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潘海婷 王盛才 +2 位作者 余涛 陈一清 吴文晖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9期58-60,共3页
本文分析了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的关键收官阶段,科学合理划分湖南省内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对于明确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格局、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财政保障体系、提升监测履职能力的意义。基于国家下达的任务和湖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 本文分析了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的关键收官阶段,科学合理划分湖南省内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对于明确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格局、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财政保障体系、提升监测履职能力的意义。基于国家下达的任务和湖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划分事权的原则,包括对标对表、明确责任,上下协同、集成共享,引入市场、强化支撑,明确"存量"、适时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与应急监测、专项监测、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事权划分的具体思路。最后,提出了建立灵活高效的部门内外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市场的培育与监管、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与队伍建设,以进一步加强相关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生态环境监测 事权划分 机构改革 垂直管理
下载PDF
垂管模式下湖南省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细红 雷坚志 +2 位作者 袁高群 王叶 陈畅亚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7-81,共5页
分析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评估”为主要工作目标的工作体系构建设想,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垂管 生态环境 应急监测 对策
下载PDF
湖南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平台建设思考
3
作者 曾钰 易敏 +2 位作者 陈贝贝 龙睿 文新宇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2年第3期88-94,共7页
简述了国内外遥感监测平台的发展现状,基于湖南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遥感监测平台存在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缺乏、监测能力薄弱以及监测网络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从平台建设架构出发,构建了数据平台,对卫星遥感数据、地面... 简述了国内外遥感监测平台的发展现状,基于湖南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遥感监测平台存在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缺乏、监测能力薄弱以及监测网络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从平台建设架构出发,构建了数据平台,对卫星遥感数据、地面调查/监测资料、无人机航测数据进行管理、存储、分析等;业务平台,主要围绕水、气、土壤等整个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相应的监测和管理,还可针对重点区域,环境督察等业务进行拓展;展示平台,主要是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和硬件对各类业务进行可视化。提出发射独立高分遥感卫星、深化遥感监测应用研究、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等建议,以期为湖南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平台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天空地”一体化 遥感监测平台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在提升数据质量中的关键作用
4
作者 鲁苗 《中国地名》 2024年第4期0193-0195,共3页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在提升数据质量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此体系通过设定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从生态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对数据质量的直接影响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在提升数据质量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此体系通过设定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从生态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对数据质量的直接影响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原始记录等工具来优化数据的质量。这些工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还增强了数据的比较性和通用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有效的监测管理体系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生态数据的质量,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数据质量 管理手册
下载PDF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生态环境监测行业中的应用
5
作者 殷亚光 杨喆 +1 位作者 易子然 刘卫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7期76-79,共4页
以湖南省衡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应用为例,介绍了LIMS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系统应用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提出了LIMS系统需要优化的相关功能及如何应用好LIMS系统的建议,以期促进LIMS系统更好地服务... 以湖南省衡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应用为例,介绍了LIMS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系统应用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提出了LIMS系统需要优化的相关功能及如何应用好LIMS系统的建议,以期促进LIMS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监测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S 环境监测 应用
下载PDF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以湖南省为例
6
作者 谢杲 谢亚莉 +2 位作者 陈巧 彭诗达 曾贤慧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9期71-75,共5页
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十分必要。通过研究分析湖南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现状,基于目前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技术体系不够完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后勤保障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环境应急监... 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十分必要。通过研究分析湖南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现状,基于目前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技术体系不够完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后勤保障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环境应急监测管理格局,建设环境应急监测响应网络与预警机制协同作用体系,提升环境应急监测人员技术及装备水平,建立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平台业务化支持保障体系等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湖南省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供相关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监测 体系建设 思考和建议
下载PDF
