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型糖尿病患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2白细胞介素-17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表达变化及与血糖代谢的关系
1
作者 徐瑶 黄昀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1期2070-2074,共5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2(PD-L2)、白细胞介素-17(IL-17)、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变化及与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2月—2022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2例T1DM患儿设为T1DM组,同期5...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2(PD-L2)、白细胞介素-17(IL-17)、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变化及与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2月—2022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2例T1DM患儿设为T1DM组,同期52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PD-L2、IL-17、Tim-3水平,分析T1DM患儿PD-L2、IL-17、Tim-3水平与血糖代谢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T1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L2、IL-17、Tim-3水平对T1DM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T1DM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1DM组PD-L2、IL-17、Tim-3水平分别为(205.14±85.93)ng/L、(271.83±80.69)ng/L、(0.82±0.35);对照组PD-L2、IL-17、Tim-3水平分别为(104.82±42.26)ng/L、(142.07±38.63)ng/L、(0.34±0.12)。T1DM组PD-L2、IL-17、Tim-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7.555,10.460,9.355,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1DM患儿PD-L2、IL-17、Tim-3水平与FPG、2 h PG、HbA1c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T1DM患儿PD-L2、IL-17、Tim-3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2 h PG、HbA1c、PD-L2、IL-17、Tim-3均是T1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D-L2、IL-17、Tim-3均对T1DM发病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时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50,联合诊断时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82.69%。结论T1DM患儿PD-L2、IL-17、Tim-3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与血糖代谢有关,三者可能协同促进了T1DM的发生、进展,三者联合早期诊断T1DM的效能较高,可以作为疾病诊治的候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2 白细胞介素-17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血糖代谢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心肌炎患儿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特点和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君 邱慧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7期3283-3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心肌炎患儿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幼儿组(<3岁)39例和学龄前组(3~6岁)63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心肌炎患儿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幼儿组(<3岁)39例和学龄前组(3~6岁)63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健康儿童根据年龄分为幼儿对照组(<3岁)50例和学龄前对照组(3~6岁)50例。各组患儿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特点。结果幼儿组、学龄前组心肌炎患儿的最慢心率[幼儿组(66.3±5.7)次/min、学龄前组(59.8±5.4)次/min]和平均心率[幼儿组(110.8±9.2)次/min、学龄前组(91.0±7.6)次/min]均显著高于幼儿对照组[(60.8±6.1)次/min、(99.4±9.0)次/min]和学龄前对照组[(55.2±5.0)次/min、(96.9±8.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幼儿t=4.342、5.872,学龄前t=4.646、3.981,均P<0.05)。幼儿组心肌炎患儿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170.4±12.5)次/min、(66.3±5.7)次/min及(110.8±9.2)次/min]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心肌炎患儿[(163.1±9.5)次/min、(59.8±5.4)次/min及(91.0±7.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36、5.784及11.787,均P<0.05)。幼儿组心肌炎患儿的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及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低于幼儿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龄前组心肌炎患儿的SDNN、PNN50及rMSSD均显著低于学龄前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sDA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心肌炎患儿的SDNN、sDANN、PNN50及rMSSD[(90.4±10.7)ms、(79.2±9.5)ms、(9.4±2.1)ms及(29.5±4.6)ms]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心肌炎患儿[(113.5±18.6)ms、(101.8±11.2)ms、(17.0±4.1)ms及(40.6±8.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5、10.188、10.357及7.242,均P<0.05)。结论心肌炎患儿的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呈增高趋势、心率变异性指标呈显著降低趋势,不同年龄段患儿因植物神经发育情况不同导致心率、心率变异指标存在一定差异,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特点能够为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儿童 24 h动态心电图 心率 心率变异性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利瑛 徐震 陈晓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6期2976-2980,共5页
目的 明确川崎病患儿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程度病变与各项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川崎病患儿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75例川崎病的患儿,根据是否有冠脉病变... 目的 明确川崎病患儿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程度病变与各项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川崎病患儿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75例川崎病的患儿,根据是否有冠脉病变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降钙素原、D-二聚体、Pro-BNP、年龄、性别、川崎病类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起始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及血小板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采用R软件构建川崎病患儿不同程度冠脉病变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D-二聚体、Pro-BNP、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CRP、血红蛋白、血沉及血小板是川崎病患儿冠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其中降钙素原、D-二聚体、Pro-BNP、发热持续时间、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是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冠脉病变程度与D-二聚体、血沉、Pro-BNP及降钙素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脉病变主要的高危因素为降钙素原、D-二聚体、Pro-BNP、发热持续时间、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临床上需要结合高危因素做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脉病变 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