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建明 彭德洪 罗继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83-184,共2页
连续1458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面神经损伤17例,占117%。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多发生在中颅窝底和/或颞骨岩部骨折病人;2)面神经损伤多在伤后3~9天内出现;3)临床特征为一侧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伴听力... 连续1458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面神经损伤17例,占117%。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多发生在中颅窝底和/或颞骨岩部骨折病人;2)面神经损伤多在伤后3~9天内出现;3)临床特征为一侧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伴听力及味觉障碍。早期应用微循环扩张剂对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面神经麻痹 迟发性 治疗
下载PDF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志红 曾继培 曹大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 目的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GC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04%,对照组为5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0,P〈0.05)。两组手术时间(t=11.720,P=0),术中出血量(t=17.904,P=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GCS评分结果为(10.57±1.47)分,对照组为(8.59±3.2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59,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0,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稳定较低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志红 曹大明 曾继培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9期30-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较低体温疗法治疗重型脑颅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63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1)稳定较低体温组(55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2)亚低温组(54例),体温控制在33~34℃;(3)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稳定较... 目的探讨稳定较低体温疗法治疗重型脑颅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63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1)稳定较低体温组(55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2)亚低温组(54例),体温控制在33~34℃;(3)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稳定较低体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7%(29/55),死亡率为20.0%(11/55);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0.0%(27/54),死亡率为22.2%(12/54);对照组良好率为22.2%(12/54),死亡率为33.3%(18/54);稳定较低体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较低体温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亚低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较低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并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亚低温组,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便于操作的方法之一,容易在县级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较低体温疗法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