基于AHP-RANC模型的湖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雯媛 邹雨琳 +3 位作者 杨晓霞 肖童觉 刘新儒 刘圣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8,共10页
以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AHP-RANC)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 以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AHP-RANC)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优良天数比例、酸雨频率、地表水优Ⅲ比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生物丰度指数、各污染物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总量、污水处理率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等是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逐步改善,由最低值0.291(2016年)波动上升至最高值0.705(2020年),PSR循环由一般变为较好;从综合分析结果来看,生态环境质量受“天”和“人”影响较大,“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
下载PDF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成效与展望 被引量:46
8
作者 吴季友 陈传忠 +2 位作者 蒋睿晓 胡天洋 于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推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的“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推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的“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并对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探索生态环境监测多手段融合应用模式、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智慧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中长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网络 成效评估 数据智慧应用 生态质量监测
下载PDF
锡矿山锑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魏力辉 万大娟 +1 位作者 毕军平 谢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0-236,共7页
该文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建模确定最佳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锡矿山锑矿区2002-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总体评价、时空分析及变化监测。结果表明:由第一主成分构建的RSEI最佳。2002-2019年研究区RSEI先降低后升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先下... 该文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建模确定最佳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锡矿山锑矿区2002-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总体评价、时空分析及变化监测。结果表明:由第一主成分构建的RSEI最佳。2002-2019年研究区RSEI先降低后升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先下降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2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域集中于中部采矿集中区,2008年进一步向四周扩张,2019年中部采矿集中区质量提升,总体生态环境改善。2002-2008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区域占65.550%,2008-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好区域占77.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锡矿山锑矿区
下载PDF
2019年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邹霖 肖童觉 +3 位作者 高雯媛 肖曲 魏凤 甘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7期123-126,共4页
该文通过空间克里金插值、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19年湖南省87个地面国控点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特护期和非特护期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2019年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指标PM_(2.5)、PM_(10)、O_(3)、NO_(2)、SO_(2)和CO的时... 该文通过空间克里金插值、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19年湖南省87个地面国控点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特护期和非特护期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2019年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指标PM_(2.5)、PM_(10)、O_(3)、NO_(2)、SO_(2)和CO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整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83.7%;全省SO_(2)浓度均值全年呈平缓上升趋势,CO、PM_(2.5)、NO_(2)、PM_(10)浓度呈“冬高夏低”,而O3浓度呈“夏高冬低”规律。2019年全省特护期整体空气质量状况比非特护期差,其中PM_(2.5)、PM_(10)、NO_(2)贡献较大,但非特护期的O_(3)污染也值得关注。湘中、湘北城市整体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尤其是长株潭等经济发达区域污染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大气污染物 时空变化 特护期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适宜洞庭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模式研究
11
作者 王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8-52,共5页
洞庭湖对维护长江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调研国内稻鱼种养、人工湿地和水草+种养三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模式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存在的生态修复不稳定、融资困难等问题,经过SWOT分析与比较得出,... 洞庭湖对维护长江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调研国内稻鱼种养、人工湿地和水草+种养三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模式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存在的生态修复不稳定、融资困难等问题,经过SWOT分析与比较得出,水草+种养模式为适宜洞庭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模式,实时调整种养方案,引入市场主体,可促进洞庭湖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种养 洞庭湖 SWOT分析 水草+种养
下载PDF
湖南省“十三五”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趋势分析
12
作者 李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1期101-105,110,共6页
为综合评价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探讨城市声环境存在的问题。该文收集2016—2020年湖南省14个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0年湖南省城市声环境质量得到逐年改善,但夜间达标率相对较低;14个市... 为综合评价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探讨城市声环境存在的问题。该文收集2016—2020年湖南省14个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0年湖南省城市声环境质量得到逐年改善,但夜间达标率相对较低;14个市州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夜间达标率为71.4%~74.8%;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社会生活噪声仍是主要声源;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但一定比例路段存在超标现象,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十三五 声环境质量 趋势分析 道路交通
下载PDF
