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诸兰艳 向旭东 +1 位作者 罗红 周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7期54-55,共2页
目的 :了解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及下气道分泌物培养结果 ,共获得 178株细菌。抗菌素敏感性采用Kribry -Bauer(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琼纸二倍稀... 目的 :了解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及下气道分泌物培养结果 ,共获得 178株细菌。抗菌素敏感性采用Kribry -Bauer(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琼纸二倍稀释法。结果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以G-细菌占首位 (占 78.1% ) ,G+ 细菌其次 (占 2 1.9% )。G-细菌以铜绿假胞单胞菌 (PA)、肺炎克雷伯杆菌 (KLB)和大肠埃希菌为主 ,分别为 2 6 .4 %、12 .9%和 10 .7% ;G+ 细菌以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 ,分别为 10 .1%和 6 .7%。药物敏感试验显示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G-细菌的有效率分别为 94 %、87%、85 %、90 %、78%、88% ,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 90 %。万古霉素对G+ 的敏感性为 10 0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万古霉素等抗菌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分布 抗菌素 药物敏感性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治疗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邹石海 周锐 +4 位作者 陈平 罗红 向旭东 吕友堤 诸兰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 ICU)收治的COPD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 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 ICU)收治的COPD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窗)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性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鼻罩/口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 iPAP)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常规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通气、氧合及生命征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患者的转归。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窗时间和出窗时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5±1.9)d和(23.5±9.5)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5±4.0)d和(23.5±9.5)d(P<0.05);序贯组的R 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9.5±2.8)d和(15.5±3.5)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3.5±9.5)d和(29.5±12.0)d(均P<0.05);序贯组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8.4%(7/38),13.2%(5/38)和7.9%(3/38),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9.5%(15/38),34.2%(13/38)和28.9%(11/38)(均P<0.05)。结论:对COPD重症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时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住院死亡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机械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下载PDF
胸部物理治疗联合间歇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瞿云中 彭红 +1 位作者 陈平 向旭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联合间歇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科行无...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联合间歇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科行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35~83(61.2±3.0)岁,常规治疗后给予间歇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每次2h,每6h1次或者每次2h,每8h1次的治疗;胸部物理治疗(CPT)组45例(男性36例,女性9例),38~82(61.5±5.0)岁,在Bi-PAP治疗基础上予CPT。两组分别观察主要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片、无创通气应用时间和治疗后PaO2和PaCO2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T组患者血气改善明显,达到症状缓解、肺部体征改善、胸部X线片吸收所需天数、无创通气应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需使用无创正压间歇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给予CPT,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两者联合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物理治疗 间歇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泡低通气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4
作者 周莉 欧阳若芸 +3 位作者 陈平 罗红 吴博 刘贵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并发睡眠呼吸障碍、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因"呼吸困难、气促、乏力4个月余"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的疑难病例,最终... 目的: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并发睡眠呼吸障碍、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因"呼吸困难、气促、乏力4个月余"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的疑难病例,最终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52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并以("运动神经元病"或"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进行性延髓麻痹"或"进行性肌萎缩"或"原发性侧索硬化")和("睡眠呼吸暂停"或"睡眠呼吸障碍")为关键词检索知网、万方,("motor neuron disease"or"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or"progressive bulbar palsy"or"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or"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和("sleep apnea"或"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7年5月。结果:运动神经元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的肌无力、肌肉震颤、肌肉萎缩、延髓麻痹、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进行性进展,预后较差,生存率低,诊断疑难,肌电图对诊断意义较大。运动神经元病常合并睡眠异常,表现为睡眠结构破坏,总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相减少,睡眠效率下降,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睡眠呼吸障碍以低通气、夜间平均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下降最常见,其次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最少见。因呼吸肌、膈肌无力,也易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泡低通气,产生高二氧化碳分压,低氧血症;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故应尽早诊治,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的70%或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时建议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结论:运动神经元病易合并睡眠呼吸障碍,临床收治到此类患者应常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合并症,尽早治疗。合理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睡眠呼吸障碍 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诊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气体交换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锐 陈平 +1 位作者 罗红 向旭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62,共2页
