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益气通脉汤内服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施小娟 张新 董卫芹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678-680,共3页
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发育不良等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疾病[1],目前在我国因各种原因接受THA手术治疗的患者快速增长[2]。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疼痛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疾病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发育不良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殷武 张新 姜颂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760-764,共5页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湖州正博骨科医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中医组(60例)与西医组(60例),2组均行人工股骨...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湖州正博骨科医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中医组(60例)与西医组(60例),2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西医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复元活血汤口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积分、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骨密度)、骨折愈合因子水平[外源性骨形成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_(1))]、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对比2组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相较于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学积分、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黏度降低,Harris髋关节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相较于治疗前,2组骨密度、BMP、TGF-β_(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中医组相较于西医组,中医证候学积分局部胀闷(1.67±0.53)分与(2.25±0.73)分;瘀斑(2.14±0.69)分与(2.58±0.81)分;疼痛(1.79±0.57)分与(2.36±0.77)分、红细胞刚性指数(5.47±0.72)与(5.92±0.75)、全血高切黏度(3.89±0.69)mPa·s与(4.23±0.76)mPa·s、术后3 d肢体肿胀程度(3.59±0.31与4.07±0.35)、下肢静脉血栓(DVT)发生率(0%与8.3%)更低,Harris髋关节功能(60±6与57±6)、骨密度(0.83±0.11)g/cm^(3)与(0.77±0.09)g/cm^(3)、BMP(41±6)ng/ml与(39±5)ng/ml、TGF-β_(1)(395±96)μg/L与(351±71)μg/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可缓解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促进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还可改善术后肢体肿胀情况,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骨折
下载PDF
正骨手法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0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建阳 姜颂军 +2 位作者 方亮 张立强 张剑英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评价富阳张氏正骨手法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传统的正骨手法复位结... 目的:评价富阳张氏正骨手法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传统的正骨手法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复位效果、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组复位成功率(93.33%)和治疗的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复位成功率(83.33%)和治疗优良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正骨手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有效提高复位的成功率和治疗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 胫骨远端骨折 正骨手法
下载PDF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兴旺 刘庆 +4 位作者 殷武 包爱敏 张新 姜颂 沈彦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0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准确识别高危人群及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湖州正博骨科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共110例,根据... 目的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准确识别高危人群及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湖州正博骨科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共110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29例)和无血栓组(81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用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110例患者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9例,发生率为26.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史、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静脉曲张、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均可能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体质量增加、合并2型糖尿病、术后卧床时间延长、术后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均是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多因素分析所证实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根据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构建模型方程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Logit(Y)=0.876+0.642×年龄(岁)+0.217×体质量指数(kg/m2)+0.096×合并2型糖尿病+0.218×术后卧床时间(h)+0.350×术后D-二聚体(μg/L)+0.481×血小板计数(×10^(9)/L);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模型用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5(95%CI:0.80~0.94),最佳cut-off值为1.6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5%,73.98%。结论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包括年龄、体质量、合并2型糖尿病、术后卧床时间、术后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在内复杂因素有关;而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被证实能够协助预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颂军 殷武 张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5-858,共4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通过抑制脊髓背角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对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20)及低(n=20)、高剂量实验组(n=20)。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实...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通过抑制脊髓背角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对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20)及低(n=20)、高剂量实验组(n=20)。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均用手术在特定椎节(L_(5-6))左侧建立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模型。造模后,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于L_5根周注射20,30 mg·kg^(-1)·d^(-1)蛇床子素,模型组与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7 d。用Up-Down法检测各组大鼠50%机械性撤足痛阈值(MWT);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背角组织病理变化;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脊髓背角磷酸化ERK(p-ERK)与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与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术后7 d时的50%MWT分别为24.31±1.79,10.12±1.36,17.33±2.15和26.96±3.11,各组大鼠脊髓背角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4±0.07,0.95±0.05,0.33±0.12和0.25±0.10,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11,0.93±0.07,0.69±0.14和0.47±0.09。各组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改善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的痛敏程度,抑制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ERK/MAPK通路的信号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致炎神经根痛 蛇床子素 脊髓背角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