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内地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道路——对常德地区的综合考察与分析
1
作者 熊继恩 石成林 王凤奇 《生态经济》 1988年第6期14-17,26,共5页
常德地区位于华中南部的洞庭湖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这里也是典型的内陆地区,“外向型”农业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明显地落后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想从本地实际出发,就如何发展内地以创汇为主的“外向型”农业,谈点看法。
关键词 外向型农业 外向农业 农副产品 农村经济 农业发展 商品经济 生产规模 常德 起步阶段 比较发达
下载PDF
农贸市场的新变化——常德地区农村集贸市场调查
2
作者 沈习淼 石成林 《商业经济研究》 1987年第3期36-37,共2页
一、农村集贸市场的深刻变化1.集贸市场的类型,由综合性零售市场开始向专业性批发市场发展。前几年的农贸市场,绝大多数是综合性的零售市场。近几年来,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某些农副土特产品由于本身的特性和消费者的需要,逐渐从综... 一、农村集贸市场的深刻变化1.集贸市场的类型,由综合性零售市场开始向专业性批发市场发展。前几年的农贸市场,绝大多数是综合性的零售市场。近几年来,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某些农副土特产品由于本身的特性和消费者的需要,逐渐从综合市场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贸市场 批发市场 零售市场 土特产品 农村商品 常德地区 商业垄断 前几 商品流 流通体制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产力现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仕轩 石成林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1-72,共2页
解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力在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奔驰,有高速发展,也有大幅度下滑;时而繁荣,时而萧条,甚至发生严重倒退,分析其运行轨迹,农业生产力经历了如下六个时期。(1)1949~1957年,农业生产力迅速恢复和较快发展时期。这一时期,... 解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力在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奔驰,有高速发展,也有大幅度下滑;时而繁荣,时而萧条,甚至发生严重倒退,分析其运行轨迹,农业生产力经历了如下六个时期。(1)1949~1957年,农业生产力迅速恢复和较快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国农业总产值增加85.3%,年平均增长8%,粮食总产量增加8124万吨,年平均增长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粮食总产量 年平均 发展时期 千重浪 播种面积 总产值比 水利设施 工农业产品 价格剪刀差
下载PDF
论再次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新动力 被引量:1
4
作者 石成林 《农业技术经济》 1987年第2期24-28,共5页
一、“新动力说”的动因与动力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形式,使生产力首次获得了大解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针对这种变化,邓小平同志曾进行了高度概括:农村改革实际上是一场革命... 一、“新动力说”的动因与动力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形式,使生产力首次获得了大解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针对这种变化,邓小平同志曾进行了高度概括:农村改革实际上是一场革命,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但是,近两年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当前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我国农村经济由高速增长后转入稳步增长阶段的表现。笔者则认为,这种现象的萌发,主要是促动前期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即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威力已经由大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新动力 农村生产力 商品经济 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 解放生产力 保护价格 大解放 放开
下载PDF
论现代农村妇女在劳力转移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石成林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7年第9期57-59,共3页
我国超稳态的农业劳力群体(含农林牧副渔等五业劳力)在农村经济的强力碰撞中,终于失去了自我平衡的力量,1986年,其在全国农村总劳力中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93.7%下降到了78%(约数),在历史上首次突破了八十大关。这宣告:我国农村劳力转移... 我国超稳态的农业劳力群体(含农林牧副渔等五业劳力)在农村经济的强力碰撞中,终于失去了自我平衡的力量,1986年,其在全国农村总劳力中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93.7%下降到了78%(约数),在历史上首次突破了八十大关。这宣告:我国农村劳力转移已经由初步发展阶段开始进入新的转移时期,即第二次大转移时期。那么,谁是本次劳力转移的驱动主体呢?笔者认为,此次劳力转移的驱动主体非女劳力莫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步发展阶段 自然经济条件 自我平衡 转移途径 社会劳动 机械化生产 社会位置 价值运动 经济活动 技术进步
下载PDF
林业家庭经营中的矛盾及其完善途径
6
作者 燕中炎 张柏枝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88年第2期16-19,共4页
以大包干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长期萧条的农村经济迅速繁荣起来。随着农业大包干的成功,进而把它移植到林业领域。1981年,南方集体林区开始划分自留山和责任山,尔后又实行“两山并一山”,基本上实行了林业家庭经营。常德地区共有山林1... 以大包干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长期萧条的农村经济迅速繁荣起来。随着农业大包干的成功,进而把它移植到林业领域。1981年,南方集体林区开始划分自留山和责任山,尔后又实行“两山并一山”,基本上实行了林业家庭经营。常德地区共有山林1545万亩,划分自留山1130万亩,承包到户责任山229万亩,两者合计1359万亩,占山林面积的87.9%。经营体制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经营 责任山 南方集体林区 林业生产 山林面积 林业领域 集体林业 农村经济 木材检查站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关于农村劳动者个体经济的若干问题
7
作者 石成林 《中州学刊》 1987年第4期14-16,114,共4页
农村劳动者个体经济,是近几年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承包经济的深层次演变。由于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影响,一谈到个体经济就联想到资本主义,所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现代农村个体经济与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矛盾... 农村劳动者个体经济,是近几年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承包经济的深层次演变。由于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影响,一谈到个体经济就联想到资本主义,所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现代农村个体经济与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矛盾冲突还是很突出的。怎样找出症结,解开这个矛盾,为大力发展农村劳动者个体经济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是当前比较迫切的问题。本文想从四个方面谈些看法,不足之处,欢迎指教。 一、从农村劳动者个体经济收入的分析中看现代经济个体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农村现代个体经济,不仅自身发生了强烈膨胀,原集体承包经济也逐渐被演化成个体经济形式。其收入链条显著延长。根据劳动者个体经济特点分析,其收入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被劳动者个体化了的联产承包收入;二是狭义的庭院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个体经济 农村劳动者 社会主义传统 现代农村 若干问题 农村个体经济 我国农村 农民 资本主义 经济收入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多元所有制结构浅析
