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地层结构与盆地格架
1
作者 罗海晏 《湖南地质》 1993年第4期217-220,共4页
本文以湖南省岩石地层展布特点为前提,以北西-南东向横切地层剖面为基础。探讨了我省地层结构与盆地格架。笔者通过地层结构分析。对地层分区界线、物源区、主导构造作用特点等进行了讨论,从而建立了沉积盆地格架。指出我省盆地是在陆... 本文以湖南省岩石地层展布特点为前提,以北西-南东向横切地层剖面为基础。探讨了我省地层结构与盆地格架。笔者通过地层结构分析。对地层分区界线、物源区、主导构造作用特点等进行了讨论,从而建立了沉积盆地格架。指出我省盆地是在陆壳基底上,受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双重控制。沉积范围不断缩小的沉积盆地。这种认识的确立,对各盆地期沉积层的变形、岩浆岩的分带与侵位方式、隐伏矿床的探索等都将产生新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层结构 盆地格架 湖南
下载PDF
湖南晚奥陶世五峰期的古地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义仁 傅汉英 《湖南地质》 1990年第1期1-7,共7页
湖南晚奥陶世的沉积,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其沉积类型计有地台型(湘西)北区);过渡型(湘中区);地槽型(湘南区)等三种。它们以江南列岛和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为分界线。五峰早期除了江华汝城隆起和江南列岛外均接受海侵,海水自北向南... 湖南晚奥陶世的沉积,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其沉积类型计有地台型(湘西)北区);过渡型(湘中区);地槽型(湘南区)等三种。它们以江南列岛和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为分界线。五峰早期除了江华汝城隆起和江南列岛外均接受海侵,海水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在湘南沉积了巨厚的砂页岩复理石建造。在湘中、湘西北区沉积厚度逐渐变薄。生物群在湘南,湘中为纯笔石相,湘西北为以笔石为主有三叶虫和腕足类等构成的混合相。五峰晚期湖南境内大部分抬升为陆,仅在东安县苏水冲和桃源县九溪等地形成滞流海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晚奥陶世 沉积 类型 笔石
下载PDF
嘉禾县某地汞矿床地质特征
3
作者 王成元 《湖南地质》 1991年第3期217-222,共6页
通过对1:50 000嘉禾—塘村墟幅溪流重砂异常检查,在石炭系桂阳组地层中发现了原生汞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为辰砂、少量辉锑矿,人工重砂中见银汞齐。矿石含Hg0.0004~0.416%,Ag0.23~47.37ppm,伴生元素Se含量较高,达1... 通过对1:50 000嘉禾—塘村墟幅溪流重砂异常检查,在石炭系桂阳组地层中发现了原生汞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为辰砂、少量辉锑矿,人工重砂中见银汞齐。矿石含Hg0.0004~0.416%,Ag0.23~47.37ppm,伴生元素Se含量较高,达15~43ppm。矿化严格受石炭系桂阳组(相当于岩关组邵东段)深灰色厚层状细晶云岩、中厚层碎裂化灰质云岩及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围岩蚀变简单,仅见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及微弱的硅化。整个汞矿化带的分布受区域性近南北向断层控制。在该区1:200 000重砂扫面中圈定了很多辰砂异常,对这些异常进行进一步检查有可能发现新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矿 矿床 地质 嘉禾县
下载PDF
雪峰山区韧性剪切构造带 被引量:17
4
作者 贾宝华 《湖南地质》 1992年第3期203-208,共6页
雪峰山区存在着三条与山脉步向一致的北东向弧形韧性剪切带(Fl、F_2、F_3),F_1以左旋剪切为主,F_2、F_3以右旋剪切为主,但均系同一次构造剪切力所致。由变形岩石中的旅转应变体估算出剪切中心地带的剪切应力值大约是7-8,有限应变沿X最... 雪峰山区存在着三条与山脉步向一致的北东向弧形韧性剪切带(Fl、F_2、F_3),F_1以左旋剪切为主,F_2、F_3以右旋剪切为主,但均系同一次构造剪切力所致。由变形岩石中的旅转应变体估算出剪切中心地带的剪切应力值大约是7-8,有限应变沿X最大拉伸量195%,沿Z方向最大缩短量为62%。其深部韧性剪切发生于加里东构造期,这之后又遭受浅部脆性应变叠加而构成断裂构造综合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雪峰山 断裂构造
下载PDF
