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8例肝纤维化患者放射免疫法检查血清甲状腺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向金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4期1740-174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T4)、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并按Child-Pugh方法...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T4)、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并按Child-Pugh方法将肝功能分为A、B、C 3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逐渐增高,甲状腺素呈下降趋势,同时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的低蛋白血症、腹水及凝血酶原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肝纤维化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素水平紊乱,紊乱程度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T3、T4、PC-Ⅲ、Ⅳ-C、LN及HA对估计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清甲状腺素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某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桂华 金海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37-538,共2页
目的分析该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对399例女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Uu和Mh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 399例标本支原体总检出率为58.4%,Uu检出率为48.1%,M... 目的分析该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对399例女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Uu和Mh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 399例标本支原体总检出率为58.4%,Uu检出率为48.1%,Mh检出率为3.0%,Uu和Mh混合感染检出率为7.3%。感染年龄集中在20~30岁。支原体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1.2%~91.8%。结论支原体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以Uu感染为主,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为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泌尿生殖系统 耐药
下载PDF
517株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朱桂华 赵美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2期1937-1939,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离及分布情况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使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药敏卡进行药敏及ESBLs检测。结果在51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28株,其中产ESBLs的...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离及分布情况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使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药敏卡进行药敏及ESBLs检测。结果在51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28株,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105株,不动杆菌属92株,肠杆菌属92株,肺炎克雷伯菌69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0株,枸橼酸杆菌属17株,摩氏摩根菌14株。大肠埃希菌引起再发性尿路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除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应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在临床用药中应高度重视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问题。结论大肠埃希菌引起再发性尿路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对非产ESBLs株除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应首选第3代头孢。对多重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产ESBLs菌株的治疗,以亚胺培南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的工作模式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谷成祥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78,81,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标志物 酶免疫分析
下载PDF
血清氮端脑钠肽及脑钠肽在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伤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谷成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89-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及氮端脑钠肽(NT-proBNP)在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7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功能异常患儿作为病例组,1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参与本研究,采用ROSS新生儿心功能分级将患儿分为心功能Ⅰ、Ⅱ和Ⅲ...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及氮端脑钠肽(NT-proBNP)在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7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功能异常患儿作为病例组,1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参与本研究,采用ROSS新生儿心功能分级将患儿分为心功能Ⅰ、Ⅱ和Ⅲ级;采用心脏超声检测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患儿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并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患儿以及正常新生儿之间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心功能评级的上升,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水平不断显著升高,LVEF不断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心功能Ⅰ级患儿,血浆NT-proBNP的升高率显著高于BNP升高率(P<0.05)。结论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的良好辅助指标;对于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NT-proBNP优于B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脑钠肽 氮端脑钠肽 心肌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