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颜建辉 吕新华 李纯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5期30-31,6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入院行神经内镜治疗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肿近完全清除者25例,大部分清除者7例;32例患者中存活26例(占81.3%),其中恢复良好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入院行神经内镜治疗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肿近完全清除者25例,大部分清除者7例;32例患者中存活26例(占81.3%),其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8.7%。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省时、直视等优点,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内镜 GOS 血肿
下载PDF
N-cadherin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颜建辉 黄丽娟 +1 位作者 杨柳 华力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存活、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移植1组和移植2组。横断T12复制SCI模型。移植1组行原代培养NSCs移植;以lentivirus病毒...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存活、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移植1组和移植2组。横断T12复制SCI模型。移植1组行原代培养NSCs移植;以lentivirus病毒为载体将N-cadherin转染至原代培养NSCs再植入移植2组。BBB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术后5、10和15 d免疫荧光检测NSCs存活、增殖和迁移。结果模型组BBB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NSCs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以移植2组评分最高(P<0.05);移植2组各时间点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移植1组(P<0.05),以15 d的数量最多(P<0.05);移植2组各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迁移距离显著长于移植1组。结论 N-cadherin可以促进NSCs的存活、增殖与迁移,以修复SCI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钙黏蛋白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IL-6与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华力明 刘凌云 曾维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9期2974-297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有基础疾病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6、VEGF水平,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6、VEGF水平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入院时及治疗21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VE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呈负相关(r=-0.818 7,P<0.01),但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8170,P<0.01);ADL量表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825 6,P<0.01),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822 3,P<0.01)。结论 VEGF可促进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IL-6可加重ICH患者神经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功能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神经病学临床带教改革方法与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雁斌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3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带教方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产生的效果和体会。方法采用三种方式院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对2013年1月~12月在我科实习的30名实习生进行临床带教实习,在实习生出科时进行出科考试(百分... 目的探究不同带教方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产生的效果和体会。方法采用三种方式院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对2013年1月~12月在我科实习的30名实习生进行临床带教实习,在实习生出科时进行出科考试(百分制),对其产生的效果以及体会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0名实习生实习前对神经病学知识掌握程度优0(0.0%)例,良3(10.0%)例,中5(16.7%)例,差22(73.3%)例,实习后的掌握程度优18(60.0%)例,良7(23.3%)例,中4(13.3%)例,差1(3.3%)例,经过三种方法的临床带教实习生对神经病学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总体掌握程度比较字2=30.5746(=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使用中效果显著,实习生对神经病学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技能也相对提升,为以后在临床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临床带教 方法 体会
下载PDF
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雁斌 杨柳 +1 位作者 李宜军 邓珊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甘草素低、高剂量组(7.5、30 mg/kg),每组15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甘草素低、高剂量组(7.5、30 mg/kg),每组15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连续3 d。术后3 d采用改良Garci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Bcl-2表达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RP78、cleaved-caspase-1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素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元数量、Bcl-2表达升高(P<0.01),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caspase-3、Bax、CHOP、GRP78、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P<0.01),异甘草素低剂量组大鼠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素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超载而降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CA^(2+) 神经元凋亡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虚拟现实生物反馈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运红 王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生物反馈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在急性脑梗死(ACI)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102例ACI后吞咽困难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接受rTMS治疗...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生物反馈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在急性脑梗死(ACI)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102例ACI后吞咽困难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接受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VR生物反馈训练。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疗效,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吞咽功能障碍;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GUSS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GUSS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SA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R生物反馈训练联合rTMS在ACI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治疗中取得很好的疗效,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吞咽困难 虚拟现实生物反馈训练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庆 周定中 +2 位作者 谢菊英 颜建辉 李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0期71-73,7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fMRI技术分析针刺缺血性中风患者足三里、悬钟对脑fMRI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缺血性中风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应用fMRI技术分析针刺缺血性中风患者足三里、悬钟对脑fMRI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缺血性中风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足三里、悬钟。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10、20天接受fMRI扫描.采用静息-刺激交替模式,所得数据经SPM2分析。结果治疗组激活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中回、额上回,同侧岛叶、枕上回以及对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盖、角回等。治疗组第20天fMRI图像上激活区的数目较第1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20天fMRI图像上激活区数目和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能促进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康复,fMRI技术直观性证明该疗法的有效性.为祖国中医针灸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信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灸疗法 足三里穴 悬钟穴 磁共振
