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肖佳 郭爱元 +1 位作者 黄健 陈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9期567-569,共3页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in vivo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是基于光学共聚焦原理的皮肤原位、在体、实时、动态三维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RCM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皮肤病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近年来最具前景的无创性...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in vivo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是基于光学共聚焦原理的皮肤原位、在体、实时、动态三维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RCM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皮肤病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近年来最具前景的无创性皮肤影像学方法之一。RCM主要应用于皮肤肿瘤、色素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及其他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本文综述了RCM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特点和优势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共聚焦激光 皮肤疾病
下载PDF
皮肤瘙痒的昼夜节律
2
作者 姜子超 桑晓雪 +1 位作者 鲁建云 高丽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瘙痒是皮肤病最典型和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皮肤病加重或复发的重要诱因之一。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瘙痒的发生和调控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临床研究显示在疥疮、慢性瘙痒... 瘙痒是皮肤病最典型和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皮肤病加重或复发的重要诱因之一。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瘙痒的发生和调控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临床研究显示在疥疮、慢性瘙痒、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中均存在瘙痒夜间加重的情况,提示皮肤瘙痒可呈昼夜节律性改变。皮质醇、褪黑素、人体核心温度、细胞因子及前列腺素等因素是瘙痒昼夜节律的主要调控因素。一些生物钟基因如BMAL1、CLOCK、PER和CRY等,通过调节Janus激酶(Janus tyrosine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通路与转录因子蛋白家族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等信号通路,在瘙痒的昼夜节律的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生物钟基因对瘙痒昼夜节律调控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进一步研究生物钟基因在瘙痒昼夜节律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将为阐明瘙痒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亦可为控制瘙痒和缓解皮肤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昼夜节律 生物钟 特异性皮炎
下载PDF
医用臭氧油皮肤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鲁建云 付志兵 +6 位作者 刘胜兰 黄健 李劲平 黄进华 向亚平 高丽华 张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开展医用臭氧油皮肤刺激性、急性毒性、过敏性评价,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左右侧自身对照法进行豚鼠单次或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全身状况及局部皮肤的变化;以最大给药量法进行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完整皮肤及破... 目的:开展医用臭氧油皮肤刺激性、急性毒性、过敏性评价,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左右侧自身对照法进行豚鼠单次或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全身状况及局部皮肤的变化;以最大给药量法进行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以主动皮肤过敏性试验进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研究。结果:多次给予高浓度(臭氧耗量为150 g/L)医用臭氧油后豚鼠破损皮肤组有轻度刺激性,其他剂量无皮肤刺激性或皮肤刺激均能恢复正常;医用臭氧油对大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医用臭氧油与基质油均对豚鼠皮肤有轻度致敏。结论:医用臭氧油皮肤刺激性与其浓度有关,采用合适的浓度和疗程,临床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油 皮肤 刺激性 急性毒性 过敏性
下载PDF
强脉冲激光对小鼠皮肤老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向亚平 王斌 +4 位作者 鲁健云 陈静 左成忻 谭丽娜 黄进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激光( IPL)治疗皮肤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IPL在一定能量密度照射小鼠老化皮肤,连续照射2次,间隔为2周,观察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和Hyp含量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 目的:探讨强脉冲激光( IPL)治疗皮肤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IPL在一定能量密度照射小鼠老化皮肤,连续照射2次,间隔为2周,观察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和Hyp含量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IPL可使小鼠皮肤中SOD活力、Hyp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较模型组改变明显(P<0.05)。IPL照射后小鼠皮肤Bcl-2蛋白表达增高,而对Bax蛋白影响不明显。结论:IPL对改善皮肤老化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皮肤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平衡,恢复氧化酶的活性及提高凋亡抑制基因蛋白Bcl-2的表达,调节皮肤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强脉冲激光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羟脯氨酸 Bcl-2相关X蛋白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
下载PDF
SPOC联合T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9
5
作者 谭丽娜 刘俐瑶 +5 位作者 吴志强 周细平 郭爱元 陈静 鲁建云 曾金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0期27-31,共5页
皮肤性病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其病因复杂,皮损表现多样,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皮肤性病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联系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方式比较被动,这不利于学... 皮肤性病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其病因复杂,皮损表现多样,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皮肤性病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联系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方式比较被动,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构建临床思维。本研究首次在皮肤性病学教学实践中,设计并运用了SPOC联合TBL教学模式,通过建立线上(SPOC平台)和线下(TBL课堂)两条轨道,实现了对教学流程的重构以及教学结构的革新。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教育需要在创新和实践中反复求索。本研究通过将SPOC联合TBL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皮肤性病学教学活动中,促进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教学模式 SPOC TBL 教学质量 临床医学 教育
