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对兔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乔锋 刘永霞 +2 位作者 刘金华 蒋力平 成云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653-655,共3页
目的:研究EGb761对视神经夹伤后兔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大白兔24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制作视神经夹伤模型。右眼球后注射EGb761(60mg/kg),左眼球后注射等容量平衡盐液BSS。于伤后4,7,14d取材,应用... 目的:研究EGb761对视神经夹伤后兔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大白兔24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制作视神经夹伤模型。右眼球后注射EGb761(60mg/kg),左眼球后注射等容量平衡盐液BSS。于伤后4,7,14d取材,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计数RGC;并进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伤后3-14d,两组RGC数目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GC数目明显高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两组均有MBP阳性表达,BSS组表现为强阳性;实验组MBP表达呈下降趋势,14d表达呈弱阳性;BSS组表达也随时间有所减弱,但14d时表达仍明显;不同时间点实验组RGC阳性率均低于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Gb761能降低视神经夹伤后MBP的含量,提高RGC的存活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B76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夹伤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抑制地塞米松体外诱发兔白内障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湘萍 何湘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43-445,共3页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抑制地塞米松(Dex)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正常家兔晶状体,随机将家兔晶状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Dex(10μmol/L)处理组(B);Dex+EGCG(10mmol/L)...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抑制地塞米松(Dex)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正常家兔晶状体,随机将家兔晶状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Dex(10μmol/L)处理组(B);Dex+EGCG(10mmol/L)实验组(C)。分别于3,5,7d培养结束后观察各组晶状体的透明度,并进行相关比较及统计学分析。TUNEL法检测EGCG对Dex诱发的兔LEC凋亡细胞数量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EGCG实验组晶状体透明性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但高于Dex处理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ex处理组LEC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Dex处理组与EGCG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GCG可抑制Dex损伤所诱导兔LEC调亡,具有明显抑制激素性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白内障 地塞米松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乔锋 刘湘萍 刘金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改变和在视网膜不同象限及六个环的分布特性。方法对早期POAG36例(36只眼),正常对照组40例(40只眼)行mfERG检测,记录不同视野区域和6个环的一阶、二阶反应N1波、P1波的振幅... 目的探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改变和在视网膜不同象限及六个环的分布特性。方法对早期POAG36例(36只眼),正常对照组40例(40只眼)行mfERG检测,记录不同视野区域和6个环的一阶、二阶反应N1波、P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时,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一阶反应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4个象限N1、P1波的振幅密度值与潜时,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二阶反应鼻上(SN)、颞下(IT)、颞上(ST)P1波的振幅密度值,青光眼组显著降低(P<0.05)。随偏心度增大,两组mfERG一阶反应、二阶反应P1波、N1波振幅密度逐渐减小,青光眼组与对照组振幅密度的差值在5环(视野周边)较大,在1和2环(视野中央)较小。青光眼组患者的mfERG指标与视力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早期POAG患者mfERG有明显改变,证实了POAG患者早期视神经损害的特点,为早期POAG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开角型青光眼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OCT3检测视盘参数与视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成云翠 段宣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研究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tratu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000,OCT3)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的相关性,评估OCT3检测视盘参数在POAG早期诊... 目的:研究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tratu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000,OCT3)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的相关性,评估OCT3检测视盘参数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正常人43例(43眼)、48例原发性可疑型青光眼(SOAG)、55例(5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采用OCULUS Easyflied视野计和OCT3分别进行视野和视盘形态检测。比较OCT3检测三组间视盘参数的差异,分析青光眼组视野检测的视野平均缺损(MD)与OCT3视盘参数的关系。结果:OCT3检测三组间的视盘参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RA与MD相关性最好(P<0.05)。结论:OCT3能够检测到青光眼的早期视盘结构的改变,且与MD有基本一致的较好相关性。OCT3检测视盘参数可用于POAG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视盘 视野 OCT3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对泪膜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湘萍 邓叶华 雷小浪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48-349,355,共3页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连续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以上的患者50例95眼,夜间戴镜8-10小时,检测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月、3月、6月、1年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 泪膜稳定性戴镜前后比...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连续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以上的患者50例95眼,夜间戴镜8-10小时,检测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月、3月、6月、1年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 泪膜稳定性戴镜前后比较明显降低(P〈0.05),戴镜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泪液基础分泌量戴镜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在戴镜后出现增多,都为Ⅱ级以下着色。结论 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可使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出现损伤,对泪液分泌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性镜 泪膜稳定性 角膜着色
下载PDF
