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寸草春晖未及报 长使先生悔不迭——《永久的悔》所透出的“孝”的反省和忏悔
1
作者 杨雄彬 《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4期12-13,共2页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这是闺中少妇之悔;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是李煜的亡国之悔;挥泪斩马谡,自请贬三级——这是诸葛亮的知人不明之悔;而“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则是我国现代著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这是闺中少妇之悔;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是李煜的亡国之悔;挥泪斩马谡,自请贬三级——这是诸葛亮的知人不明之悔;而“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则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孝的忏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 忏悔 春晖 反省 永久 著名学者 国学大师 诸葛亮
下载PDF
《渐》之别解
2
作者 杨雄彬 《语文月刊》 2015年第4期62-64,共3页
现代作家丰子恺先生的《渐》(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是其于岁月之河中感悟人生的一篇随笔,很是脍炙人口的。作者认为:“渐”——时间的缓慢过去而人不能察觉;事物的变更渐进,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因为它“是用每步相差极微... 现代作家丰子恺先生的《渐》(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是其于岁月之河中感悟人生的一篇随笔,很是脍炙人口的。作者认为:“渐”——时间的缓慢过去而人不能察觉;事物的变更渐进,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因为它“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为此,作者还列举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解 语文读本 现代作家 人教版 丰子恺 作者 事物 痕迹
原文传递
《端午的鸭蛋》:仅仅是诗意的怀想吗?
3
作者 杨雄彬 《语文月刊》 2016年第2期55-57,共3页
《端午的鸭蛋》,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先生的一组系列文章《家乡的食物》中的其中一篇华章,编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下)。这是一篇令人咂嘴不己的写风俗、谈食物、温旧梦、记乡情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他的生花妙笔,将... 《端午的鸭蛋》,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先生的一组系列文章《家乡的食物》中的其中一篇华章,编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下)。这是一篇令人咂嘴不己的写风俗、谈食物、温旧梦、记乡情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他的生花妙笔,将生活艺术化,即把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端午风俗)写得饶有情趣,饶有意味,将原本再寻常不过的小小的咸鸭蛋写得别有滋味,别有特色:那“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绘声绘色,以及动感、快感;那“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们自己挑一个……淡青壳的……秀气”的活灵活现:“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的淡而有味,淡而别具一格,恰称人怀抱,直令人有大快朵颐之想:那“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以及家家喝雄黄酒、户户午餐“十二红”的盎然、熙然、醺然,真个是何其乐,何其美!令人不由得莞尔一笑日:“桃花源之民欤?”慨然而叹曰:“生活多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蛋 端午 生活艺术化 诗意 回忆性散文 语文教材 日常生活 别具一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