下载PDF
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NF-α和NDS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雁斌 何正初 雷勇前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3141-3143,共3页
目的探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戊乙奎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患者的TNF-α水平和ND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和ND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为(20.78±2.3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1±2.4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DS为(15.02±3.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7±2.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和ND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乙奎醚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塞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变化的VBM-MRI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黎 史长征 +3 位作者 胡艳 彭子文 杨柳 徐安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4-338,共5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的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 method of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VBM-MRI)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大脑灰质变化的状况。方法 28例PD组与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32例健康对照组的...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的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 method of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VBM-MRI)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大脑灰质变化的状况。方法 28例PD组与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32例健康对照组的VBM-MRI图像数据进行比较,PD组中,早期PD组(early Parkinson disease,EPD,n=14)与晚期PD组((late Parkinson disease,LPD,n=14)的VBM-MRI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BM-MRI显示PD组患者存在下列脑区灰质体积减少:额叶(双侧额上回、左额下回)、双侧颞叶(颞上回、颞中回)、右侧扣带回、右侧丘脑、双侧尾状核及左顶下小叶。与EPD比较,VBM-MRI显示LPD在下列脑区存在灰质体积减少:额叶(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额叶眶部、双侧内侧前额叶),颞叶(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尾状核、右侧下丘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PD患者的脑灰质改变,主要集中在额叶、颞叶、右侧扣带回及皮质下的灰质。随着PD病程进展,这些部位的灰质减少加剧,并在边缘叶有进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灰质 核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雁斌 邓珊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治疗后3 d、1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检测血清HIF-lα水平。结果:治疗后3 d、10d,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0 d两组血清HIF-l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F-lα水平与NIHSS减少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上调血清HIF-lα表达水平保护、治疗缺血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内皮素1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正初 华力明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的脑保护机制。方法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的脑保护机制。方法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无脑梗死的正常老年人的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结果B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P<0.05)。治疗前A组和B组血清中的TNF-α和ET-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NF-α(27.6±8.7)pg/L和(28.9±9.3)pg/L vs(13.6±5.6)pg/L,ET-1(25.1±6.7)pg/L和(25.6±7.3)pg/L vs(11.2±4.2)pg/L(均P<0.01);而A、B两组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分别为TNF-α(21.9±9.4)pg/L和(16.7±10.2)pg/L vs(13.3±5.9)pg/L,A组仍高于B组和C组(均P<0.01);ET-1(19.8±8.3)pg/L、(14.3±8.9)pg/L vs(10.8±4.6)pg/L;A组仍高于B组和C组(P<0.05或<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2.6±7.8)分vs(33.4±8.9)分(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27.9±8.6)分vs(22.6±9.7)分(P<0.05或<0.01);治疗后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A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均呈正相关关系(r=0.617和0.593,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炎症促进因子(如TNF-α),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ET-1,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组织细胞,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缩血管肽1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临床表现与MRI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超成 左勤学 +2 位作者 何劲松 谭湘明 华力明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期302-30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S)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MRI资料,总结了该病的临床和MRI特点。结果MS病灶颅内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周围(49.0%),半卵圆中心(2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S)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MRI资料,总结了该病的临床和MRI特点。结果MS病灶颅内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周围(49.0%),半卵圆中心(25.4%),胼胝体(11.2%).脑干(7.80%),小脑(6.20%);脊髓好发节段为颈胸段。90例MS,颅内病灶有381个/73例,其中有232个病灶无临床对应体征,占60.9%;脊髓病灶有51个/47例,其中只有10个无临床对应体征,占19.6%;病灶多呈斑片状,在T1加权像上可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多为高信号;病灶多为斑片状或斑点状强化MRI特点。结论MS病灶以两侧脑室旁最多见,且病灶数目与临床表现之间无明确关系,而病灶部位与临床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临床表现 MRI分析
下载PDF
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华力明 杨和平 +1 位作者 吕新华 周少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危险因素。方法2 0 0 3年3月~2 0 0 4年8月,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3 0余项内容进行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 目的探讨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危险因素。方法2 0 0 3年3月~2 0 0 4年8月,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3 0余项内容进行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中风史OR 13 2 84( 95 %CI 1 2 84~13 7 413 )、高血压病程OR 7 2 84( 95 %CI 2 62 4~2 0 2 17)、吸烟年限OR 3 2 5 3 ( 95 %CI 1 44 1~7 3 40 )、收缩压OR 1 0 41( 95 %CI 1 0 0 9~1 0 75 )、低密度脂蛋白OR 3 481( 95 %CI 1 786~6 786)、载脂蛋白A1OR 8 5 62 ( 95 %CI 1 5 13~48 44 4)及纤维蛋白原含量OR 2 5 17( 95 %CI 1 460~4 3 3 8) 7项是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中风史、高血压病程、吸烟年限、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是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糖尿病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超成 谭湘明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1期1752-1753,共2页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56例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在予以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3个月后分为预后好和预后差组。记录患者的7个参数:性别、年龄、前期感染、临床分型、肌电图表现、急性期是否使用甲强龙冲击...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56例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在予以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3个月后分为预后好和预后差组。记录患者的7个参数:性别、年龄、前期感染、临床分型、肌电图表现、急性期是否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早期是否辅以康复治疗。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显著相关的变量,后用多变量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最佳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显著相关的独立变量包括前期感染、临床分型、肌电图表现、急性期是否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结论本研究显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预后与前期感染、临床分型、肌电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预后因素 研究
