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58
1
作者 肖艾青 黄瑞文 +2 位作者 张榕 沈萍 朱丽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住院后期...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住院后期在护士的指导下家长参与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部分护理工作。对照组住院期间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护士完成。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在新生儿出院时对新生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体质量、身长、头围增长情况、家属满意度及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体质量、身高、头围的增长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再入院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士指导下家庭参与新生儿住院期间部分护理工作,能够满足新生儿及其家属的需要,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减少再入院率,提高新生儿病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参与式护理 新生儿 优质护理服务
下载PDF
4例新生儿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诊疗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慧 黄瑞文 +2 位作者 张榕 廖镇宇 张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864-186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转归,为其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分性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例确诊新生儿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均进行抗凝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转归,为其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分性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例确诊新生儿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均进行抗凝治疗,3例进行溶栓治疗,3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随访2例无异常,1例有肢体外观和活动异常。【结论】新生儿动脉血栓栓塞是新生儿较少见的危急重症,病情发展快而凶险,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胆固醇/治疗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志明 黄瑞文 廖镇宇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对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作为脓毒症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感染新生儿和局部感染新生儿...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对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作为脓毒症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感染新生儿和局部感染新生儿各88例作为非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脓毒症组患儿包括确诊脓毒症组(40例)和临床诊断脓毒症组(48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将确诊脓毒症患儿分为革兰阳性(G^+)菌亚组(17例)和革兰阴性(G^-)菌亚组(23例)。测定所有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和WBC,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脓毒症组PCT、hs-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PCT(μg/L):14.2±2.9比0.5±0.1、10.1±1.7,hs-CRP(mg/L):115.4±32.1比18.8±5.8、88.8±4.9,WBC(×10^9/L):13.8±4.7比5.4±1.2、9.7±2.1〕,局部感染组PCT、hs-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确诊脓毒症和临床诊断脓毒症组患儿的PCT、hs-CRP、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菌亚组患儿PCT、hs-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G+菌亚组〔PCT(μg/L):18.9±3.9比6.5±1.2,hs-CRP(mg/L):117.7±32.2比103.5±30.4,WBC(×10^9/L):15.9±3.6比10.1±3.4,均P<0.05〕。结论新生儿脓毒症早期PCT、hs-CRP、WBC水平异常升高,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加剧而逐渐升高,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脓毒症 早期诊断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新生儿病房护生临床带教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小平 肖艾青 吴美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12期156-158,共3页
本文总结了新生儿病房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及带教难点,并提出应对策略,包括实习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因素。认为加强入科培训、坚定护生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能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 临床带教 问题及对策
下载PDF
炎性因子检测在新生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军帅 黄瑞文 廖镇宇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γ-干扰素(IFN-γ)检测在新生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因颅内感染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不同将患儿分为病毒性脑炎...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γ-干扰素(IFN-γ)检测在新生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因颅内感染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不同将患儿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1例)和化脓性脑膜炎组(31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30例非颅内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新生儿血清与脑脊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6、IFN-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SE,比较3组患儿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不同疾病类型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3种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清和脑脊液中IL-6、NSE、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6(ng/L):48.7±7.2、63.3±9.8比26.3±5.5,NSE(μg/L):7.6±2.0、12.0±2.4比4.3±1.5,IFN-γ(ng/L):12.2±1.9、14.5±2.0比11.2±2.5;脑脊液IL-6(ng/L):9.8±1.7、14.5±1.4比2.6±0.1,NSE(μg/L):11.0±3.6、16.5±3.2比5.8±2.1、IFN-γ(ng/L):10.1±3.0、25.6±5.4比4.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清和脑脊液中IL-6、NSE、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的IL-6、NSE及IFN-γ均呈正相关(r=0.47、0.58、0.71,P=0.02、0.01、0.01)。结论IL-6、NSE及IFN-γ均参与新生儿颅内感染的病变过程,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对新生儿颅内感染进行准确鉴别与诊断,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颅内感染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Γ-干扰素
下载PDF
