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碣滩茶质量标准等级的代表性企业产品品质差异分析
1
作者 黄怀生 黎娜 +6 位作者 钟兴刚 舒珲 唐睿 陈大海 邓传建 张艳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3年第4期509-515,共7页
为了明晰碣滩茶标准产品的品质差异,改善和稳定碣滩茶品质,试验选取沅陵县5个代表性企业的碣滩一号、碣滩银毫和碣滩翠峰等3个等级市售碣滩茶样品,分别进行感官评价及化学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碣滩茶的感官品质综合得分高低依次... 为了明晰碣滩茶标准产品的品质差异,改善和稳定碣滩茶品质,试验选取沅陵县5个代表性企业的碣滩一号、碣滩银毫和碣滩翠峰等3个等级市售碣滩茶样品,分别进行感官评价及化学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碣滩茶的感官品质综合得分高低依次为碣滩一号、碣滩银毫和碣滩翠峰,各等级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与外形、汤色、滋味和叶底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感官因子之间仅外形和叶底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香气、滋味和汤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学品质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是碣滩一号最高,其次为碣滩银毫,碣滩翠峰最低;咖啡碱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为碣滩一号、碣滩翠峰、碣滩银毫,茶多酚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碣滩翠峰、碣滩一号、碣滩银毫;4种主要化学品质成分含量等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7个儿茶素组分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gallate,G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和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等4个单体含量等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碣滩一号、碣滩银毫、碣滩翠峰,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感官审评滋味评分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碣滩茶 产品标准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品质差异
下载PDF
基于代谢物分析的沅陵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评价
2
作者 陈大海 黄怀生 +8 位作者 唐睿 王敏名 张大明 李晋中 黎娜 钟兴刚 邓传建 舒珲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沅陵县地处湖南西部,是湖南产茶大县,产茶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为了探明沅陵县地方茶树资源的特性及其直接利用价值,分别对其区域内官庄(GZ)、麻溪铺(WJ)和清浪(QL)等3个乡镇的茶树资源进... 沅陵县地处湖南西部,是湖南产茶大县,产茶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为了探明沅陵县地方茶树资源的特性及其直接利用价值,分别对其区域内官庄(GZ)、麻溪铺(WJ)和清浪(QL)等3个乡镇的茶树资源进行挂牌调查及鲜叶内主要代谢物检测分析。结果发现,WJ茶树资源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QL的茶多酚含量最高,GZ的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最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可碱和茶碱区域间无明显差异(p>0.05),儿茶素组分中仅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他儿茶素组分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单一生化成分分析,所取样品可聚为三类,Ⅰ类为茶多酚较低、氨基酸较低及简单儿茶素较高的资源,Ⅱ类为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较低和酚氨比值较低的资源,Ⅲ类为高茶多酚、高儿茶素尤其是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高的资源。其中较适合加工绿茶的资源有WJ08、QL01、QL02、QL11和QL14;适合加工红茶的资源有QL07、QL03、QL09和QL13。特异资源有QL07(EGCG含量>10%)、QL05(高游离氨基酸含量3.961%)、QL11(低儿茶素苦涩味指数4.365)与GZ04(低酚氨比6.881),这些特异资源可为茶树育种及茶叶生产提供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儿茶素 沅陵
下载PDF
变温滚炒与高温足干提香结合对秋季炒青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黎娜 唐睿 +7 位作者 钟兴刚 黄怀生 陈大海 王敏名 李晋中 张清敏 舒珲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344-351,共8页
为充分利用秋茶鲜叶资源,以一芽三叶(部分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采取变温滚炒与高温足干提香结合工艺加工炒青绿茶,分别对茶样香气与内含品质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香气以变温滚炒(前期温度260℃、时间15 min,后期温... 为充分利用秋茶鲜叶资源,以一芽三叶(部分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采取变温滚炒与高温足干提香结合工艺加工炒青绿茶,分别对茶样香气与内含品质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香气以变温滚炒(前期温度260℃、时间15 min,后期温度220℃、时间25 min)与高温足干提香(105℃、60 min)组合工艺最佳,栗香高锐、持久,滋味浓强、回甘,感官评分最高(91.10分);香气组成为醇类含量36.38%、碳氢类23.43%、杂环化合物12.50%、酯类10.08%、醛类6.30%、酮类5.44%、酸类4.64%及含硫化合物1.24%。变温滚炒处理的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比恒温滚炒的高33.52%,变温滚炒与高温足干提香结合处理的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高。此外,变温滚炒处理的脱氢芳樟醇含量比恒温滚炒的高609.60%。其他内含品质成分方面,变温滚炒与高温足干提香组合处理茶样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恒温滚炒和相对低温足干提香处理的高,酚氨比值较大(5.59),茶滋味较浓强;儿茶素总量及EGCG含量与对照等处理更高,滋味的收敛性更强,回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炒青绿茶 加工工艺 品质 香气成分 秋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