香花岭及其邻区的岩浆岩研究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永奎 《湖南地质》 1992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本文根据1:50000香花岭幅综合方法提取的相关信息,在香花岭及其邻区共圈定了25个岩体含42个侵入体,建立了癞子岭、尖峰岭等10个单元,骑田岭、香花岭两个序列与印支、燕山两次构造岩浆作用期;并预测了香花岭、骑田岭地区的隐伏岩体及其... 本文根据1:50000香花岭幅综合方法提取的相关信息,在香花岭及其邻区共圈定了25个岩体含42个侵入体,建立了癞子岭、尖峰岭等10个单元,骑田岭、香花岭两个序列与印支、燕山两次构造岩浆作用期;并预测了香花岭、骑田岭地区的隐伏岩体及其顶面窿起区与凹陷区的识别标志。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了香花岭矿田的控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体 单元 序列 环形构造 岩浆岩
下载PDF
湘东南地区震旦纪地层的新划分与区域对比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建中 唐晓珊 +1 位作者 张纯臣 张晓阳 《湖南地质》 199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本文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和构造地层法,研究并重建了湘东南地区震旦系新层序,厘定了泗洲山组、天子地组、正园岭组、埃岐岭组、丁腰河组的含义及其划分、对比标志。认为该浊积碎屑岩系中的两套砾岩,是冰成作用的产物,可与湘中、湘西乃... 本文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和构造地层法,研究并重建了湘东南地区震旦系新层序,厘定了泗洲山组、天子地组、正园岭组、埃岐岭组、丁腰河组的含义及其划分、对比标志。认为该浊积碎屑岩系中的两套砾岩,是冰成作用的产物,可与湘中、湘西乃至华南地区的震旦系对比。同时指出孩区有板溪期的沉积,并建立了青白口系大江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地区 震旦纪 地层划分 对比
下载PDF
“宝林冲组”及其建组的必要性 被引量:7
7
作者 罗海晏 《湖南地质》 1994年第2期69-70,74,共3页
“宝林冲组”系笔者于1988年新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它的建立,对同时期的区域地层对比、地质构造与沉积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新建组名后,大家对有无建组(名)的必要、顶部界线标志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等提出了一些异议。... “宝林冲组”系笔者于1988年新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它的建立,对同时期的区域地层对比、地质构造与沉积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新建组名后,大家对有无建组(名)的必要、顶部界线标志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等提出了一些异议。因此,笔者侯文再谈“宝林冲组”及其建组的必要性,希望通过讨论取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宝林冲组 地层
下载PDF
论株洲—湘潭地区的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晓珊 孙海清 《湖南地质》 1991年第3期177-185,共9页
通过对广泛存在于株洲一湘潭地区的新构造的野外调查,依据获取的新构造变形,地貌、水系,现代沉积物等大量实际资料,划分了八个新构造次级单元——构造亚块体及五个新构造活动带。构造亚块体有五次较明显的由早到晚幅度递减的间歇性抬升... 通过对广泛存在于株洲一湘潭地区的新构造的野外调查,依据获取的新构造变形,地貌、水系,现代沉积物等大量实际资料,划分了八个新构造次级单元——构造亚块体及五个新构造活动带。构造亚块体有五次较明显的由早到晚幅度递减的间歇性抬升,新构造活动带变形强度与基底断裂规模成正比,同位素测年获其主要构造变形时间为3.9—5.5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断裂 活动性 株洲市
下载PDF
汝城拉张盆地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洪天 《湖南地质》 1992年第3期209-215,共7页
