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逆转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向理 张慧琪 +1 位作者 林霞 黄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66-296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逆转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3月—2016年9月之间收治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12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逆转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3月—2016年9月之间收治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12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中药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的效果。结果:在一般情况比较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白血病类型几个方面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耐药蛋白P170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前后出现统计学差异(t=20.933,49.319,P<0.05),对照组的耐药蛋白P170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前后也出现统计学差异(t=5.718,31.838,P<0.05),观察组和观察组的耐药蛋白P170水平在治疗后出现统计学差异(t=11.02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出现统计学差异(t=18.505,P<0.05),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疗效比较中,两个组别的数据出现了统计学差异(z=5.265,P<0.05),观察组的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中,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脱发三个项目上,均出现了统计学差异(χ2=6.171,6.536,12.079,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有效的促进患者的症状缓解,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多药耐药的逆转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耐药性
下载PDF
伊达比星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向理 张慧琪 +1 位作者 黄静 杨宇佳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7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使用伊达比星进行巩固治疗的效果,分析药物对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使用伊达比星进行巩固治疗的效果,分析药物对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诱导治疗及维持治疗,观察组巩固化疗单用伊达比星,对照组巩固化疗则使用吡柔比星+阿糖胞苷。以3个月作为1个治疗周期,对比两组治疗5个周期的疗效、复发率、随访3年无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水平恢复时间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年后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毒性、消化系统毒性、感染及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伊达比星进行巩固化疗利于加快患者各症状及体征快速缓解,近期复发率低,患者近期无病生存情况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伊达比星 不良反应 复发率
下载PDF
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慧琪 黄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57-275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炎性因... 目的:探讨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6周,观察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PMN)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可有效降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PLT、PMN等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复方皂矾丸 地西他滨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慧琪 杨宇佳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5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化疗治疗,并将化疗治疗与...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化疗治疗,并将化疗治疗与全反式维甲酸交替实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三氧化二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复发率及第1年、第2年、第3年的总生存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头痛、轻度皮肤黏膜干燥、消化道症状、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完全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年、第2年、第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头痛、轻度皮肤黏膜干燥、消化道症状、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常规化疗及全反式维甲酸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三氧化二砷疗效确切,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更好更快缓解,完全缓解率高,复发风险明显降低,且不会增加患者消化道症状、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预防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琪 黄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5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预防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接受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预防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接受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起效情况、各项肝功能指标、维持治疗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PLT开始回升时间、Hb开始回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梢神经异常、头痛头昏、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预防治疗,能够缩短治疗起效时间,保护肝功能,避免肝功能损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肝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消炎止痛膏联合硫酸镁治疗蔗糖铁注射所致静脉炎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跃萍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消炎止痛膏联合硫酸镁治疗蔗糖铁注射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炎止痛膏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消炎止痛膏联合硫酸镁治疗蔗糖铁注射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炎止痛膏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在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3 d,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在相同时间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炎止痛膏联合硫酸镁治疗蔗糖铁注射所致静脉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蔗糖铁注射 消炎止痛膏 硫酸镁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方案治疗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静 杨晶晶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2期3977-3979,共3页
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MB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亚型,和结节硬化型的霍金奇淋巴瘤有密切的相关性。DLBCL是至今为止在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非霍金奇淋巴细胞肿瘤,大多数原发于淋巴结的内部... 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MB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亚型,和结节硬化型的霍金奇淋巴瘤有密切的相关性。DLBCL是至今为止在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非霍金奇淋巴细胞肿瘤,大多数原发于淋巴结的内部,大约40%的原发于淋巴结之外,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当中最常见类型的一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 利妥昔单抗 EPOCH方案 霍金 纵隔 DLBCL
下载PDF
化疗后患者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沈晓燕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3年第3期237-238,241,共3页
