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舒单抗联合维生素D_(3)对肾功能异常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李俊杰 王雍立 李雄峰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维生素D_(3)对肾功能异常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为纳入标准,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4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P患...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维生素D_(3)对肾功能异常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为纳入标准,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4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P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地舒单抗治疗,试验(54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维生素D_(3)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电解质元素、骨代谢指标水平、骨密度(BMD)、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钙、BALP水平[分别为(2.64±0.29)mmol·L^(-1)、(401.84±62.33)U·L^(-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3±0.24)mmol·L^(-1)、(325.61±51.96)U·L^(-1)](t=2.085、6.704,均P<0.05),血磷、β-CTX水平[分别为(1.30±0.12)mmol·L^(-1)、(0.47±0.08)ng·mL^(-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5±0.13)mmol·L^(-1)、(0.54±0.09)ng·mL^(-1)](t=2.030、4.179,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腰椎L2~4、全髋关节BMD水平[分别为(0.84±0.15)g·cm^(-2)、(0.94±0.17)g·cm^(-2)]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78±0.13)g·cm^(-2)、(0.87±0.15)g·cm^(-2)](t=2.159、2.206,均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9%(50/54),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χ^(2)=4.67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6%(7/54),对照组为10.20%(5/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0,P>0.05)。结论地舒单抗联合维生素D_(3)对肾功能异常伴OP患者治疗效果好,能促进钙吸收、调节骨代谢、提升骨密度,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肾功能异常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先天游离齿状突畸形伴语言沟通不良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2
作者 朱丽芳 张英英 顾学群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63-63,78,共2页
颈椎齿状突是颈颅交界的中心支柱,游离齿状突又称齿状突游离小骨,是上颈椎枢椎的齿突小骨出现异常生长或因外伤作用,在枢椎椎体间形成一种无骨性连接,是常见的上颈椎畸形。游离齿状突是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患者寰枢关节长期处于失稳状态... 颈椎齿状突是颈颅交界的中心支柱,游离齿状突又称齿状突游离小骨,是上颈椎枢椎的齿突小骨出现异常生长或因外伤作用,在枢椎椎体间形成一种无骨性连接,是常见的上颈椎畸形。游离齿状突是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患者寰枢关节长期处于失稳状态,逐步造成关节脱位,进而脊髓损伤,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我院2023年3月22日收治先天游离齿状突畸形伴语言沟通不良1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齿状突畸形 寰枢椎脱位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下载PDF
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COVID-19关联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王雍立 肖剑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关联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者65例,收集65例患者的年龄、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患COVID-19后的相关症状,分析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COVID-1... 目的研究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关联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者65例,收集65例患者的年龄、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患COVID-19后的相关症状,分析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COVID-19相关症状的相关性。结果6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97±8.11)岁,平均维生素D水平为(24.71±7.22)ng/mL,30.77%患者维生素D缺乏;平均患有慢性病个数(1.03±0.73)个。患COVID-19后平均病程(12.66±4.00)d,平均发热天数(4.34±1.22)d,平均最高体温为(39.60±0.40)℃,最低血氧饱和度(96.75±1.92)%。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1(1,1)个,消化系统症状1(1,0)个,循环系统症状0(1,0)个,神经系统症状1(1,1)个。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P<0.05),与COVID-19病程、发热天数、COVID-19症状总数呈负相关(r分别=-0.55、-0.60、-0.69,P均<0.05),与患COVID-19后的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45,P<0.05)。结论维生素D水平与绝经后中老年妇女COVID-19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维持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可以促进COVID-19患者相关症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绝经后妇女 健康管理
下载PDF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
4
作者 陆晓佳 周鑫 杨婧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759-764,共6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肥胖及老年人群[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群体的增加,KOA的发病率显著上升。[2]。KOA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慢性炎症引起持续的氧化损伤,继而导致关节...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肥胖及老年人群[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群体的增加,KOA的发病率显著上升。[2]。KOA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慢性炎症引起持续的氧化损伤,继而导致关节退行性变[3]。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预防疾病进展的关键。目前,临床将非甾体抗炎药作为治疗KOA的首选口服药物,但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易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胃肠道并发症,不推荐长期使用[4]。此外,临床上KOA的非手术治疗还包括关节注射透明质酸钠、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等。KOA属于中医学“骨痹”范畴,中医辨治KOA历史悠久,对其认识不断深入,而温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率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采用基于R语言的数据挖掘技术,探求温针灸治疗KOA的规律与特点,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数据挖掘 R语言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罗斌 沈鹏 +1 位作者 李炜 李雄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020-30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四肢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四肢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效果良好且对血清CRP和TNF-α水平影响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补肾壮筋汤对兔早期实验性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潘浩 胡庆丰 +2 位作者 李雄峰 边红光 章煜铭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以补肝益肾为治疗手段的补肾壮筋汤对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的软骨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中药组、假模组、模型组、正常组,参照Hulth法造成早期骨关节炎模... 目的:探讨以补肝益肾为治疗手段的补肾壮筋汤对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的软骨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中药组、假模组、模型组、正常组,参照Hulth法造成早期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4周开始,中药组、假模组口服补肾壮筋汤,模型组、正常组口服生理盐水。7周末取兔膝关节软骨,肉眼、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软骨细胞凋亡和PCNA的表达。结果:中药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小于模型组(P<0.05);而中药组的PCNA表达要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补肾壮筋汤减少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软骨细胞的凋亡,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对早期OA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凋亡 补肾壮筋汤 实验性膝骨关节炎 核抗原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原位末端标记法 透射电镜观察 TUNEL法 细胞凋亡指数 PCNA表达 关节炎模型 膝关节软骨 形态学变化 免疫组化法 中药组 治疗手段 补肝益肾 青紫蓝兔