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民峰 陈思羽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1年第7期176-177,共2页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人们广泛重视,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也渐渐被运用,存在较高准确性及安全性。主要探究国内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方面的开展现况与发展态势,分析这种技术的作用原理以及常见运用范围,总结在对生...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人们广泛重视,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也渐渐被运用,存在较高准确性及安全性。主要探究国内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方面的开展现况与发展态势,分析这种技术的作用原理以及常见运用范围,总结在对生态环境实行监测和保护过程中运用此技术实际情况,进而可及时准确检出环境问题,协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生态环境 监测 保护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牟志勇 《低碳世界》 2021年第9期27-28,共2页
为了提高智能化生态环境监测水平,本文以生态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为主要分析内容,提出扩大生态环境监测应用范围,提升监测能力、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等提升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效率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物联网 关键技术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探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培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第9期78-79,共2页
步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可持续... 步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国家和政府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大力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的落实,构建更加完备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文章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促进经济、社会以及生态领域的同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监测 发展措施
下载PDF
湖南省环境应急监测网络能力建设思考
16
作者 陈聪 欧阳冰 +2 位作者 陈娜 罗丹 谭菊 《干旱环境监测》 2023年第2期82-86,共5页
中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期,且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不可控性,常常造成跨区域的环境污染,建成由省中心统一调度,省、市、县技术梯度合理的应急监测网络更利于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垂直管理改革的新形势下,探索将省、市、县各级应急监... 中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期,且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不可控性,常常造成跨区域的环境污染,建成由省中心统一调度,省、市、县技术梯度合理的应急监测网络更利于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垂直管理改革的新形势下,探索将省、市、县各级应急监测资源整合,构建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新应急监测体系,提出“省—区域—市—县”环境应急监测网络的新模式,重点分析了省、区域、市、县4个层次的应急监测建设方案与应急监测能力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监测网络 能力建设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
17
作者 杨捷茹 易楚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9期92-96,共5页
本论文基于多功能传感器融合技术,探索了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与评价。通过采集多种环境数据,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价环境的各项指标和参数。多功能传感器的融合应用,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 本论文基于多功能传感器融合技术,探索了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与评价。通过采集多种环境数据,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价环境的各项指标和参数。多功能传感器的融合应用,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验证了多功能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并展望了多功能传感器融合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领域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传感器 融合技术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下载PDF
环境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探讨
18
作者 周昊昱 《生态与资源》 2023年第7期47-49,共3页
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文章探讨了环境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环境监测提出建议,以期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保护 重要性
下载PDF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方法
19
作者 蒋雅 蒋宏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4期61-64,共4页
生态环境监测是认识、研究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科技手段,作为研究这一规律的主体,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监测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要坚持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精益求真的科学态度,充分研究监测数据的科学内涵,... 生态环境监测是认识、研究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科技手段,作为研究这一规律的主体,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监测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要坚持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精益求真的科学态度,充分研究监测数据的科学内涵,正确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正确分析和利用异常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科学内涵 科学方法
下载PDF
黔桂地区20年间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响应
20
作者 冯达 段亚锋 李婷婷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2,共8页
[目的]研究黔桂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响应,为区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估和进一步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NDVI数据,结合植被本底值和变化趋势,将区域植被分为9种状态类型;利用均一化面积指数分析不同状态类型植被对岩... [目的]研究黔桂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响应,为区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估和进一步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NDVI数据,结合植被本底值和变化趋势,将区域植被分为9种状态类型;利用均一化面积指数分析不同状态类型植被对岩性、地貌、土壤和地形位指数等地理特征的响应。[结果](1) 2001—2020年NDVI年均值波动增加,平均趋势率为1.8×10^(-3)/a,恢复趋势、退化趋势和稳定状态的植被面积分别占30.8%,9.1%和60.1%;(2)稳定型植被在低、中、高覆盖植被中面积占比逐渐降低,而退化型和恢复型的面积占比均依次增加;(3)纯碳酸盐岩上高覆盖植被均一化面积指数低于均值、低覆盖植被高于均值,而碎屑岩正好相反;(4)植被对红壤和水稻土的响应与本底覆盖度相关;(5)低覆盖稳定型植被在岩溶峡谷区集中分布,峰丛洼地的高覆盖植被优势明显;(6)低覆盖植被与地形位的响应关系明显,中覆盖植被受地形位影响较小。[结论]黔桂地区植被总体呈改善趋势,不同植被状态类型空间分布不均,赤红壤和岩溶峡谷上的植被相对稳定,黄壤区和峰林平原的高覆盖植被单向退化较为明显,高覆盖和低覆盖植被分别集中分布于地形位中值和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喀斯特 植被状态类型 地理环境 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