三元整合教育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玲 肖艾青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三元整合教育模式在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9年7-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200例新生儿及其父母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教育组和三元整合教育模式组。比较方案实施后2组早产儿父母在育儿胜任感... 目的探讨三元整合教育模式在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9年7-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200例新生儿及其父母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教育组和三元整合教育模式组。比较方案实施后2组早产儿父母在育儿胜任感、护理满意度及早产儿再入院率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育儿自我效能感(F_(组间)=8.996,P<0.001;F_(时间)=478.025,P<0.001;F_(交互)=15.674,P<0.001),父母适应情况(F_(组间)=10.236,P<0.001;F_(时间)=528.054,P<0.001;F_(交互)=11.687,P<0.001)维度的得分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三元整合教育模式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教育组(χ^(2)=19.193,P<0.001);6个月内早产儿再入院率低于常规教育组(χ^(2)=5.176,P=0.023)。结论三元整合教育模式作为一种三方协作的管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父母的育儿胜任感,提高早产儿父母在护理满意度,并能够降低6个月内早产儿的再入院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健康教育 院外管理 照顾者
下载PDF
不同路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肖艾青 张榕 +2 位作者 凃满梅 方玉琦 朱丽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23-25,共3页
目的不同路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306例早产儿... 目的不同路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30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穿刺路径的不同,将其分为上肢静脉组(n=236)、下肢静脉组(n=48)、头部静脉组(n=22),比较三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和头部静脉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分别为(19.82土10.86)、(20.57士12.58)和(17.95±10.64)d,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1.6%、72.9%、7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和头部静脉组患儿PICC置管导管异位发生率分别为3.4%、16.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72,P<0.05)。在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置管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三组患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药物外渗、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三组患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置管路径各有优点,在为早产儿行PICC操作时,应常规使用经上肢静脉置管路径,在经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置管路径均受阻时,再考虑经头部静脉置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早产儿 置管路径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护理提高早产儿病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沈萍 肖艾青 吴美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病房中的应用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92例孕周低、体重轻、住院时间长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病房中的应用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92例孕周低、体重轻、住院时间长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在病情许可下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对比2组早产儿家属心理焦虑情况、家属满意度及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家属出院时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在出院后1个月复诊时的生长发育情况、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能缓解家属因担心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困难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改善早产儿预后,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参与式护理 早产儿 家属 满意度
下载PDF
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小平 肖艾青 +2 位作者 易顺芝 刘业春 沈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除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外,在出生后24小时由护理人员开始对其进行腹部抚触,每日2次,每次5min;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不实施腹部抚触... 目的探讨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除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外,在出生后24小时由护理人员开始对其进行腹部抚触,每日2次,每次5min;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不实施腹部抚触。比较2组患儿胎便排出时间、排便次数及经皮测胆红素指数等。结果腹部抚触组经皮测胆红素指数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抚触有降低早产儿黄疸指数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黄疸 腹部抚触
下载PDF
新生儿枫糖尿症1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运芹 黄瑞文 +2 位作者 颜卫群 张慧 张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3期8299-8300,共2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枫糖尿病 人类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PICC应用于52例早产儿肠外营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小平 肖艾青 +2 位作者 沈萍 肖鹏飞 刘业春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PICC应用于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一2013年5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52例需肠外营养且留置PICC的早产儿的资料分析PICC不良事件类型及例数、PICC~良事件的处理方法。结果52例... 目的分析并探讨PICC应用于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一2013年5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52例需肠外营养且留置PICC的早产儿的资料分析PICC不良事件类型及例数、PICC~良事件的处理方法。结果52例早产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6.5±9.6)d,全部患儿总留置时间为872导管日。其中导管尖端处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患儿占86.54%,通过肘部静脉穿刺患儿占92.31%。全部患儿治疗过程中共出现PICC导管不良事件12例次,发生率为13.76/1000导管日,其中,导管堵塞4"N,导管滑出和液体外渗各2例,凝似感染、穿刺点渗血、导管破裂及静脉炎各1例。有10例次因导管不良事件而进行拔管,2例次仍采取原位治疗。结论PICC是早产儿肠外营养的有效静脉通路,降低导管堵塞、导管滑出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是PICC维护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早产儿 肠外营养
下载PDF
低体重儿鼻饲给奶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良英 张小平 +2 位作者 沈萍 肖鹏飞 刘业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7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体重儿鼻饲给奶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鼻饲给奶法进行护理,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采取鼻饲给奶的50例低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均痊愈出院。结论:鼻饲法可促进早... 目的:探讨低体重儿鼻饲给奶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鼻饲给奶法进行护理,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采取鼻饲给奶的50例低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均痊愈出院。结论:鼻饲法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有利于低体重早产儿的体重恢复,期间配合精心的护理,能够减少低体重早产儿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鼻饲 营养 护理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艾青 张小平 +2 位作者 沈萍 吴玉 戴园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6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生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在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早期采取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以及在喂奶后给予右侧体位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喂养过程中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生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在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早期采取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以及在喂奶后给予右侧体位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喂养过程中不额外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保暖、防治感染、静脉营养等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机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过程中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防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与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艾青 刘业春 +2 位作者 沈萍 易顺芝 王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7期28-30,共3页