为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 ,分别对 6 0例此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入院时将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经鼻(面 )罩机械通气治疗 ,另一组... 为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 ,分别对 6 0例此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入院时将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经鼻(面 )罩机械通气治疗 ,另一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pH ,PaO2 ,PaCO2 ,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后无创通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十分明显 ,而常规治疗组除PaO2 升高明显外 ,其他均无明显改善。患者恶化需气管内插管的百分率无创通气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提示无创正压通气法能明显纠正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气交换障碍 ,降低气管内插管常规机械通气的百分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气体交换 转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临床应用评估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尚洁 诸兰艳 陈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 (CRQ)在我国临床应用的信度 (一致性 )和效度 (可靠性 )。方法 :对 6 8例慢性肺疾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 18例在 1周内进行试验 再试验可靠性调查 ,另 5 0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 10d发放问卷调查 ... 目的 :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 (CRQ)在我国临床应用的信度 (一致性 )和效度 (可靠性 )。方法 :对 6 8例慢性肺疾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 18例在 1周内进行试验 再试验可靠性调查 ,另 5 0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 10d发放问卷调查 ,同时 ,分别测定其峰流速值 ,对其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信度比较 ,二次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 ,分值呈正相关 (r =0 .732 ,P <0 .0 1) ,效度相关性分析 ,差值呈正相关 (r =0 .5 6 5 ,P <0 .0 1)。结论 :CRQ在我国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调查表 效度 信度 CRQ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后BiPAP序贯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罗红 陈平 +1 位作者 周锐 向旭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 :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经口或鼻罩正压通气 ,探讨在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病人 3 2例 ,均行有创机械通气 ,脱机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 )... 目的 :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经口或鼻罩正压通气 ,探讨在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病人 3 2例 ,均行有创机械通气 ,脱机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 )和BiPAP呼吸机组 (对照组 )。上机 45min ,1 2h后测动脉血气 ,并计算重新插管率。结果 :BiPAP组治疗后 45min的pH ,PaCO2 ,PaO2 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P <0 .0 5 ) ;1 2h的值pH ,PaCO2 ,PaO2 与 45min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iPAP组重新气管插管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病人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BiPAP呼吸机能够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 ,提高PaO2 ,降低PaCO2 ,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 ,减少重新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治疗应用
下载PDF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大小便失禁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莉 欧阳若芸 +3 位作者 陈平 罗红 刘寒梅 刘贵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因"反复睡眠中打鼾10余年,大小便失禁半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青年男性患者,最终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本例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时... 回顾性分析1例因"反复睡眠中打鼾10余年,大小便失禁半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青年男性患者,最终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本例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时考虑为脑卒中,予以相应治疗后大小便失禁并未得到改善。入我院后多导睡眠监测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44.7次/h(其中呼吸暂停指数为43.7次/h),氧减指数70.8次/h,最长呼吸暂停时间185 s,此时血氧饱和度最低,为31%,记录中共有413次呼吸暂停,占睡眠时间的61.2%,夜间最低心率为23 min-1,诊断为重度OSAHS、缺血缺氧代谢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轻度)、继发红细胞增多和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压力滴定示呼吸机平均治疗压力为11.7 cm H2O(1 cm H2O=100 Pa)时,整晚呼吸紊乱指数从44.7次/h下降至5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由31%升至89%。予以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其大小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笔者考虑本例患者大小便失禁可能为夜间重度低氧血症引起大脑对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的调控减弱所致。当接诊夜间大小便失禁、白天明显嗜睡的肥胖打鼾患者时应特别注意排除OSAHS,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治愈OSAHS患者的大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便失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失败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徐礼 罗俊 向旭东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6期33-34,55,共3页
机械通气是近年来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生命支持手段,但使用呼吸机的时间超过2周可导致撤机困难。本文详细分析了诸如心理障碍、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以及撤机方法不当等各种可导致困难撤机的原因,并针对各个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疗及... 机械通气是近年来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生命支持手段,但使用呼吸机的时间超过2周可导致撤机困难。本文详细分析了诸如心理障碍、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以及撤机方法不当等各种可导致困难撤机的原因,并针对各个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对策,从而降低临床上困难撤机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困难撤机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诸兰艳 陈平 +1 位作者 周淮英 郑东元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9-370,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 7例用成人纤支镜检查的患儿的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 7例均获病因诊断 ;2 1例支气管异物患者有 17例成功取出异物 ;2 2例应用纤支镜进行了局部... 目的 :探讨成人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 7例用成人纤支镜检查的患儿的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 7例均获病因诊断 ;2 1例支气管异物患者有 17例成功取出异物 ;2 2例应用纤支镜进行了局部灌洗。结论 :成人纤支镜BF系列各型可用于不同年龄的儿童 ,有助于儿科疾病的诊断 ;对异物的钳取安全有效 ;对炎症、手术后和吸入异物所致肺不张的治疗可靠 ,在小儿纤支镜尚未普遍开展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术 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急危重病人监护病房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灿成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7期79-79,共1页