下载PDF
强脉冲光对小鼠皮肤胶原及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泽辉 黄进华 +4 位作者 康健 耿雪瑞 于小峰 鲁建云 陈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小鼠皮肤的胶原纤维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影响,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能量密度为32J/cm2强脉冲光照射小鼠背部右侧皮肤,...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小鼠皮肤的胶原纤维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影响,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能量密度为32J/cm2强脉冲光照射小鼠背部右侧皮肤,左侧为对照,分别于照射后1、7、14、28天切取皮肤样本,行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VG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及胶原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皮肤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部位比较,IPL照射对真皮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照射后1、7天两侧皮肤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14及28天后照射部位皮肤胶原明显增加(P<0.05);PCNA表达于照射后1、7天无明显改变(P>0.05),14及28天显著增强(P<0.05)。结论: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胶原含量增加,并可诱导PCNA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胶原 PCNA
下载PDF
Caspase家族与皮肤病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静 黄进华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5期311-313,共3页
Caspase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是一组具有相似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和底物特异性的酶。凋亡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由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过程。大量研究表明 ,Caspase酶原的激活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 Caspase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是一组具有相似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和底物特异性的酶。凋亡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由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过程。大量研究表明 ,Caspase酶原的激活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家族 皮肤病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
8
作者 仇克清 黄进华 +1 位作者 陈志龙 康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11-512,共2页
皮肤光老化主要由日光中的紫外线长期累积性照射引起,而光老化中的皱纹和皮肤粗糙则是困扰患者的常见问题,迫使患者急切需要去改善老化的皮肤。近年来局部使用5-氨基酮戊酸(5-ALA)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应用逐渐引起重视,且其疗... 皮肤光老化主要由日光中的紫外线长期累积性照射引起,而光老化中的皱纹和皮肤粗糙则是困扰患者的常见问题,迫使患者急切需要去改善老化的皮肤。近年来局部使用5-氨基酮戊酸(5-ALA)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应用逐渐引起重视,且其疗效已得到证实,其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皮肤组织病理表现有所改变,但治疗机制还不十分明确。该文主要综述局部使用5-ALA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5-氨基酮戊酸 强脉冲光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皮肤病
9
作者 肖李李 黄进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606-608,共3页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它涉及多种免疫反应,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它在一些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内皮细胞 皮肤疾病
下载PDF
强脉冲光对小鼠皮肤胶原合成的影响
10
作者 欧阳泽辉 黄进华 +4 位作者 康健 于小峰 耿雪瑞 鲁建云 陈静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11期210-211,共2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对小鼠皮肤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能量密度为32J/cm2强脉冲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左侧为对照,右侧采用强脉冲光照射,分别于照射后1天,7天,14天,28天切取皮肤样...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对小鼠皮肤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能量密度为32J/cm2强脉冲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左侧为对照,右侧采用强脉冲光照射,分别于照射后1天,7天,14天,28天切取皮肤样本,行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法(V.G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及胶原变化。结果:与对照部位比较,IPL照射对真皮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照射后1天、7天两侧皮肤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14天及28天后照射部位皮肤胶原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胶原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HE染色 VG染色 胶原
下载PDF
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对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缓解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博岚 汪犇 +7 位作者 李薇 李吉 尹恒 陈静 闫言 林碧雯 谭帅 谢红付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2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缓解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127例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入组,受试期间面部单用皮肤屏障修护霜2周,期间避免外用及... 目的:观察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缓解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127例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入组,受试期间面部单用皮肤屏障修护霜2周,期间避免外用及口服药物,收集患者的临床照片及症状评分表,比较患者在使用前、使用后1周及2周的主观症状(干燥、灼热、瘙痒)和客观症状(脱屑、红斑)评分,并计算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与使用前相比,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使用皮肤屏障修护霜1周后,干燥、瘙痒、灼热、脱屑、红斑五大皮肤敏感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脱屑症状评分由(2.31±1.82)分减少为(0.83±1.09)分;红斑评分由(4.62±1.89)分减少至(3.01±1.81)分,主观症状干燥、瘙痒、灼热感的症状评分分别由(5.84±2.50)、(3.70±2.71)、(3.00±2.64)分减少为(3.67±2.16)、(2.05±2.24)、(1.50±2.11)分;持续使用2周后,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等症状的评分继续降低至(0.55±0.93)、(2.13±1.83)、(2.67±2.16)、(1.52±2.01)、(0.93±1.70)分,与使用前、使用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缓解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的有效率加显效率在1周时分别为82.1%、66.9%、68.7%、72.2%、75.8%,2周时分别为90.6%、85.6%、87.8%、84.2%、83.9%。结论:皮肤屏障修护霜对缓解干燥、灼热、瘙痒、脱屑、红斑等多种面部皮肤敏感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面部皮肤敏感症状 活性钙离子 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 护肤品