下载PDF
补肾壮筋汤含药血清对力学刺激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国顺 李雄峰 +2 位作者 管国华 李建有 黄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筋汤含药血清对力学刺激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兔补肾壮筋汤含药血清,将软骨细胞培养基分为普通培养基组、空白兔血清培养基组(空白培养基组)及补肾壮筋汤培养基组(含药培养基组),对各组软骨细胞进行四点弯曲... 目的探讨补肾壮筋汤含药血清对力学刺激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兔补肾壮筋汤含药血清,将软骨细胞培养基分为普通培养基组、空白兔血清培养基组(空白培养基组)及补肾壮筋汤培养基组(含药培养基组),对各组软骨细胞进行四点弯曲机械应力加载诱导凋亡。收集软骨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并测定相应培养基中的IL-1β和NO的含量。结果含药培养基组中软骨细胞的凋亡[(19.55±7.98)%]比普通培养基组[(39.32±13.45)%]及空白培养基组[(37.87±9.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培养基组IL-1β和NO含量也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筋汤含药血清对应力加载诱导软骨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筋汤 软骨细胞 凋亡 力学 含药血清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雪生 詹碧水 +3 位作者 陈成冬 吴猛 周新华 周国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95-496,共2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卧床、支具、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卧床、支具、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腰背痛,近几年来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技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不断成熟及完善,凭借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性疾病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药物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fracture 经皮椎体成形技术 腰背痛患者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重建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梅锦荣 李雄峰 +1 位作者 祝跃明 罗斌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根据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探讨骨折分型对手术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6例,男95例,女31例;年龄23~58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图像,提出分型方法。其中中央压缩型13例,劈裂型8... 目的:根据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探讨骨折分型对手术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6例,男95例,女31例;年龄23~58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图像,提出分型方法。其中中央压缩型13例,劈裂型8例,劈裂压缩型79例,粉碎型(性)26例。并根据骨折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骨折固定方法。结果:126例患者经0.5~4年,平均1.2年的随访。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对手术前后进行评分统计。手术前后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能正确的指导手术入路、复位和内固定的选择,并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放疗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锋锋 高宏梁 +4 位作者 黄胜 王国荣 蒋雪生 李建有 寿志强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放疗、NSAIDs、放疗3种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预防效果及差异。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髋分为A、B、C组(A组随访54髋,B组随访55...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放疗、NSAIDs、放疗3种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预防效果及差异。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髋分为A、B、C组(A组随访54髋,B组随访55髋,C组随访54髋)。A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7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2髋,术后口服塞来昔布(0.2 g,每天2次)2周;B组原发性骨关节炎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2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7髋,给予术前单次7 Gy放疗;C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5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4髋,术前放疗并予术后塞来昔布口服。术后观察各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应用骨盆前后位X线片评定异位骨化情况(采用Brooker分级)。结果:各组平均随访21个月,A组成功随访54髋,出现异位骨化7髋,BrookerⅠ型5髋,BrookerⅡ型2髋;B组成功随访55髋,出现异位骨化8髋,BrookerⅠ型6髋,BrookerⅡ型2髋;C组成功随访54髋,出现异位骨化5髋,BrookerⅠ型4髋,BrookerⅡ型1髋。3组均无BrookerⅢ、Ⅳ型发生,3组异位骨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690)。A、B、C组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6例、6例、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935)。结论: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时,首推NSA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放疗 骨化 异位性 副反应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建有 管国华 +4 位作者 李雄峰 黄胜 吴猛 高宏梁 孙俊英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9例(2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61.3岁...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9例(2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61.3岁。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8年,平均4.2年,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0±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0±7.5)分。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包括股骨劈裂骨折3例,神经并发症3例,截骨延迟愈合2例,术后脱位3例。结论: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早期疗效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截骨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宏梁 黄胜 +2 位作者 吴锋锋 管国华 李建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0-481,共2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有大量的出血,甚至导致严重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而高龄老人由于综合因素更易造成术后出血及贫血,本文拟分析经过对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高龄股骨...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有大量的出血,甚至导致严重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而高龄老人由于综合因素更易造成术后出血及贫血,本文拟分析经过对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氨甲环酸 失血
下载PDF
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国顺 谢文龙 +2 位作者 陈成冬 黄胜 沈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3-444,共2页
