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与免疫调节剂联用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性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曾铁兵 喻容 +4 位作者 刘碧源 蔡力汀 杨胜辉 方会龙 曾庆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单用日本血吸虫(SJ)童虫细胞(SC)和联用免疫调节剂诱生小鼠免疫保护性的效果。方法制备感染后第18dSC;实验昆明小鼠分为8组:A组(PBS)、B组(SC)、C组(IL-2)、D组(IL-2+SC)、E组(IFN-γ)、F组(IFN-γ+SC)、G组(香菇多糖)、H组(香... 目的观察单用日本血吸虫(SJ)童虫细胞(SC)和联用免疫调节剂诱生小鼠免疫保护性的效果。方法制备感染后第18dSC;实验昆明小鼠分为8组:A组(PBS)、B组(SC)、C组(IL-2)、D组(IL-2+SC)、E组(IFN-γ)、F组(IFN-γ+SC)、G组(香菇多糖)、H组(香菇多糖+SC)。腹股沟皮下间隔2w免疫1次,共3次。于末次免疫第4w攻击感染,第35d后剖杀小鼠计数虫荷及每克肝卵数(LEPG),计算减虫率和LEPG减少率。ELISA测定第2、3次免疫后及攻击前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童虫可溶性抗原(SWSA)的抗体。结果保护性效果显示:与A组比较,B、C、D、E、F、G和H组的减虫率分别为43.3%、13.5%、36.1%、32.7%、46.2%、18.3%和33.7%,LEPG减少率分别为59.8%、26.6%、52.1%、47.7%、57.7%、34.0%和53.7%。各免疫调节剂与SC联合免疫组与单用SC组比较,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C能诱生小鼠较明显的免疫保护性,单用IFN-γ也有一定的减虫和减卵效果,但免疫增强剂均未能显著提高SC诱生的免疫保护性效果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童虫细胞 免疫调节剂 保护性效果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与非细胞型免疫原在小鼠免疫部位滞留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铁兵 喻容 +4 位作者 刘碧源 蔡力汀 杨胜辉 方会龙 曾庆仁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29-31,I0006,共4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童虫细胞型免疫原和童虫细胞碎片免疫原免疫小鼠后在免疫部位滞留的动态变化。方法昆明鼠实验组A和B经大腿肌肉分别注射107日本血吸虫原代童虫细胞(pJCs)和相当剂量的童虫细胞碎片(JCFs),...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童虫细胞型免疫原和童虫细胞碎片免疫原免疫小鼠后在免疫部位滞留的动态变化。方法昆明鼠实验组A和B经大腿肌肉分别注射107日本血吸虫原代童虫细胞(pJCs)和相当剂量的童虫细胞碎片(JCFs),对照组C注射PBS。分别在注射后1、3、6、9和12 d,各组随机处理4或2只小鼠,从注射部位定量获取肌肉组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比较两种类型抗原滞留的动态变化;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发生的炎症反应。结果Western blot显示,A组在注射后各时间点均检测到分子质量单位为75 ku的特异性抗原条带,B组在注射后第6 d该条带即消失,C组未检出该条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Western blot相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A组在免疫后第12 d仍可见肌细胞间隙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在免疫后第12 d炎性细胞基本消失,C组未见炎性反应。结论血吸虫童虫细胞型免疫原较童虫细胞碎片免疫原在免疫部位可滞留更长时间,引起更持久的炎性反应,这可能是其诱生高保护性抗血吸虫病免疫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童虫 细胞型抗原 抗原消失动态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内胆汁淤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宁 方会龙 +2 位作者 何重香 李玲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68-572,共5页
肝缺血再灌注(I/R)时不仅对肝细胞产生损伤作用,同时对肝内胆道的胆管细胞也有损伤,使胆道发生病变。肝移植后,由胆道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胆道并发症也是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I/R损伤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过量表达有关。... 肝缺血再灌注(I/R)时不仅对肝细胞产生损伤作用,同时对肝内胆道的胆管细胞也有损伤,使胆道发生病变。肝移植后,由胆道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胆道并发症也是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I/R损伤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过量表达有关。本文主要就MMPs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肝缺血再灌注 胆汁淤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