下载PDF
皮肤激光美容学科教学的变革与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韬 吴晓玲 杨盛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23-125,共3页
皮肤激光美容是一门以皮肤病学为基础,以美学为导向,以激光治疗为技术手段,以保护、改善、修复皮肤为内容的新兴交叉学科。文章探讨了皮肤激光美容学科教学中的教学特点,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变革,总结了教学中所采用的新模式与新手段,提... 皮肤激光美容是一门以皮肤病学为基础,以美学为导向,以激光治疗为技术手段,以保护、改善、修复皮肤为内容的新兴交叉学科。文章探讨了皮肤激光美容学科教学中的教学特点,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变革,总结了教学中所采用的新模式与新手段,提出同时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皮肤激光美容学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及各种多媒体手段来提高激光美容专业教学质量,为我国皮肤激光美容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激光美容 教学探讨 教学变革 PBL 案例教学
下载PDF
探讨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孔伟 黄进华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2期553-553,共1页
目的对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治疗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80例皮肤光老化患者采用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皮肤光老化的改善情况,进而对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治疗... 目的对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治疗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80例皮肤光老化患者采用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皮肤光老化的改善情况,进而对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治疗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0例皮肤老化患者经过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后,色36例素沉着患者总有效率94.5%;22例毛细血管扩张患者总有效率100%;22例细小皱纹患者总有效率93.75%。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5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问题,其余患者无任何明显复发迹象。结论: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是治疗皮肤光老化的有效方法,在改善皮肤色素沉积、细小皱纹方面有很好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嫩肤仪 皮肤光老化 疗效
下载PDF
医用臭氧在皮肤疾病中的创新性应用(英文)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晓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自19世纪中期人们发现了臭氧,臭氧的多种治疗作用已被广泛接受并常用于杀菌消毒。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表明臭氧在实施多种治疗作用的同时,其毒副作用完全可控。近期的研究更证明了臭氧在感染性皮肤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皮肤慢性溃疡等疾... 自19世纪中期人们发现了臭氧,臭氧的多种治疗作用已被广泛接受并常用于杀菌消毒。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表明臭氧在实施多种治疗作用的同时,其毒副作用完全可控。近期的研究更证明了臭氧在感染性皮肤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皮肤慢性溃疡等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本课题组将臭氧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并致力于研究医用臭氧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本文也讨论了臭氧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皮肤病 临床应用 治疗 皮肤病学
下载PDF
用强脉冲光与射频联合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静 谭姗姗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6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结合射频治疗面部皮肤发生光老化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面部皮肤光老化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射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结合射频治疗面部皮肤发生光老化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面部皮肤光老化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射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能够治疗面部的毛细血管的扩张,对于祛除色斑的效果较好,射频治疗对于皮肤发生干纹改善皮肤松弛的效果较好,两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强脉冲光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射频 面部皮肤光老化
下载PDF
大疱性皮肌炎1例
16
作者 赵小娇 鲁建云 +5 位作者 左成忻 谭丽娜 曾庆海 刘露璐 谢雅洁 陈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全身多处红斑伴乏力半年,加重伴水疱1周入院。患者于2019年4月出现四肢伸侧红斑,无瘙痒及其他不适,后红斑面积扩大,且逐渐扩展至面颈及躯干部,红斑呈浸润性,伴烧灼、疼痛感,患者感抬臂、下蹲无力。2019年9月于...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全身多处红斑伴乏力半年,加重伴水疱1周入院。患者于2019年4月出现四肢伸侧红斑,无瘙痒及其他不适,后红斑面积扩大,且逐渐扩展至面颈及躯干部,红斑呈浸润性,伴烧灼、疼痛感,患者感抬臂、下蹲无力。2019年9月于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查血细胞沉降率78 mm/h(正常值0~20 mm/h,以下同),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344.6 U/L(80~245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289.5 U/L(78~182 U/L)、肌酸激酶270.5 U/L(26~16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9.2 U/L(0~24 U/L),二便常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大疱性
下载PDF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of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17
作者 CHEN Chunli YAN Siyu +4 位作者 WAN Bangbei YU Yangyiyi ZENG Jinrong TAN Lina LU Jianyu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2,共11页
