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伴评价对儿童状态自尊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玲凤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77-83,共7页
用自然实验方法探讨了同伴评价对儿童状态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伴评价影响儿童状态自尊的变化.当受到同伴的肯定评价时状态自尊显著提高,当受到同伴的否定评价时状态自尊显著下降.相对于12、14岁儿童,8、10岁儿童状态自尊的变化受同... 用自然实验方法探讨了同伴评价对儿童状态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伴评价影响儿童状态自尊的变化.当受到同伴的肯定评价时状态自尊显著提高,当受到同伴的否定评价时状态自尊显著下降.相对于12、14岁儿童,8、10岁儿童状态自尊的变化受同伴评价的影响更大.评价同伴的社会接受性影响儿童状态自尊的变化.相比于8、10岁的儿童,对12、14岁儿童的影响更大.儿童的自恋人格在同伴评价影响儿童状态自尊的变化中起调节作用,自恋人格得分高的被试,同伴评价的影响更大.同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同伴接受性在自恋人格影响儿童状态自尊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同伴评价 状态自尊
下载PDF
违规条件下儿童对他人情绪的理解与其外部行为问题
2
作者 王玲凤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2年第4期341-348,共8页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和用设置故事情境的方法研究了5-7儿童对违规条件下他人情绪的理解与儿童外部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道德规则故事条件下还是非道德规则故事条件下,外部行为问题较多组儿童比较少组儿童更少将负...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和用设置故事情境的方法研究了5-7儿童对违规条件下他人情绪的理解与儿童外部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道德规则故事条件下还是非道德规则故事条件下,外部行为问题较多组儿童比较少组儿童更少将负性情绪归于违规者。违规故事条件下,行为问题较多组,7岁儿童比5、6岁儿童更多地将负性情绪归于违规者,更多地做出避免消极后果的解释;行为问题较少组,6、7岁儿童比5岁儿童更多地将负性情绪归于违规者,更多地做出避免消极后果解释。道德规则故事条件下,外部行为问题较少组儿童比外部行为问题较多组儿童更多提供规则定位解释;非道德规则故事条件下,儿童的规则定位解释组别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违规条件 情绪理解 外部行为问题
下载PDF
父母抑郁体验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玲凤 蔡振春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78,18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抑郁体验状况的关系,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4~18岁)和抑郁体验问卷(DEQ)对随机抽取的湖州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720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抑郁体验状况的关系,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4~18岁)和抑郁体验问卷(DEQ)对随机抽取的湖州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720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内隐行为问题、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均表现为小学儿童7岁组9、岁组显著大于11岁组和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6,7,9,11岁组男孩显著大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母亲的无助性得分(4.06±1.04)显著高于父亲(3.89±0.93),父亲的效能感得分(4.12±1.21)显著高于母亲(3.84±1.16)。父母的抑郁体验状况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相关(r=0.310~0.669),父母的无助性和自我批评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140~0.461),父母的效能感得分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386~-0.081)。结论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父母的抑郁体验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儿童行为 父亲 母亲 儿童
原文传递
师生关系、应对方式与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玲凤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研究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以及幼儿应对方式、师生关系与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幼儿师生关系访谈问卷访谈了186名3~5岁幼儿,采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卷、儿童应对方式问卷调查了9名任教老师。结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 目的研究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以及幼儿应对方式、师生关系与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幼儿师生关系访谈问卷访谈了186名3~5岁幼儿,采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卷、儿童应对方式问卷调查了9名任教老师。结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减少,5岁幼儿的社会抑制、孤独和情绪失控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幼儿采用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应对方式越多,采用逃避、攻击发泄应对方式越少,社会退缩行为越少。幼儿体会教师的温暖支持越多,与教师的不良交往/冲突越少,社会退缩行为越少。结论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与师生关系、幼儿的应对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社会退缩行为 师生关系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