总结了3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与护理对策。包括一对一的特别护理,医院感染的防治,加强体温管理,喂养等护理,加强照顾和健康教育。认为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过程中实行科学、规范、综合的特别护理对提高患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有着... 总结了3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与护理对策。包括一对一的特别护理,医院感染的防治,加强体温管理,喂养等护理,加强照顾和健康教育。认为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过程中实行科学、规范、综合的特别护理对提高患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护理
下载PDF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总胆汁酸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瑞文 周勇 +2 位作者 颜卫群 肖艾青 李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1318-1319,共2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PN)时总胆汁酸(TBA)的变化,以了解PN对早产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进行PN的早产儿(观察组)在PN前及PN停止后进行TBA的测定,同期住院无需PN的早产儿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指标及胎龄...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PN)时总胆汁酸(TBA)的变化,以了解PN对早产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进行PN的早产儿(观察组)在PN前及PN停止后进行TBA的测定,同期住院无需PN的早产儿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指标及胎龄≤32周组和胎龄〉32周组PN前后TB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N后TBA较PN前明显增高(P〈0.01);PN后TBA值在胎龄≤32周组较胎龄〉32周组明显增高。【结论】早产儿应尽早开始胃肠内喂养,缩短PN的使用时间,减轻PN对肝功能造成的影响,以减少胆汁淤积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胃肠外营养 胆汁酸类和盐类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换血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艾青 戴圆 +2 位作者 丁霞 刘业春 王良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9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换血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方法对80例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水平的早产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通道同步换血,并配合相应护理。比较换血前后早产儿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 80例实行换血的早产儿...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换血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方法对80例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水平的早产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通道同步换血,并配合相应护理。比较换血前后早产儿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 80例实行换血的早产儿换血后的胆红素水平较换血前下降(p均<0.01),其中共有11例患儿在换血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外周动静脉双通道同步换血术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满意,但对换血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充分准备,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血友病乙1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瑞文 颜卫群 +2 位作者 李军 廖镇宇 肖艾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36-236,共1页
对新生儿血友病乙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9时龄。因反应差59h于2009-08-28入院。系G1P1,孕39+2周,羊膜早破8h,自然分娩出生于某镇医院,羊水、胎盘无异常。
关键词 血友病B 病例报告 人类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双通道同步换血术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业春 肖艾青 +2 位作者 孙向红 郭丽艳 李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9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9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采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比较治疗前后早产儿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 目的探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9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采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比较治疗前后早产儿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有利于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双通道同步换血术 护理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对早产儿疼痛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娜 肖艾青 +2 位作者 沈萍 易顺芝 曹敏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5%葡萄糖水在致痛性操作时对早产儿疼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干预组在股静脉穿刺前口服5%葡萄糖水0.5 ml,对照组口服温开水0.5 ml,应用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2组进行疼痛... 目的探讨口服5%葡萄糖水在致痛性操作时对早产儿疼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干预组在股静脉穿刺前口服5%葡萄糖水0.5 ml,对照组口服温开水0.5 ml,应用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2组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股静脉穿刺后1 min及5 min,干预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早产儿疼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口服5%葡萄糖能有效缓解致痛性操作产生的早产儿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疼痛 口服葡萄糖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敏 沈萍 +2 位作者 王娜 吴淑芳 肖鹏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出院指导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照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出院指导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照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出院指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患者治愈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出院指导能极大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梅毒的治疗效果,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先天性梅毒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