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在治疗乳腺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海青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7期242-243,共2页
目的 :分析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在治疗乳腺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患者。为控制组患者采用传统保乳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采用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及保乳手术方案进... 目的 :分析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在治疗乳腺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患者。为控制组患者采用传统保乳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采用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及保乳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控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客观美学评价满意率和主观美学评价总满意率明显高于控制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可扩大对乳房病变组织的有效切除范围,使其特殊部位的形象得到保护,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乳房外形的美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整形 乳腺癌 治疗 应用
下载PDF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江杨华 欧阳晓玲 +3 位作者 熊劲芝 张林 黄红卫 李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4期429-431,446,共4页
目的: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与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8 84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出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 842例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 47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目的: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与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8 84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出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 842例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 47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 267株,占65.3%,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65.9%和48.1%,对三代头孢耐药率均很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很低;革兰阳性球菌981株,占28.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真菌224株,占6.5%。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在用药前积极寻找病原菌并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小儿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分析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严婕 胡雄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分别应用保乳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乳腺外科的8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观察组(48例)行保乳手术+前哨淋...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分别应用保乳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乳腺外科的8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观察组(48例)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PFS、IDFS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 0.05)。结论保乳术与乳房切除术的复发率与治疗率相当,但保乳术可以减小创伤面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范围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手术 乳房切除术 早期乳腺癌 生活质量 PFS IDFS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杨霖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6期5791-5791,共1页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4例,对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组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吉西他滨组的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多西紫...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4例,对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组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吉西他滨组的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组的患者(P<0.05);吉西他滨组的不良反应要少于多西紫杉醇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能够较为有效地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乳腺癌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下载PDF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假体乳房再造的效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屈洪波 朱芳 +6 位作者 胡雄强 谢海清 何雄斌 严婕 何建怀 宋达疆 李赞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2岁;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2岁;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即刻假体乳房再造,对照组15例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之间差异及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成功完成假体乳房再造。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8、23.9,均P<0.05)。两组在术后皮瓣缺血坏死、皮下血肿、术区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美容效果评价显示再造乳房外形饱满,与对侧基本对称,优良率83.3%,患者对乳房外观比较满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即刻应用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硅胶假体 乳房再造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原文传递
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与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海燕 何雄斌 +1 位作者 胡玉林 谢志斌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62-366,37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术前外周血中微转移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术前外周血中微转移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术后乳腺癌组织中BRMSl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其复发情况,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外周血中有71例检测到微转移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微转移率为47.65%,且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率与肿瘤TMN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型无关(P〉0.05);BRMS1在术后的乳腺癌组织中有56例表达阳性,阳性率约37.58%,其中BRMSl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病例中外周血出现微转移的病例分别为16例(阳性率为28.57%)和55例(阳性率为51.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明显负相关(r=-0.296,P〈0.01);伴随着BRMS1蛋白染色阳性强度的逐渐增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同时在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的患者中BRMS1阳性的患者的复发率(12.5%)显著低于BRMS1阴性的复发率(43.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MS1的失表达与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密切相关,BRMS1也可作为判定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指标,常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BRMS1的表达有助于临床了解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对预后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人乳腺珠蛋白 外周血微转移 乳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