8
作者 石成林 《探索(浙江)》 1988年第1期36-39,共4页
农村近年所出现的多元所有制,打破了20多年的所有制单一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为了促进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入发展,笔者想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就当前较为敏感的多元所有制现象谈点个人看法,并试图根据历史经验和实践结... 农村近年所出现的多元所有制,打破了20多年的所有制单一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为了促进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入发展,笔者想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就当前较为敏感的多元所有制现象谈点个人看法,并试图根据历史经验和实践结果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教。 农村多元所有制表现出了种种与众不同的新特色。 1.由于多元所有制结构的反作用力得到较为完整地发挥,使非公有经济生产力具有旺盛增长的势头。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元所有制结构 农村 非公有经济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基本特征 深入发展 反作用力 逻辑
下载PDF
论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深化改革
9
作者 石成林 《当代财经》 1988年第4期38-40,50,共4页
一、对前段农产品价格改革的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功大过微。对前段农产品价格的改革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市场 深化改革 价格改革 价格上涨 剪刀差 商品经济 市场价格 价值规律 四个阶段
下载PDF
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力转移道路
10
作者 石成林 《农业技术经济》 1986年第11期17-21,共5页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5页)当前。
关键词 劳动生产力 国民财富 农村 中国特色 劳力 判断力 上卷 商品生产 农村劳动力 乡镇企业
下载PDF
新探农产品价格成因和深化改革的基本对策
11
作者 石成林 《金融与经济》 1988年第12期31-34,共4页
本文试用实证性方法,对农产品价格的内部构造作些客观分析,然后,对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准确含义,以及价格改革的基本原则等作出最客观的判断,以求得其精髓。一、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以及价格与价值的联系方法解析 (一)、关于农产... 本文试用实证性方法,对农产品价格的内部构造作些客观分析,然后,对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准确含义,以及价格改革的基本原则等作出最客观的判断,以求得其精髓。一、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以及价格与价值的联系方法解析 (一)、关于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分析。这一题目本身没有任何新意,只是在研究方法上,笔者用近三年的时间,搜集了46种农产品、6大组数据的情况,以最具体的方法对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动态结构进行了严密解剖。现将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见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价值规律 价格形成 交换价格 形成过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产品价值 基本原则 因素分析 决定因素
下载PDF
论深化农产价格改革
12
作者 石成林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7年第12期12-15,共4页
一、对前段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基本评价农产品价格的八年改革,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1年,这是改革的最佳阶段。长期背离价值的农产品价格得到有效调整,“剪刀差”缩小。以1950年为100(下文均同),三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一、对前段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基本评价农产品价格的八年改革,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1年,这是改革的最佳阶段。长期背离价值的农产品价格得到有效调整,“剪刀差”缩小。以1950年为100(下文均同),三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年平均提高27.93.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年平均只提高0.7。第二阶段,指1982年,改革难度增加。由于各种困难和阻力,“剪刀差”缩小过程显著放慢。当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只提高6.6,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却提高了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价格改革 价格总指数 农副产品收购 “剪刀差” 农产品价值 季节差价 工业品价格 农产品市场 农业生产资料
下载PDF
农村部分剩余劳力转移进城的探讨
13
作者 石成林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7年第4期29-31,共3页
当前,全国农村劳力的剩余问题相当突出。以1985年为例,全国乡镇总劳动力为37065.1万人,其中农林牧副渔业劳力为30351.5万人,可以转移的约有1.4亿人左右,对于这些剩余劳力曾经有人想以单一的手段,实行“离土不离乡”,就地消化。现在看来... 当前,全国农村劳力的剩余问题相当突出。以1985年为例,全国乡镇总劳动力为37065.1万人,其中农林牧副渔业劳力为30351.5万人,可以转移的约有1.4亿人左右,对于这些剩余劳力曾经有人想以单一的手段,实行“离土不离乡”,就地消化。现在看来。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由于就地转移膨胀,造成对经济资源的破坏,加固了农村生产力的封闭。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农村劳力多渠道转移,鼓励农村部分剩余劳力转移进城。(一) 部分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进城究竟有何利弊,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认为部分剩余劳力转移进城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利大于弊的。1、部分剩余劳力转移进城,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结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土不离乡 城乡经济发展 城乡一体化 农林牧副渔业 技术培训工作 农业产值 亿人 生产水平 城市经济 农业生产
下载PDF
谁是农村第二次劳力转移的驱动主体?——如何认识现代农村妇女在劳力转移中的地位和作用
14
作者 石成林 《开发研究》 1987年第6期50-52,共3页
我国超稳态的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劳力群体.在全国农村总劳力中的比重由1979年的93.7%降到1986年的了8%.表明我国农村劳力转移已由初步发展阶段进入第二次大转移时期.从世界农村劳力转移的实践来看.当农业劳力下降到80%以后.... 我国超稳态的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劳力群体.在全国农村总劳力中的比重由1979年的93.7%降到1986年的了8%.表明我国农村劳力转移已由初步发展阶段进入第二次大转移时期.从世界农村劳力转移的实践来看.当农业劳力下降到80%以后.其转移速度必将成倍加快.规模成倍扩大。不用十年就能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劳力新格局.但谁是本次劳力转移的驱动主体?笔者认为.再让男劳力充任主体.将可能造成农业男劳力的过度转移.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因此.本次劳力转移的驱动主体非女劳力莫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转移 农村妇女 农业生产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