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微生态失衡导致口腔异味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旭东 杨景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介绍口腔微生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出现口腔气味异常的机制。综合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口腔健康的研究动态及意义。展望口腔微生态调整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尤其在消除口腔异味的积极作用。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 目的介绍口腔微生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出现口腔气味异常的机制。综合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口腔健康的研究动态及意义。展望口腔微生态调整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尤其在消除口腔异味的积极作用。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通过pubmed检索NCBI数据库1992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icro ecolog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1995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微生态",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文章内容与口腔微生态相关的研究、以及在口腔疾病研究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结果共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21篇文献纳入本文,其中,19篇为综述和述评类文献,19篇为中文杂志,2篇为外文杂志。结论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口腔微生态失调,菌斑内微生物之间以及机体与菌斑之间相互作用分解蛋白产生硫化物,这些代谢产物包括H2S、CH3SH、CH3SCH3、吲哚、甲基吲哚、挥发脂肪酸和聚胺等发出刺激性气味,产生口腔异味。治疗口腔异味应该考虑平衡口腔微生态,调整口腔菌群。口腔异味的治疗又有利于口腔菌群平衡。提示我们治疗口腔疾病应该考虑口腔微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微生态失调 口腔异味
下载PDF
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旭东 王健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学术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研究是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已有将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应用于根管治疗的报道。目的:介绍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领域尤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中的应用进展,综合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在根管充... 学术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研究是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已有将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应用于根管治疗的报道。目的:介绍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领域尤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中的应用进展,综合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在根管充填研究动态,展望其在口腔材料领域的潜在发展。检索策略: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host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1992/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Hydroxyapatite,Nanometer",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1995/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羟基磷灰石,纳米",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内容与羟基磷灰石的结构、改性研究、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和重复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到276篇相关文献,纳入30篇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9篇介绍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内科的临床应用;21篇关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基础研究,包括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抗菌性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资料综合: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由于与天然骨无机结构相似生物相容性极好,有骨诱导性,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关键作用,纳米特性减少了根管充填后的微渗漏,纳米羟基磷灰石和一些抑菌/抗菌制剂复合的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有良好的抑菌/抗菌性,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按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级,无致热原性、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细胞黏附性和抑菌/抗菌性,有望在口腔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羟基磷灰石 口腔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农村居民对中风的认识状况及健康教育
3
作者 张树花 林梅 +4 位作者 沈旭慧 王亭亭 徐海芬 黄丹丹 陈超群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4期92-92,共1页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对中风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抽样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笔者所在地的农村居民对中风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对中风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结论必须加强农村居民对中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意识,减...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对中风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抽样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笔者所在地的农村居民对中风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对中风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结论必须加强农村居民对中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意识,减少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中风 认识状况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乳腺癌腋下前哨淋巴结优势转移通道的研究
4
作者 王晓红 童国俊 +2 位作者 潘文艳 丁耘峰 张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腋窝临床阴性患者共194人,术前15分钟将l%亚甲蓝4ml注射于外上象限皮下组织及乳晕和腺体内的方法检测前哨淋巴结,选取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且淋巴结...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腋窝临床阴性患者共194人,术前15分钟将l%亚甲蓝4ml注射于外上象限皮下组织及乳晕和腺体内的方法检测前哨淋巴结,选取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且淋巴结转移1~2枚共48例。结果发现乳腺深浅淋巴管有各种独立的前哨淋巴结,而不是以往认为的深浅淋巴管引流至共同淋巴结。而且深部淋巴管引流的淋巴结较浅的更加容易发生转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深浅淋巴管引流至各独立前哨淋巴结,且深组淋巴结更加容易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引流 淋巴管解剖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的初步观察
5
作者 邵华 袁高辉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508-508,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熔栓治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HCV F蛋白体外自组装以及在HC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分布研究
6
作者 邵圣文 于建国 +2 位作者 武文斌 赵平 戚中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HCV F(frameshift)蛋白是否能自组装为病毒样颗粒以及F蛋白是否存在于HCV患者肝组织中。方法将0.5—1g/L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的F蛋白与0.006g/L tRNA混合,于100μl组装缓冲液中进行反应,取组装产物进行1:10稀释,2%醋... 目的探讨HCV F(frameshift)蛋白是否能自组装为病毒样颗粒以及F蛋白是否存在于HCV患者肝组织中。方法将0.5—1g/L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的F蛋白与0.006g/L tRNA混合,于100μl组装缓冲液中进行反应,取组装产物进行1:10稀释,2%醋酸铀复染后电镜观察是否形成病毒样颗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F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1g/L F蛋白与tRNA混合(167:1)后,可形成直径35nm的病毒样颗粒。在20例HCV感染者的肝穿刺组织标本中,有2例患者的肝细胞胞浆中可检测到F蛋白。结论F蛋白在体外可以形成病毒样颗粒,在部分HCV感染者的肝组织中存在F蛋白,F蛋白在HCV的生活周期中可能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F蛋白 病毒样颗粒 肝活检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