Objective: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Methods:The two‐sam... Objective: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Methods:The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ausal effect of eczema on autoimmune diseases.Summary data from th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Catalog(GWAS)were obtained from the Integrative Epidemiology Unit(IEU)database.For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genetic instrument variants(GIVs)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5×10−8).Causal effect estimates were generated using the inverse‐variance weighted(IVW)method.MR Egger,maximum likelihood,MR-PRESSO,and MR-RAPS methods were used for alternative analyses.Sensitivity tests,including heterogeneity,horizontal pleiotropy,and leave-one-out analyses,were performed.Finally,reverse causality was assessed.Results: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eczema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rohn’s disease(OR=1.444,95%CI 1.199 to 1.738,P<0.001)and ulcerative colitis(OR=1.002,95%CI 1.001 to 1.003,P=0.002).However,no caus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for the other 6 autoimmune diseases,includ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OR=0.932,P=0.401),bullous pemphigoid(BP)(OR=1.191,P=0.642),vitiligo(OR=1.000,P=0.327),multiple sclerosis(MS)(OR=1.000,P=0.965),ankylosing spondylitis(AS)(OR=1.001,P=0.121),rheumatoid arthritis(RA)(OR=1.000,P=0.460).Additionally,no reverse caus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eczema.Conclusion:Eczema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No causal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eczema and SLE,MS,AS,RA,BP,or vitili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ZEMA atopic eczema autoimmune diseases 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下载PDF
中国近10年药疹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进华 陈静 +3 位作者 廖朝晖 鲁建云 左成忻 严开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5期74-75,共2页
目的 :研究近 10年来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以及药疹类型的关系。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原理 ,选择权威专业期刊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并进行人工查阅 ,收集有关药疹的文献 ,删除其中不能明确致敏药物的病例 ,按药物与疹型关系进行列表、... 目的 :研究近 10年来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以及药疹类型的关系。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原理 ,选择权威专业期刊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并进行人工查阅 ,收集有关药疹的文献 ,删除其中不能明确致敏药物的病例 ,按药物与疹型关系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收集到致敏药物明确的药疹 32 85例 ,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为 4 2 .2 5 % ;药疹类型中发疹型最多为 2 9.38% ;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中国近 10年药疹发病情况与过去相比 ,在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方面都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药疹 药物反应 过敏
下载PDF
臭氧水浓度衰减及其杀菌作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鲁建云 李苗苗 +4 位作者 高丽华 潘伊枝 向亚平 黄进华 蒋先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检测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臭氧水的初始浓度以及室温(25℃)下臭氧水浓度的衰减规律,同时观察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各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HZ-2601B臭氧水疗仪制备不同温度的臭氧水,用在线检测法检测臭氧水浓度,平板培... 目的:检测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臭氧水的初始浓度以及室温(25℃)下臭氧水浓度的衰减规律,同时观察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各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HZ-2601B臭氧水疗仪制备不同温度的臭氧水,用在线检测法检测臭氧水浓度,平板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臭氧水的杀菌效果。结果:水温为20,25,30,35及40℃时臭氧水疗仪产生的臭氧水的初始浓度分别为4.38,4.26,3.12,2.76及1.31 mg/L;0~10 min臭氧水浓度衰减速度较快;当臭氧水初始温度为25和30℃时,30 min后浓度分别为1.06和0.37 mg/L。平板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1.0 mg/L臭氧水作用1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率为99%,对其他常见菌的杀灭率为100%。浓度为0.3 mg/L臭氧水作用1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分别为100%,100%,100%,95%和92%。结论:HZ-2601B型臭氧水疗仪所生成的臭氧水初始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水温在20~30℃的臭氧水对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浓度衰减 杀菌
下载PDF
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左成忻 黄进华 +2 位作者 陈静 鲁建云 向亚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1-832,836,共3页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检测656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2938例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率为44.7...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检测656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2938例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率为44.75%,其中Uu2469例(37.60%),Mh52例(0.08%),Uu合并Mh417例(6.35%)。U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较为敏感;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甲砜霉素较为敏感;Uu合并Mh感染对多种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结论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感染和Mh感染与Uu合并Mh感染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明显差异,Uu合并Mh感染增强了对药物的耐受性,扩大了耐药范围。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是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