两种结膜瓣式小梁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成云翠 乔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05-2406,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结膜瓣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32例148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分为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64例72眼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68例76眼两组,术后随访6~12mo,观察眼压、滤过泡... 目的:比较两种结膜瓣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32例148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分为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64例72眼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68例76眼两组,术后随访6~12mo,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种术式在术后成功率及术后降眼压效果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能得到更理想的滤过泡。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表现出更多的并发症,如晚期滤过泡渗漏、低眼压等。结论: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优于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结膜瓣
下载PDF
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黄斑功能
7
作者 乔锋 成云翠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方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方法对36例POAG患者和36例正常人进行mfERG检查,记录以黄班中央凹为中心5个环状视网膜区域R1(0&#176;~2.5&#176;)、R2(2.5...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方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方法对36例POAG患者和36例正常人进行mfERG检查,记录以黄班中央凹为中心5个环状视网膜区域R1(0&#176;~2.5&#176;)、R2(2.5&#176;~5&#176;)、R3(5&#176;~10&#176;)、R4(10&#176;~15&#176;)、R5(15&#176;~20&#176;)一阶反应 N1、P1波反应密度(单位面积的反应幅度即振幅密度值)及P1潜伏时,将一阶反应N1、P1反应密度取算术平均值产生N1-P1平均反应密度,测量POAG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 MD),所得数据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斑区R1、R2环内POAG患者N1、P1平均反应密度明显减少,P1潜伏时明显延长。 R1、R2环N1、P1平均反应密度减少与平均视野缺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由于N1、P1主要起源于外层视网膜,因此mfERG能很好的显示POAG患者黄班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损害,并与青光眼病程进展相关,为青光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区
下载PDF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58例观察
8
作者 刘湘萍 蒋力平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观察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58例原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患者或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21个月随访,视力>0.5者20例(34.48%),0.3~0.5者28例(48... 目的 观察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58例原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患者或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21个月随访,视力>0.5者20例(34.48%),0.3~0.5者28例(48.28%),0.1~0.3者8例(13.79%),0.1以下者2例(3.45%),眼压低于2.80kPa者56例(96.55%),结论 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联合手术 白内障患者 观察 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治疗 目的 理想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向东 周晓东 刘湘萍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期50-5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在经典小梁切除术中运用可调节缝线联合羊膜移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93例(128眼)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1/2~3/4象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64眼),行复合式小梁... 目的观察在经典小梁切除术中运用可调节缝线联合羊膜移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93例(128眼)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1/2~3/4象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6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5例(64眼),仅行经典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眼压:观察组完全成功58眼,条件成功5眼,失败1眼,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完全成功42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16眼,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P<0.05)。滤过泡:观察组48眼Ⅰ型,9眼Ⅱ型,6眼Ⅲ型,1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89.1%;对照组29眼Ⅰ型,10眼Ⅱ型,19眼Ⅲ型,6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6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0级部分(56.3%)同对照组(3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5);观察组中并发症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提高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可调节缝线 羊膜 闭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真皮下美容缝合法概述
10
作者 钱爱军 刘双红 胡富生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B12期527-527,共1页
传统皮肤缝合法瘢痕相对较大,且可能存在蜈蚣脚样针脚瘢痕。皮内缝合法是对传统皮肤缝合法的改进。但留于皮表的两端线结需要拆线。医用胶可以替代皮肤缝合1,然对于不规则伤口粘合后美容效果不佳。真皮下美容缝合法可以弥补以上诸多... 传统皮肤缝合法瘢痕相对较大,且可能存在蜈蚣脚样针脚瘢痕。皮内缝合法是对传统皮肤缝合法的改进。但留于皮表的两端线结需要拆线。医用胶可以替代皮肤缝合1,然对于不规则伤口粘合后美容效果不佳。真皮下美容缝合法可以弥补以上诸多不足,经临床实践证实,效果满意2,3。现就此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缝合法 美容效果 真皮下 皮肤缝合 临床实践 医用胶 瘢痕
原文传递
某地区高校教师眼内压与心理压力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乔锋 成云翠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某地区高校教师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分布特征,分析该群体IOP与其心理状况及相关全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某地区高校教师197例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体心理压力状况、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眼部... 目的:探讨某地区高校教师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分布特征,分析该群体IOP与其心理状况及相关全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某地区高校教师197例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体心理压力状况、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眼部专科检查等;其中Beck抑郁量表得分(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Score,BDI Score)用于评估心理压力状况;采用偏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该群体眼内压与心理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该地区高校教师群体Beck抑郁量表得分与眼内压值显著相关(r=0.127,P=0.0060);在控制年龄、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收缩压影响之后,二者相关程度略有下降(r=0.113,P=0.015);当饮酒、吸烟、日常锻炼等因素被纳入分析后,二者仍显著相关(r=0.116,P=0.013)。结论:该地区高校教师群体心理压力状况与眼内压值显著相关,心理压力导致过量和持续的皮质醇分泌可能是眼内压增加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眼内压 心理学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