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h内再加重患者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许泽武 周溱 +5 位作者 周江 马艳 刘亚 华赞 周元 颜剑平 《微循环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8-52,58,共6页
目的:探讨时间窗内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h内再加重患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1-03岳阳市中心医院神经科确诊为时间窗内脑梗死,并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h内神经功能障碍再加重的患者40例,根据是否使用替... 目的:探讨时间窗内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h内再加重患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1-03岳阳市中心医院神经科确诊为时间窗内脑梗死,并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h内神经功能障碍再加重的患者40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3)和替罗非班治疗组(n=17)。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在第1天、第7天、第90天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并在第90天时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所有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住院期间评估所有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转化及90天是否存在死亡病例。结果:替罗非班治疗组患者第1天、第7天、第90天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NIHSS)均低于对照组(P<0.01);第90天mRS低于对照组(P<0.01)。替罗非班治疗组出现1例非症状性出血转化,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时间窗内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h内再加重患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再加重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泽武 周江 +6 位作者 李司司 戴冬伟 赵瑞 李强 黄清海 刘建民 周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41-848,853,共9页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行FD治疗的20例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人口学(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其中临...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行FD治疗的20例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人口学(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其中临床资料包括首发症状和动脉瘤是否破裂、复发、多发以及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囊性、梭形、夹层或血泡样动脉瘤)、载瘤动脉是否累及分支等,以及FD治疗相关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资料。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完全闭塞、进一步血栓形成、稳定、复发)及临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20例患者中,夹层动脉瘤7例,梭形动脉瘤6例,囊性动脉瘤7例,无血泡样动脉瘤;复发动脉瘤2例,破裂动脉瘤1例,无多发动脉瘤;9例有明显的分支受累,为豆纹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分支自瘤颈或瘤体发出。瘤体平均最大径为(8.47±4.89)mm,平均瘤颈(囊性)或病变长度(梭形或夹层)为(11.03±6.97)mm。20例患者共释放22枚FD,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18例置入单枚FD,2例桥接置入双枚FD;14例行单纯FD置入,6例行FD联合弹簧圈治疗。围手术期共3例患者发生出血或缺血并发症;围手术期出院时mRS评分0分19例,1分1例,无死亡病例。20例患者均获得了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6,18)个月,随访期内1例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未遗留神经系统症状。末次随访时的mRS评分0分19例,3分1例,总体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5.0%(1/20)和0。18例患者获得DSA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9(7,14)个月,其中8例为完全闭塞,9例为进一步血栓形成,1例为稳定,无复发病例;无分支受累动脉瘤和有分支受累动脉瘤完全闭塞比例分别为7/10、1/8。结论FD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技术成功率高,随访临床效果较好,可作为复杂动脉瘤的治疗选择,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瘤 复杂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初步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