下载PDF
影响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琼 戴新贵 +3 位作者 王玉晶 郭伟 邓艳丽 郭立军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感染CRE患者147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57)和死亡组(n=90)。单因素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感染CRE患者147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57)和死亡组(n=90)。单因素分析两组间的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E感染患者预后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患者来源、联用抗生素、糖尿病史、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ICU时间[OR=1.088,95%CI=1.046~1.131,P=0.000]、APACHEⅡ评分(OR=1.104,95%CI=1.006~1.207,P=0.036)和糖尿病史(OR=4.047,95%CI=1.460~11.218,P=0.007)是ICU中CR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OR=0.933,95%CI=0.908~0.958,P=0.000)是CRE感染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糖尿病史、APACHEⅡ评分是引起CRE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老年期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华力明 吕新华 何正初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421-422,共2页
目的 研究老年期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2 0年间诊治的192 4例MG ,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小儿期MG(≤14岁)、成年期MG(15~5 9岁)及老年期MG (≥60岁)。采用χ2 检验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 老年期MG在整个MG中只占5 .5 ... 目的 研究老年期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2 0年间诊治的192 4例MG ,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小儿期MG(≤14岁)、成年期MG(15~5 9岁)及老年期MG (≥60岁)。采用χ2 检验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 老年期MG在整个MG中只占5 .5 % ,男性发病者较多见(男:女=1.4:1) ,以延髓支配肌肉首发者多见,合并胸腺瘤者多而合并其他自体免疫病者少,以延髓支配肌肉首发而误诊为脑血管病者多见,病死率高,但死于肌无力者少。 结论 老年期MG与成年期、小儿期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老年期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超成 何劲松 +2 位作者 谭湘明 华力明 何正初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及预后,防止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10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及预后,防止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10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中6例为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症,4例为酮症高血糖症。②临床表现;7例为突发起病并以一侧肢体为主的持续性舞蹈样运动,3例为发作性口角抽动伴单肢不自主舞动起病。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肌力均为5级,肌张力均正常。③影像学表现: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丘脑的高密度影像,内囊未受累,并在1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磁共振(MRI) T_1像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在持续数月后信号减低,T_2则表现为稍低信号或病灶部位区域中心混杂信号而周边高信号,边界清晰,无明显水肿征象。④本组患者均给予氟哌啶醇及氯硝安定等药物治疗并控制血糖,症状均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结合特定部位的变化性磁共振成像及肢体舞蹈样动作可以做出诊断。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偏侧舞蹈症 高血糖症 MRI CT
下载PDF
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GF、NTF、VEGF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劲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后...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后血清中NGF、NTF、VEGF细胞因子的含量、评估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结果治疗后3 d和7 d时观察组血清中NGF、NTF、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S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能够促进NGF、NTF、VEGF的表达,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介入治疗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越鞠丸对创伤后大鼠焦虑行为和海马BDNF及5-HT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正初 杨柳 +1 位作者 李青 李宜军 《解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越鞠丸灌胃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的焦虑行为和海马区BDNF及五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掠食性气味诱导PTSD大鼠,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PTSD组和在PTSD基础上进行治疗的3组,即为地西泮治疗组1... 目的探讨越鞠丸灌胃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的焦虑行为和海马区BDNF及五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掠食性气味诱导PTSD大鼠,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PTSD组和在PTSD基础上进行治疗的3组,即为地西泮治疗组1(阳性对照,0.25 ml静脉注射)、越鞠丸治疗组2(30μg·kg-1·10 ml-1灌胃)、越鞠丸治疗组3(90μg·kg-1·10 ml-1,灌胃);旷场实验测定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焦虑行为,高架十字迷宫测定大鼠的焦虑行为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恐惧记忆障碍。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5-HT 1A和5-HT2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TSD组的焦虑行为明显加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和90μg·kg-1·10 ml-1的越鞠丸灌胃治疗明显抑制PTSD大鼠的僵立时间、闭合臂停留时间、闭合臂停留时间比、逃避潜伏期;30和90μg·kg-1·10 ml-1的越鞠丸灌胃治疗增加大鼠的总跨格数、中央格停留时间、开放臂停留时间、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均P<0.05);而且,PTSD组低表达的BDNF、5-HT1A、5-HT2A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被30和90μg·kg-1·10 ml-1的越鞠丸上调(均P<0.05)。结论越鞠丸可明显降低PTSD大鼠的恐惧记忆和自主活动、改善焦虑行为,并维持PTSD大鼠海马组织中的BDNF、5-HT1A、5-HT2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越鞠丸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五羟色胺受体1A 五羟色胺受体2A 焦虑行为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琼 郭立军 +3 位作者 王玉晶 郭伟 邓艳丽 戴新贵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CRE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26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碳青霉...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CRE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26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将患者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组(CRE组,n=147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组(CSE组,n=114例)。单因素分析两组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ICU中CRE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住院时间、住ICU时间、预后、细菌种类、联用抗生素、混合感染、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输血、免疫抑制状态、昏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273,95%CI:1.105~4.679,P=0.026)、联用抗生素(OR=2.092,95%CI:1.098~2.985,P=0.025)、混合感染(OR=3.002,95%CI:1.507~5.980,P=0.002)、机械通气(OR=3.519, 95%CI:1.648~7.512,P=0.000)、住ICU时间(OR=1.098,95%CI:1.058~1.140,P=0.000)是ICU中CRE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E感染影响ICU患者的预后,男性、联用抗生素、混合感染、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是ICU发生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LOGISTIC回归分析 细菌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