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罗吉辉 郭仪 +3 位作者 刘晓飞 龙孝斌 刘辉 邓治洲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40例和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9例,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40例和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9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短;实验组的伤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者具有一定的疗效,术后感染及并发症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化疗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治疗作用
下载PDF
40例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仪 罗吉辉 +4 位作者 杨熙华 刘晓飞 龙孝斌 邓治洲 刘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冈素,以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于我院胃肠外科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的40例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效果并用Log—rank检验及Co... 目的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冈素,以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于我院胃肠外科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的40例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效果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比例模型分别对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凶素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R0切除30例,R1切除10例,无R2切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无术后大出血及死亡病例。1年、2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15/40)、10.0%(4/40)、0,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原发胃癌侵犯浆膜、胃周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神经侵犯、转移灶分布、转移灶直径、肝转移类型、肝切除方式和手术根治程度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胃癌侵犯浆膜、血管癌栓、神经侵犯、转移灶直径和手术根治程度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胃癌未侵犯浆膜、无血管癌栓、无神经侵犯、肝转移灶直径<5 cm和R0切除者可能是胃癌肝转移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术的受益人群,亦可能是较佳的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转移 外科手术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衡凭 邓治洲 +1 位作者 龙孝斌 郭仪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02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纯给予奥沙...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02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纯给予奥沙利铂(L-OHP)+培美曲塞(PEM)化疗方案;实验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薄芝糖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以及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治疗后的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能提高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薄芝糖肽 奥沙利铂 培美曲塞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应激指标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肖跃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3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应激指标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2例进行观察,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应激指标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2例进行观察,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P物质、前列腺素E 2)水平及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术后7d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并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及炎症水平,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早期肺癌 炎症因子 应激指标
下载PDF
耳穴贴压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芝满 谌永毅 +2 位作者 刘翔宇 胡金鲁 唐振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8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72例首次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上给予耳穴贴压疗法。采用简明疲乏量表(BFI)评估2组患...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72例首次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上给予耳穴贴压疗法。采用简明疲乏量表(BFI)评估2组患者的疲乏状态,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2周后,2组患者BFI量表得分、FACT-B量表总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能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乳腺癌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雷桃香 吕旺桂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105-107,111,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观察组实施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月经量、并发症、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6.65±3.27)min、(2.04±0.35)d]均短于对照组[(25.92±3.24)min、(5.32±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妊娠率分别为65.31%,高于对照组的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均可获得确切效果,但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宫腔镜 冷刀切除术 电切术 复发率 妊娠情况
下载PDF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使用调强放疗+顺铂同步化疗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雷桃香 曹剑 吕旺桂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6期87-90,共4页
目的 分析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实践中调强放疗(IMRT)+顺铂(DDP)同步化疗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IMRT组与CRT... 目的 分析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实践中调强放疗(IMRT)+顺铂(DDP)同步化疗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IMRT组与CRT组,每组各50例。IMRT组采用IMRT+同步DDP治疗,CRT组采用CRT+DDP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IMRT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高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为100.00%,90.00%,高于CRT组的82.00%、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直肠晚期反应率、骨髓抑制率为4.00%、16.00%,低于CRT组的20.0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实施IMRT+同步DDP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 调强放疗 同步化疗 顺铂 近期疗效 生存率
下载PDF
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乳腺癌耐药蛋白和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屈洪波 方力 +1 位作者 段丽丽 龙孝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P-糖蛋白表达及其与上皮问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76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糖蛋白的表达及EMT相关标志物E—ca... 目的探讨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P-糖蛋白表达及其与上皮问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76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糖蛋白的表达及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TGF—B1诱导)组和联合用药组,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和表柔比星处理MCF7细胞获得药物筛选残存细胞(DSC);免疫荧光检测DSC细胞中E—cadherin和波形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DSC细胞中ABCG2、P-糖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比较,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ABCG2和P-糖蛋白,并与波形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00;r2=0.83,P::0.001);而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3=-0.55,P,=0.010;r4=-0.43,P4=0.020)。免疫荧光结果亦显示DSC中高表达波形蛋白,而低表达E—cadherin蛋白。RT—PCR显示DSC中高表达ABCG2及P一糖蛋白mRNA,且与波形蛋白的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9,/.2=0.96,P〈0.05);与E—cadherin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3=-0.99,r4=-0.98,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DSC中高表达ABCG2及P-糖蛋白,且与波形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1=0.98,r2=0.89,P〈0.05);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3=-0.47,r4=-0.33,P〈0.05)。结论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及P-糖蛋白与EMT相关标志物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经历EMT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P糖蛋白
原文传递
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下调DLK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龙孝斌 郭仪 +5 位作者 卢衡凭 邓治洲 刘辉 刘晓飞 罗吉辉 李汉贤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84-387,416,共5页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factor-2α,HIF-2αα)基因下调DLK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factor-2α,HIF-2αα)基因下调DLK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原位注射RNAi慢病毒载体和空载体慢病毒载体至裸鼠左右侧背部移植瘤组织中,定期观察成瘤时间、瘤体体积及重量,进一步绘制生长曲线及计算抑瘤率.HE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病理,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HIF-2α、DLK1及CD4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与空载体组相比,RNAi组移植瘤生长速率、瘤体体积和重量均明显降低(15.1% vs 21.6%,5.80 cm3 vs 3.30 cm3,3.0 g vs 1.7 g,P<0.05),抑瘤率为43.1%;HE染色显示RNAi组出现明显缺血坏死;RT-PCR结果提示RNAi组移植瘤组织中HIF-2α、DLK1及CD4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0.59 ±0.02 vs 0.21 ±0.01,0.32 ±0.01 vs 0.08 ±0.01,0.76 ±0.03 vs0.04 ±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RNAi组移植瘤组织中HIF-2α、DLK1及CD4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0.49 ±0.02 vs 0.28 ±0.01,0.43 ±0.02 vs0.11 ±0.01,0.62±0.03 vs 0.23±0.01,P<0.05).结论 沉默HIF-2α基因下调DLK1表达有效抑制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DLK1可能参与BCSCs未分化表型维持,并增强其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RNA干扰 HIF-2α DLK1 移植瘤
原文传递
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熙华 罗吉辉 +1 位作者 肖方涛 郭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1-399,共9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关键解剖标志、手术层面及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等认识的深入,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手术技术日益成熟,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步规范。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寻找正确解剖平面以及减少术...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关键解剖标志、手术层面及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等认识的深入,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手术技术日益成熟,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步规范。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寻找正确解剖平面以及减少术中并发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头尾侧联合手术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期进一步提高该手术的疗效与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科12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术中采用头尾侧联合入路(观察组),52例采用传统中间入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10.9 min vs.150.9 min,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5.5 mL vs.50.8 mL,P<0.05),但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手术标本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在肥胖或肿瘤位于结肠肝曲的患者中,观察组除了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外,术后排气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随着腹腔镜设备广泛普及和器械不断改进,加之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及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可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结肠切除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