汝城拉张盆地中发育的侏罗系基性火山碎屑岩,与大致顺层侵入的辉绿岩及呈层状产出的玄武岩共同组成了一套基性火山岩系。该区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属正常火山碎屑岩与正常沉积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包含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两个... 汝城拉张盆地中发育的侏罗系基性火山碎屑岩,与大致顺层侵入的辉绿岩及呈层状产出的玄武岩共同组成了一套基性火山岩系。该区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属正常火山碎屑岩与正常沉积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包含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两个亚类。从北东向南西由厚(543 m)变薄(0.6 m)。具有快速堆积的逆向粒序构造特征。玄武岩角砾的化学成份在全碱-SiO_2相关图上投影点属拉斑玄武岩,其氧化系数(0.63)表明为近地表氧化环境形成。稀土元素模式与辉绿岩近于重合,表明两者同源。钾-氩法同位素年龄为145.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盆地 地球化学 火山碎屑岩
下载PDF
新田──宁远段深大断裂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耀荣 《湖南地质》 1994年第2期65-68,共4页
综合表层地质构造,基性一超基性岩及其深源包体、物化探、遥感等信息,笔者推断新田一宁远地段有一条深大断裂,它相当于郯庐断裂在巢湖以南分出的西支,经广济、衡阳、宁远、平南等地到广西十万大山后进入越南的深大断裂之新田一宁远段。
关键词 构造地质 深大断裂 郯庐断裂 新田
下载PDF
一种可能的棕闪煌斑岩变异新种—棕闪钠煌岩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洪天 《湖南地质》 1989年第3期29-32,共4页
浏阳县蕉溪岭岩体中发现富钠煌斑岩,Na_2O为4.05%,主要矿物钠长石为32—51%,棕闪石为25—37%,其他矿物钾长石2—8%,单斜辉石1—10%,黑云母0.5—10%,钛铁矿1—5%,可能是已知棕闪煌斑岩的一个变异新种棕闪钠煌岩。它与花岗岩体有... 浏阳县蕉溪岭岩体中发现富钠煌斑岩,Na_2O为4.05%,主要矿物钠长石为32—51%,棕闪石为25—37%,其他矿物钾长石2—8%,单斜辉石1—10%,黑云母0.5—10%,钛铁矿1—5%,可能是已知棕闪煌斑岩的一个变异新种棕闪钠煌岩。它与花岗岩体有空间上的共生关系,可能属蕉溪岭花岗岩熔离分异或结晶分异演化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类 棕闪钠煌岩 新变种
下载PDF
新化、湘潭等地跳马涧组的遗迹化石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欣平 《湖南地质》 1991年第2期97-104,T002,共9页
新化、湘潭等地跳马涧组的遗迹化石经笔者鉴定与描术者共15个遗迹属24个遗迹种(包括4个新遗迹种)。它们大部分属于跳马涧组上部,可分为Arenicolites-Palaeophycus组合,Skolithos-Planolites组合,Palaeophycus-Gordia组合,Rhizocorallium... 新化、湘潭等地跳马涧组的遗迹化石经笔者鉴定与描术者共15个遗迹属24个遗迹种(包括4个新遗迹种)。它们大部分属于跳马涧组上部,可分为Arenicolites-Palaeophycus组合,Skolithos-Planolites组合,Palaeophycus-Gordia组合,Rhizocorallium-Planolites组合,代表近滨环境,属Cruziana遗迹相。部分属于顶部Zoophycus-Cochlichnus组合和Zoophycus-Skolithos组合,属Zoophycus遗迹相上部。综合前人资料,湖南跳马涧组遗迹化石现已发现22属45种,可归并为居住迹、觅食迹、爬行迹、休息迹、啮食迹、钻孔、逃逸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八种生态类型。由跳马涧组下部至顶部,由以居住迹为主的遗迹组合,转变为居住迹、觅食迹同等发育或以觅食迹为主,转变为啮食迹为主的组合。反映由前滨转变为近滨,再转变为远滨,代表海水加深、海侵扩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古生物 中泥盆世
下载PDF
新化高桥玄武质富钛古火山岩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士奇 《湖南地质》 1993年第4期213-216,共4页
高桥玄武质火山岩是一个化学成分独特的富钛基性火山岩。属震旦纪海底喷发的拉斑玄武岩,化学成分以富含TiO_2、MgO、Fe_2O_3+FeO特征。本文通过多方论证后指出:伴生的变辉绿岩属火山颈相,Ti的富集是蚀变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拉斑玄武岩 火山颈相 变辉绿岩 变玄武质火山角砾岩
下载PDF
精确测定钾长石的费氏台砂薄片法简介
14
作者 赵鸿 《湖南地质》 1989年第2期56-60,共5页