目的 探讨化疗后患者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确诊并接受诱导化疗的3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IgG、IgM,选择弓形虫感染患者作为感... 目的 探讨化疗后患者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确诊并接受诱导化疗的3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IgG、IgM,选择弓形虫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患者作为非感染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化疗后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化疗后患者390例,确诊为弓形虫感染者15例,感染率3.8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农村、家里养猫、犬、小区里有野猫、有泥土接触史、喜食生或半生蔬菜和肉、经常饮用生水、WBC≤1×10^(9)/L、PLT≤20×10^(9)/L、Hb<90 g/L、PA<250 mg/L患者的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立资料患者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里养猫、犬、小区里有野猫、PA<250 mg/L是化疗后患者弓形虫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化疗后弓形虫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临床应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查,早期发现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弓形虫感染 行为习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CVVH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评价CVVH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霞 嵇朝晖 +3 位作者 蔡云祥 施占琴 吕彩云 宁云凤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1,共3页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广泛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救治.然而,部分患者在CVVH治疗过...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广泛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救治.然而,部分患者在CVVH治疗过程中出现显著的出血倾向,后者严重影响了CVVH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VVH 血小板数量 救治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急性肾功能衰竭 出血倾向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远期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向理 张慧琪 +1 位作者 黄静 杨宇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APL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诱导治疗及巩固治疗...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APL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诱导治疗及巩固治疗。维持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持续进行2个周期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持续随访3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各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维持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观察组各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4、2.175,均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维甲酸综合征、颅内压升高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67%比26.67%、6.67%比30.00%、6.67%比26.67%,χ^2=0.043、0.023、0.043,均P<0.05)。治疗后2、3年,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00%比66.67%、83.33%比60.00%,χ^2=4.812、4.812,均P<0.05);治疗后3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33.33%,χ^2=4.812,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维持治疗阶段使用三氧化二砷对患者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降低其复发率,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三氧化二砷 阿糖胞苷 柔红霉素 复发 无病生存 出血 药物毒性
原文传递
胸腺肽α1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霞 蔡云祥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4期1957-1958,共2页
目的 评价胸腺肽α1(Tα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0例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Tα1 1.6 mg皮下注射,2次/周,合并使用常规化疗方案(CHOP);对照组:仅使用常规化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 目的 评价胸腺肽α1(Tα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0例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Tα1 1.6 mg皮下注射,2次/周,合并使用常规化疗方案(CHOP);对照组:仅使用常规化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α1可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提高NHL免疫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胸腺肽Α1
原文传递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燕霞 黄静 +1 位作者 杨宇佳 张慧琪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684-1687,1692,共5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NHL患者1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生VTE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40例NHL患者中出现VTE 18例(12.8%),经...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NHL患者1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生VTE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40例NHL患者中出现VTE 18例(12.8%),经单因素分析,NHL患者的疾病分期、健康状况、血红蛋白(Hb)、D二聚体、合并糖尿病、手术或外伤病史与VTE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疾病分期(Ⅲ~Ⅳ期,OR=7.548,95%CI:1.997~28.534),Hb<100 g/L(OR=4.747,95%CI:1.204~18.715),健康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OR=2.986,95%CI:1.490~8.046]是NHL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结论根据NHL患者的临床分期、健康状况及实验室指标等,临床上可早期评估NHL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性,并可以予以适当的用药从而降低VT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临床特征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P1NP、β-CTX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霞 黄静 +1 位作者 蔡云翔 蔡钟丽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2例ITP患者(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24周内的血清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2例ITP患者(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24周内的血清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及骨密度(BMD)指标,比较ITP患者治疗期间P1NP、β-CTX及骨密度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P1NP、β-CTX、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ITP患者血清P1NP、β-CTX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患者髋部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P1NP、髋部BMD水平与GC的使用时间呈负相关(P<0.01),β-CTX与GC使用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经GC治疗后ITP患者的BMD下降,骨代谢处于高分解低成骨转换状态,存在骨质疏松风险,需要提高对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密度 糖皮质激素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原文传递
IL-8、CXCR4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思衍 林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0-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3例初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样本及30例检测为正常骨髓象的骨髓组织样本,进行IL-8、CXCR4免疫组织化学实...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3例初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样本及30例检测为正常骨髓象的骨髓组织样本,进行IL-8、CXCR4免疫组织化学实验(BOND MAX法)检测,分析其在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IL-8、CXCR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患者IL-8、CXCR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瘤R-ISS分期增高,IL-8、CXCR4阳性表达率增高;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组织IL-8表达与CXCR4表达呈正相关性(r=0.458,P<0.01);患者年龄、IL-8表达、CXCR4表达均可作为独立判断MM患者预后因素(P<0.05)。结论IL-8、CXCR4的表达量检测对MM的R-ISS分期、预后均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8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