医院病案数据资料库,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住院时间、死亡病因、抢救措施、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相关资料,汇总统计该院死亡病例的特点;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两研究变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患者死亡事件发生时抢救措施实施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影响住院患者死亡事件发生时心肺复苏实施的相关因素.结果①该院10年中住院患者院内病死率0.26%,院内男性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0.32%(1959/607170)比0.19%(1021/549802),χ^(2)=210.615,P<0.01],住院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r=0.860,P=0.037),>65岁老年患者是住院死亡的主要群体;②构成该院患者死亡的前5位主要原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因该5类疾病死亡的患者占死亡总患者数的82.05%(2445/2980);③该院住院患者在死亡事件发生前心电监护率为77.99%,肾上腺素使用率为83.46%,气管插管率为57.55%,心肺复苏实施率为44.93%,电除颤率为12.85%.男性死亡患者的肾上腺素使用率[86.17%(1688/1959)比78.26%(799/1021)]、气管插管率[59.37%(1163/1959)比54.06%(552/1021)]、心肺复苏实施率[46.30%(907/1959)比42.31%(432/1021)]均明显高于女性(均P<0.05);年龄>65岁死亡患者的心肺复苏实施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43.25%(734/1697)比47.16%(605/1283),P<0.05];外科住院患者死亡事件发生前心电监护率[68.63%(641/934)比82.26%(1679/2041)]、肾上腺素使用率[75.48%(705/934)比87.21%(1780/2041)]及心肺复苏实施率[31.16%(291/934)比51.34%(1048/2041)]均明显低于其他科室住院者(均P<0.05).因肿瘤死亡患者在死亡事件发生时,抢救措施实施率最低,除肿瘤患者外,因消化系统疾病死亡患者在死亡事件发生前心电监护率[68.33%(233/341)比93.07%(1356/1457)]、肾上腺素使用率[86.22%(294/341)比95.47%(1391/1457)]、气管插管率[60.12%(205/341)比71.31%(1039/1457)]、心肺复苏率[40.18%(137/341)比55.66%(811/1457)]以及电除颤率[7.92%(27/341)比19.42%(283/1457)]均明显低于因循环疾病、呼吸疾病及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死亡者(均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镇户口以及死亡前SOFA评分≥14分是重症死亡患者是否进行心肺复苏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为6.731(1.891~23.958)和10.023(3.169~31.704),P值分别为0.003和<0.001];⑤ROC曲线分析显示:城镇户口、死亡前SOFA评分≥14分及二者联合对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死亡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P<0.05),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AUC)=0.840,95%CI为0.742~0.934,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5.51%,阳性预测值为78.18%,阴性预测值为73.91%.结论医院应针对性增强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的医疗质量管理,加强院内高危患者预警机制,持续规范住院患者的抢救措施和流程,在重点关注老年、男性、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相关危重症患者的同时,提高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能力以及消化系统重症疾患的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死亡病例 抢救措施 心肺复苏
下载PDF
药师应用血药浓度监测参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颜笑 刘文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1期1652-1654,共3页
患者因口服农药后出现胆碱能危象,在农药种类和中毒剂量不详时,临床药师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出患者血中毒物为毒死蜱,并对其进行动态血药浓度监测,参与该中毒患者的治疗、用药方案的制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下载PDF
敲低纤维连接蛋白1表达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锦琳 童璐 +1 位作者 邹联洪 范培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315-2319,共5页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敲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和BCPAP中FN1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证明FN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的影响;采用三代测序...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敲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和BCPAP中FN1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证明FN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的影响;采用三代测序技术对FN1敲低的TPC-1细胞及其对照组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BMKCloud在线分析软件对差异基因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敲低FN1能够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FN1敲低后与对照组转录本的表达差异明显,GO功能富集显示差异转录本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细胞部分的组成、细胞黏附功能、催化活性功能,在KEGG富集上显示在HIF-1信号途径、糖酵解、碳代谢富集明显,PPI结果显示FN1和HSPA8是关键蛋白。结论:本研究通过细胞实验证明敲低FN1的表达能够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FN1 生物信息分析 HSPA8 DNA测序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怡如 雷亚丽 +3 位作者 邹联洪 武亚琴 肖湘钰琴 张超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8-618,共11页
背景与目的:尽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但仍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甲状腺癌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成人相比,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具有一些不同的临床特征,进一步了解这些特征,将更有助于加精... 背景与目的:尽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但仍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甲状腺癌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成人相比,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具有一些不同的临床特征,进一步了解这些特征,将更有助于加精准诊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21年6月间68例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年龄≤20岁)资料,将其中获随访的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另随机抽取22例成人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甲状腺癌人群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结果:68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的24例(35.29%),其中22例获随访3~72个月。22例患者中,女19例,男3例(6.33∶1);年龄3~20岁,平均(16.73±4.52)岁;病程10 d至5年,平均为9.5个月;主要因触及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术前甲状腺超声TI-RADS 4类及以上结节占比高(19/22,86.36%);3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术,余均行甲状腺全切术;21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3例患者还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1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8例(81.82%),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 3例(13.64%),甲状腺髓样癌(MTC) 1例(4.54%)。术后出现单侧喉返神经损伤者3例,喉头水肿者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例,1例患者行左侧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乳糜漏。1例MTC患者术后3年余复发,再次双侧颈部淋巴结扩大清扫术,并行靶向药物治疗;余在访患者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性别分布与成人基本一致;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与成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均以PTC居多(95.45%vs. 100.00%),但前者PTMC的比例明显低于后者(13.36%vs. 50.00%,P<0.05);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占77.27%(17/22),且其双侧淋巴结转移比例明显高于成人患者(50.00%vs. 9.09%,P<0.05)。结论:儿童及青少年的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癌占比较高,发病性别与病理类型与成人相似,但确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成人更大,且更易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但经手术等规范化治疗后,整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诊断 甲状腺肿瘤/治疗 儿童 青少年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