钾长石的2V和N_g∧⊥(010)、N_g∧⊥(001)的夹角是结构状态的函数,能够表明T_1四面体上Si-Al的有序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砂薄片上选取近于垂直a轴(近于垂直锐角等分线N_p)的钾长石碎屑,具有易于判定消光位的干涉色,取得清晰的干涉... 钾长石的2V和N_g∧⊥(010)、N_g∧⊥(001)的夹角是结构状态的函数,能够表明T_1四面体上Si-Al的有序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砂薄片上选取近于垂直a轴(近于垂直锐角等分线N_p)的钾长石碎屑,具有易于判定消光位的干涉色,取得清晰的干涉图象。在费氏台上用锥光法和四轴法能精确测定这些光学数据。此方法操作简便,精度可靠(误差在2°以内),是一种好的光学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费氏台 砂薄片 有序度
下载PDF
香花岭矿田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15
作者 刘耀荣 《湖南地质》 1991年第1期59-67,共9页
本文应用PC—1501机对香花岭矿田的节理进行了优势产状求解、定量配套、主应力轴方向计算及方位图的绘制。证实该区自古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分别为: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主压应力作用的结果,它们分属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 本文应用PC—1501机对香花岭矿田的节理进行了优势产状求解、定量配套、主应力轴方向计算及方位图的绘制。证实该区自古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分别为: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主压应力作用的结果,它们分属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压应力在三度空间上呈波状传递,较好地解释了现今宏观构造的格局。并从构造的角度得出北东向节理裂隙是本区最佳容矿构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 构造应力场 节理 香花岭
下载PDF
望湘岩基南部单元—序列体制的探讨
16
作者 刘士奇 《湖南地质》 1991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笔者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部分野外调查工作,应用侵入体一单元一序列三级体制,将望湘岩基南部侵入体重新厘定,归并为8个单元,组合成两个序列。认为这两个序列是相隔4 Ma的同源岩浆两次脉动式上侵的结果,8个单元是两次岩浆上侵后分别... 笔者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部分野外调查工作,应用侵入体一单元一序列三级体制,将望湘岩基南部侵入体重新厘定,归并为8个单元,组合成两个序列。认为这两个序列是相隔4 Ma的同源岩浆两次脉动式上侵的结果,8个单元是两次岩浆上侵后分别结晶分异的产物。根据野外的接触关系,确认汉家山单元(B岩型)的定位时间晚于坝头岭单元和朱家冲单元(C岩型)。并依据各单元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重新厘定了岩浆的演化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填图 侵入体 序列 格子
下载PDF
韶山地区的震旦系
17
作者 张纯臣 姜克林 《湖南地质》 1989年第3期17-23,共7页
通过对韶山地区三条地层剖面的实测和研究,笔者认为震旦纪韶山地区为一浅海环境,一直直接接受沉积。其层序,岩性岩相特征均可与湘潭锰矿地区震旦系对比。前人所述的“上震旦统留茶坡组不整合超覆于板溪群上的现象”并不存存。
关键词 震旦系 地层 浅海沉积 韶山地区
下载PDF
横江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
18
作者 万建文 《湖南地质》 1993年第3期155-156,共2页
横江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关系密切。该带中央为揉流褶皱带,往两侧至边缘依次出现鞘褶皱、a型褶皱、b型褶皱。带内发育的拉伸线理方向与剪切带走向近于垂直,旋转石香肠指示剪切运动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右型剪切,表明本带为韧性推覆剪切带。
关键词 金矿床 剪切带 基本特征
下载PDF
双峰县下寒武统小壳动物化石群
19
作者 孙海清 吴明德 《湖南地质》 1993年第1期15-16,共2页
双峰具下寒武统灰绿色板岩、硅质板岩中产大量小壳动物化石,为研究湘中南地区震旦一寒武系界面划分提供了古生物资料。
关键词 小壳化石 震旦-寒武系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