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酸钠包覆Fe_3O_4磁性交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贺盛福 张帆 +1 位作者 程深圳 汪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90-4299,共10页
采用溶液分散聚合和Ca2+表面交联制备了聚丙烯酸钠包覆Fe_3O_4的磁性交联聚合物(CPAANa@Fe_3O_4),对其进行了XRD、FT-IR、SEM和TGA等表征。以CPAANa@Fe_3O_4为吸附剂研究了CPAANa@Fe_3O_4对水溶液中Pb2+、Cd2+的静态吸附,考察了溶液p H... 采用溶液分散聚合和Ca2+表面交联制备了聚丙烯酸钠包覆Fe_3O_4的磁性交联聚合物(CPAANa@Fe_3O_4),对其进行了XRD、FT-IR、SEM和TGA等表征。以CPAANa@Fe_3O_4为吸附剂研究了CPAANa@Fe_3O_4对水溶液中Pb2+、Cd2+的静态吸附,考察了溶液p H、吸附剂投加量、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CPAANa@Fe_3O_4在p H=2~6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剂投加量分别为1.0 g·L-1和1.6 g·L-1时对初始浓度分别为200 mg·L-1的Pb2+和100 mg·L-1的Cd2+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可使Pb2+实现达标排放(GB8978—1996);CPAANa@Fe_3O_4对Pb2+和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对Pb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54.55 mg·g-1和275.48 mg·g-1。将CPAANa@Fe_3O_4用于处理实际电解矿浆废水,发现能有效吸附其中的Pb2+和Cd2+,具有潜在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 制备 吸附 磁性聚合物 铅离子 镉离子 动力学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凤梅 严琪 +1 位作者 刘韩 张帆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4,共6页
以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AANa-co-AM)],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单体配比、吸附时间、Pb 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适pH值... 以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AANa-co-AM)],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单体配比、吸附时间、Pb 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适pH值下,不同单体配比的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AA/AM)吸附剂对Pb 2+的吸附效果不同,其中AA/AM单体配比为5∶5时,对Pb 2+的吸附效果最好。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铅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模型;热力学实验数据显示,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符合吸附等温线。当温度由298 K升高到318 K时,最大吸附量由591.7 mg/g增加到625.0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P(AANa-co-AM)凝胶对Pb 2+的吸附为一自发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法 丙烯酸钠 丙烯酰胺 铅离子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Cu(Ⅱ)和Cd(Ⅱ)在氧化石墨烯/聚酰胺-胺复合材料上的竞争吸附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芳 贺盛福 +1 位作者 张帆 张晨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2-898,共7页
以"grafting to"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聚酰胺-胺(GO/PAMAMs)作为吸附剂,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GO/PAMAMs上的竞争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离子浓度及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探讨了Cu(Ⅱ)和Cd(Ⅱ)... 以"grafting to"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聚酰胺-胺(GO/PAMAMs)作为吸附剂,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GO/PAMAMs上的竞争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离子浓度及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探讨了Cu(Ⅱ)和Cd(Ⅱ)在GO/PAMAMs上的竞争吸附机理。研究表明:GO/PAMAMs对Cu(Ⅱ)的吸附最佳pH值是5.0,Cd(Ⅱ)的最佳pH值为5.5;Cu(Ⅱ)和Cd(Ⅱ)在GO/PAMAMs上的竞争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Cu(Ⅱ)和Cd(Ⅱ)在GO/PAMAMs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且属于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聚酰胺-胺 竞争吸附 Cu(Ⅱ) Cd(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