目的:总结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8例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自锁钢板内固定术,12例施行颈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结果:30例均获得6~2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完全愈合,无一例... 目的:总结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8例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自锁钢板内固定术,12例施行颈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结果:30例均获得6~2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可显著提高疗效,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治疗 颈椎损伤 颈髓损伤
下载PDF
四肢骨折患者的路径化疼痛管理 被引量:31
14
作者 赵晶晶 史玲美 褚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路径化管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36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教育及护理;观察组根据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团队制定的疼痛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路径化疼痛管理... 目的探讨路径化管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36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教育及护理;观察组根据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团队制定的疼痛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路径化疼痛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术后2周时的康复效果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路径化疼痛管理能够及时控制患者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护理路径 疼痛管理
下载PDF
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范新星 沈彦 谢文龙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降低切口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85例(315足)行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降低切口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85例(315足)行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18个临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存在统计差异的变量再给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5例(315足)共有29例(30足)出现切口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红肿渗出、不愈合9足,皮缘发黑坏死或者切口裂开16足,皮肤软组织浅层感染3足,骨髓炎2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坠落高度(P=0.017)、糖尿病病史(P=0.026)、吸烟史(P=0.001)、手术时间(P=0.003)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这些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P=0.029)、吸烟史(P<0.001)、手术时间(P=0.018)是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戒烟、积极控制血糖以及熟悉手术操作,有效减短手术时间可以减少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跌倒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方瑛 李敏 陈洪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行关节置换(髋关节、膝关节)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34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州...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行关节置换(髋关节、膝关节)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34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行关节置换(髋关节、膝关节)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5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跌倒的风险管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对照组234例患者中,8例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3.41%;跌倒风险管理流程实施后,观察组256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跌倒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P<0.05)。结论对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的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老年 跌倒 风险管理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詹碧水 蒋雪生 +1 位作者 周国顺 姬亚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和后路组(30例)。前路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升高,颈痛V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痛VAS均低于后路组,颈椎曲度均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改善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更好恢复并改善颈椎曲度,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融合术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宏梁 黄胜 +2 位作者 管国华 吴锋锋 李建有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49例)...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D-二聚体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A组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A组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联合使用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出血,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成形术 出血
下载PDF
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各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建有 黄胜 +2 位作者 管国华 吴猛 高宏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86-138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43例51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中男7例(9髋),女36例(42髋);年龄35~67岁,平均50.3岁。左髋27例,右髋24例,...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43例51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中男7例(9髋),女36例(42髋);年龄35~67岁,平均50.3岁。左髋27例,右髋24例,根据Crowe分型分类:Ⅰ型13髋,Ⅱ型24髋,Ⅲ型10髋,Ⅳ型4髋。术前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平均47.5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6年,平均3.5年,Harris评分改善至1年后平均87.5分,至今无一髋髋臼或股骨柄假体X线片显示松动和邻近骨溶解,也无髋臼翻修病例。结论:对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详细评估,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采用假体内陷技术,均可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个体化松解软组织,可显著减少神经血管副损伤,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发育不良 粗隆下截骨
下载PDF
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伴软组织缺损胫腓骨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新霞 方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48-2350,共3页
胫腓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及缺损,临床处理困难。外固定支架用于胫腓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外固定架固定于胫骨的张力侧,符合“AO”张力带的治疗原则,不仅可使骨折得到可靠的固定,而且对伤1:3换... 胫腓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及缺损,临床处理困难。外固定支架用于胫腓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外固定架固定于胫骨的张力侧,符合“AO”张力带的治疗原则,不仅可使骨折得到可靠的固定,而且对伤1:3换药、观察、创面修复也很方便。本文就我科收治的创伤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伴发软组织缺损老年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