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论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文兵 荆世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2,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是其跨文化实践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反思和理解其文化来源和文化基础,阐明其文化内容和文化特性,确立其文化谱系和文化认同,把握其超越“西化”“儒化”“苏化”的文化逻辑,探索和展望其发展趋势。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是其跨文化实践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反思和理解其文化来源和文化基础,阐明其文化内容和文化特性,确立其文化谱系和文化认同,把握其超越“西化”“儒化”“苏化”的文化逻辑,探索和展望其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识,特别是跨文化意识,并通过对“中”、“西”、“马”及其关系的认识和解决鲜明地表现出来,实质上是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自我反思和自主筹划,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艰难探索,也是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思想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变革进程,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文化自觉的思想主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研究,能够同时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文化自觉研究、民族文化自觉研究与人类文化自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自觉 跨文化实践 文化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中国共产党有许多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执着与坚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间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 中国共产党有许多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执着与坚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间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这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论断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行”,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是“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这一真理思想伟力在中华大地的实现,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去创造,这是“行”的关键所在。只有把这两方面的规定性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由这两个规定性,决定了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之道,只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史中得出的最高结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基础、是关键,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根本方向和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前一个结合在文化层面的延伸、发展与深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人心、掌握群众、影响社会的程度,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命运、改变民族面貌的程度,同时又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提供着深厚的、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没有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没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文明制高点,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成功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奥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理论自信 文化自信 普遍性 特殊性
下载PDF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形态演变理论的递嬗研究
3
作者 王向清 梁艳丽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1,共8页
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可靠的思想渊源,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张伯简、范寿康、李达、毛泽东等对社会形态演变作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就理论贡献而言,他们在社会形态演变理论研究中分别起着奠基、推进、创新、深化、完善的作用。我... 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可靠的思想渊源,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张伯简、范寿康、李达、毛泽东等对社会形态演变作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就理论贡献而言,他们在社会形态演变理论研究中分别起着奠基、推进、创新、深化、完善的作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形态演变理论的探讨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以唯物史观扬弃历史进化论;由理论的阐发转变为对现实的关照;由各类观点的争鸣趋于理论认识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形态演变理论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论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兵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7,共6页
把握和阐明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主要有三大密切联系的分析理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谱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谱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把握和阐明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主要有三大密切联系的分析理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谱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谱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文化谱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文化谱系为主线,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整合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整合,强化和更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我认同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生动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新视野、新气象、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大差别”理论的逻辑展开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向清 欧明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4,共9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大差别"理论的逻辑展开包括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对"三大差别"理论的初步探索:深入剖析"三大差别"的产生原因和历史背景;论述消灭"三大差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大差别"理论的逻辑展开包括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对"三大差别"理论的初步探索:深入剖析"三大差别"的产生原因和历史背景;论述消灭"三大差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初步提出消灭"三大差别"的途径和方式。列宁、斯大林对"三大差别"理论的丰富完善:创新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三大差别"的存在原因和性质问题;创造性地探索了社会主义社会缩小和消灭"三大差别"的方式方法。毛泽东对"三大差别"理论的创新性发展:辩证分析社会主义中国"三大差别"的矛盾性质;探索工农结合之路,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消灭"三大差别"的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三大差别” 初步探索 丰富完善 运用发展
下载PDF
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内在张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兵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9,共8页
由于党与群众是两种具有不同内涵的力量和角色,作为党与群众相结合的主要方式,群众路线必然有其内在张力。贯彻群众路线就是党与群众之间双向交流、相互制衡的反复过程,其正常结果是在党的要求与群众的要求之间达成一种历史性的和解、... 由于党与群众是两种具有不同内涵的力量和角色,作为党与群众相结合的主要方式,群众路线必然有其内在张力。贯彻群众路线就是党与群众之间双向交流、相互制衡的反复过程,其正常结果是在党的要求与群众的要求之间达成一种历史性的和解、契合、融合和综合,消除各自可能滋生的极端倾向,使两者同时得到恰当的表达和满足,形成能够充分发挥两者力量的合力,最终有效实现特定的实践目标。群众路线的生机和优势就在于其具有内在张力,党的智慧和力量就在于善于确认、维护和运用群众路线的内在张力,叩其两端而问,在两者的结合上狠下工夫,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正确制定和实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群众路线 群众 张力
下载PDF
张力:概念、方法与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荆世群 王文兵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56,共9页
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张力”这一概念已不单纯是一个用以描述事物所处某种状态的普通概念,而已上升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实际上,张力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情形;张力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种特定形式。张力概念和张力... 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张力”这一概念已不单纯是一个用以描述事物所处某种状态的普通概念,而已上升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实际上,张力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情形;张力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种特定形式。张力概念和张力分析方法有其明确的思维取向,这就是反对非此即彼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追求一种叩问两端、动态平衡、多元一体的思维方式,力图在不同因素之间建构一种互补共生的关系。这是一种双重性逻辑,也是一种双向动态分析,它力图通过运用和调节对立因素的互补性来滋养各种对立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实现对立因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双向转化及其创造功能。张力概念、张力分析方法有其和谐旨趣,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正可与矛盾概念、矛盾分析方法所突显的斗争旨趣互补共存、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张力分析方法 矛盾 矛盾分析方法 双重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