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 被引量:5
1
作者 田萍 江凯 +2 位作者 蔡志强 王咏涛 邓生德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2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8~70岁,平均53.4岁。临床症状以脊柱区疼痛为主,少数...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8~70岁,平均53.4岁。临床症状以脊柱区疼痛为主,少数伴周围神经症状。病程2周~3个月,平均9周。CT平扫9例,CT平扫及增强8例;21例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5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对病灶的部位、骨质改变、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进行观察,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变部位及大小:颈椎1例,胸椎16例,腰椎2例,骶椎4例。肿块常较大,最大的横断面73 mm×125 mm。病变类型:23例中15例表现为骨质破坏型,7例为软组织肿块型,无骨髓浸润型。CT及MRI表现:CT示11例伴"云雾"状改变,6例伴压缩性骨折,并伴"浮冰"样改变,伴"袖套"样改变9例;11例伴椎管狭窄;增强扫描明显强化。MRI示T1WI均为稍低信号,T2WI均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增强后强化明显,椎管狭窄16例,伴"袖套"样改变13例;椎间隙均无明显狭窄。CT及MRI表现对照:CT对骨质破坏细节的显示明显优于MRI,但其对病灶范围及其周围结构是否受累的显示不及MRI,MRI显示病灶的范围往往大于CT。病理:23例均为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表现中"云雾"状、"浮冰"状骨质破坏及椎管内"袖套"样浸润对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淋巴瘤 CT MRI
下载PDF
MR-ADC值对脑脓肿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凤琪 章步文 黄小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在鉴别脑脓肿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23例脑脓肿与8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病例,在手术切除或临床治疗前接受常规MR加增强及DWI序列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在鉴别脑脓肿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23例脑脓肿与8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病例,在手术切除或临床治疗前接受常规MR加增强及DWI序列检查,并测算肿瘤实质中央、壁及周围水肿带和对侧镜面正常区的ADC值,将分析指标的测量和(或)计算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3例脑脓肿与8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平扫及增强MR显示信号基本相似。22例脑脓肿在DWI上呈明显的高信号(壁除外),1例高且混杂信号;8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在DWI呈明显的低信号。脑脓肿中心坏死区及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分别是(0.33±0.15)×10-3、(1.14±0.06)×10-3和(1.74±0.21)×10-3mm2/s。胶质母细胞瘤中心坏死区及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为(2.07±0.031)×10-3、(1.64±0.254)×10-3和(1.39±0.164)10-3mm2/s。多形胶质母细胞瘤中心ADC值明显大于脑脓肿坏死区,壁及周边水肿;两者ADC值有差异。结论:MR-ADC值测量对脑脓肿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诊断 神经母细胞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方法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