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髌骨置换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湘平 何顺清 +1 位作者 王磊 黄德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893-3895,共3页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髌骨置换与否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髌骨置换与否的随机对照试验。再次手术率和术后前膝痛率为主要测...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髌骨置换与否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髌骨置换与否的随机对照试验。再次手术率和术后前膝痛率为主要测量指标,膝评分、患者满意度为次要测量指标。结果:Meta分析显示:随访5年以下两组间再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随访5年以上两组间再次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前膝痛率(P=0.13)、膝功能评分(P=0.48)及患者满意度(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1)全膝关节置换术时行髌骨置换可以降低术后中长期再次手术的风险,但在减轻术后前膝痛率、改善膝功能上没有明显优越性。(2)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全膝关节置换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小儿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阳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670-267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追踪观察22例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的结果。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 目的探讨小儿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追踪观察22例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的结果。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畸形术后近期矫正度、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远期变化情况。结果手术耗时180~220min,平均200min,失血量280~450mL(平均350mL)。术后2例并发肺不张,1例并发胸腔积液,均为轻度。术前平均后凸角为51°(31°~72°)外观呈明显角状后凸畸形;术后近期平均为24°(21°~42°),术后随访1~5年(平均2.8年),后凸角平均为26°(18°~40°)。14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1、2级,2例尿潴留患儿于术后3~6个月恢复排尿功能。1例于术后2~4年出现椎板下钢丝断裂。所有患者最后1次随访时均未见原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是矫正后凸畸形和预防晚期后凸畸形发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结核 后凸畸形 前后路联合 一期手术 小儿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磊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779-782,共4页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内固定组5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组62例,分别给予内固定治疗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结果2例因...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内固定组5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组62例,分别给予内固定治疗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结果2例因死亡而失访,内固定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2%,19.67%,且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保留程度方面优于内固定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路钉棒治疗下胸椎及腰椎Chance骨折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治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96-97,共2页
Chance骨折其损伤机制为屈曲牵张暴力,是以前柱为支撑轴,在张力作用下发生的中后柱破坏,又称安全带骨折。骨折线呈水平走行,由椎体前缘向后至棘突发生水平骨折或致棘间韧带断裂,可伴有前柱压缩和后柱分离[1]。其损伤机制多为车祸或弯腰... Chance骨折其损伤机制为屈曲牵张暴力,是以前柱为支撑轴,在张力作用下发生的中后柱破坏,又称安全带骨折。骨折线呈水平走行,由椎体前缘向后至棘突发生水平骨折或致棘间韧带断裂,可伴有前柱压缩和后柱分离[1]。其损伤机制多为车祸或弯腰工作时重物压伤。骨折多移位不大,脊髓损伤少见。因其骨折的不稳定,受伤后不正确搬运导致脊髓的切割,可出现截瘫。腰椎屈曲牵张损伤的发生率低于10%,故此类骨折在临床上较少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Chance骨折 下胸椎 治疗 后路 棘间韧带断裂 损伤机制 脊髓损伤 牵张损伤
下载PDF
切开复位植骨加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3例,采用跟骨外侧可延伸的L形切口入路,切开撬拨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2个月的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0例,良7例,可6... 目的探讨利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3例,采用跟骨外侧可延伸的L形切口入路,切开撬拨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2个月的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0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73.9%。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Bo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解剖钢板
下载PDF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的疗效
6
作者 何庚水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928-930,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患者57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患者57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P〈0.05);CT测量椎管狭窄恢复至平均6.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末次随访时16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至E级.[结论]新型脊椎外固定器能有效的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损伤 腰椎/损伤 骨折固定术 椎管狭窄/外科学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分离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何庚水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3期52-53,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12例,病例均为脊柱椎体中柱损伤严重,前中柱严重...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12例,病例均为脊柱椎体中柱损伤严重,前中柱严重分离病例。结果脊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中柱压缩高度由术前平均62%(42%~78%),恢复致术后90%(85%~100%),椎体分离纠正89%(82%~100%)。脊椎后凸畸形显著减小,脊椎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5.85°,恢复至术后平均5.1°(0°~15°)。术后12~14d拆线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活动,随访6~12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椎体均骨性愈合良好,无溶骨吸收现象。8例神经症状患者,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达E级。结论常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分离型脊椎骨折,能有效的恢证椎体高度、预防分离型椎体骨折的骨折不愈合及防止内固定松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经椎弓根植骨
下载PDF
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皮椎间孔镜入路选择
8
作者 钟坚 石承瓒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4期70-70,共1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疾病,以L4/5和L5/S1多发,随着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发展,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以后外侧方入路为代表的经皮腰椎间孔镜,通过磨除部分上关节突,扩大椎间孔直达突出物靶点,可以在直视神经根的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疾病,以L4/5和L5/S1多发,随着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发展,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以后外侧方入路为代表的经皮腰椎间孔镜,通过磨除部分上关节突,扩大椎间孔直达突出物靶点,可以在直视神经根的情况下清除突出物,效果确切。最近又用同样的内窥镜,通过脊柱后方入路,经椎板间隙,穿过黄韧带,直达突出物靶点,也可以在直视神经根的情况下清除突出物[1]。本文将2012年8月~2014年7月14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对后外侧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的适应症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 椎间孔 突出物 脊柱内窥镜 神经根 后外侧 经椎板间隙 治疗方法 微创治疗 上关节突 清除 内窥镜下 技术发展 后方入路 常见疾病 侧方入路 靶点 适应症 黄韧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