目的 :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急危重病房 (ICU )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床旁应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对5 5例慢阻肺和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吸痰、取痰细菌培养、管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 :4 0例显效 ,10例有效 ,有效率达 90 % ;痰... 目的 :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急危重病房 (ICU )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床旁应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对5 5例慢阻肺和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吸痰、取痰细菌培养、管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 :4 0例显效 ,10例有效 ,有效率达 90 % ;痰培养 5 5例阳性率 80 % ,准确性 88% ;经鼻气管插管 36例次 ,成功率 10 0 % ;经气管导管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4 0例次 ,与未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者比较明显缩短上机时间P <0 .0 5。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呼吸ICU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的患者 ,是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RICU 慢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与呼吸系统疾病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珊 陈平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2年第4期175-177,181,共4页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是一组多源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合成和分泌的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该文从巨噬细胞炎症蛋白的结构、来源、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几个方面概述其近年的研究进展和热点,以及它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肺疾病 细胞因子 MIP 生物学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药敏及耐药分析
13
作者 诸兰艳 向旭东 +1 位作者 周锐 罗红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 ,以供临床用药借鉴。方法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 ,共获得 13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 Bauer(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 ,以供临床用药借鉴。方法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 ,共获得 13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 Bauer(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琼纸二倍稀释法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测定采用Etest法。结果 :①铜绿假单胞菌(PA)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KLB)在 139株细菌中分别占 33.8%和 16 .5 %。②药物敏感试验显示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 94 % ,87% ,85 % ,90 % ,78%和 88% ,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氧哌嗪的耐药率分别为 90 % ,88%和 4 0 %。③有 4例ESBLs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①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构成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②应加强监测ESBLs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分布 药敏 耐药分析
下载PDF
左股静脉深部血栓形成及双侧肺动脉栓塞并呼吸衰竭1例
14
作者 黄灿成 陈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左肌深静脉血栓形成 双侧肺动脉栓 呼吸衰竭 病例报告 并发症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缓解大气细颗粒物致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
15
作者 金岚 吴尚洁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8期1553-1559,共7页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致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同时研究复方中草药对缓解大气细颗粒物致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采集长沙市交通区冬季大气PM2.5样品,以C57BIV6小鼠为试验对象,用复方中草药(共8味中草药成分)灌胃,比较小鼠在污染空气...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致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同时研究复方中草药对缓解大气细颗粒物致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采集长沙市交通区冬季大气PM2.5样品,以C57BIV6小鼠为试验对象,用复方中草药(共8味中草药成分)灌胃,比较小鼠在污染空气暴露下,复方中草药灌胃对其呼吸道功能和肺病理的影响。结果:观测实验小鼠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酚红排泌量等呼吸道功能指标,以及肺充血、支气管上皮高柱、小动脉壁增厚、肺出血、肺泡隔增厚、组织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LC)增生等肺组织病理学指标,大气细颗粒物可造成呼吸道功能明显减弱,病理学改变明显,复方中草药灌胃对空气细颗粒物所致呼吸系统损伤有较好的缓解效果。结论:大气细颗粒物可造成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多种病变,复方中草药灌胃对大气细颗粒物所致肺组织病变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大气细颗粒物 缓解 呼吸系统损伤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微泵与静脉滴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疗效及炎性指标对比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光强 陈燕 +1 位作者 王彬 梁桂林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21期61-63,共3页
目的对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C/TAZ)微泵与传统静脉注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8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对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C/TAZ)微泵与传统静脉注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8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PC/TAZ静脉滴注0. 5 h,观察组患者给予PIPC/TAZ微泵静脉输注3 h。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53%(χ~2=3. 943,P=0. 046);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 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1.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53%(χ~2=4. 050,P=0. 04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11. 76%比8. 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59,P=0. 690)。结论 PIPC/TAZ微泵静脉输注3 h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较传统静脉滴注细菌学疗效更显著,降低相关炎性指标水平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微泵 静脉滴注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学疗效 血清炎性指标
下载PDF
无创通气不同连接方式治疗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17
作者 瞿云中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Bipap)不同连接方式对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对90例呼吸衰竭病人分别采用鼻罩加漏气接头单肢单管连接(52例);鼻面罩加单向呼气活瓣(PV阀)单肢单管连接(28例);鼻面罩双管连接(10例),观察通气前后血气的变...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Bipap)不同连接方式对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对90例呼吸衰竭病人分别采用鼻罩加漏气接头单肢单管连接(52例);鼻面罩加单向呼气活瓣(PV阀)单肢单管连接(28例);鼻面罩双管连接(10例),观察通气前后血气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三种方式PaO2和SaO2都有明显升高。PaCO2下降数鼻面罩双管连接最快,鼻面罩单管呼气活瓣连接最慢。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可提高PaO2,对于不愿意气管插管而PaCO2较高的病人应用鼻面罩双管连接进行无创辅助通气是其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连接方式 呼吸衰竭 护理
下载PDF
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易智明 向太梅 向旭东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3期378-379,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单剂量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结果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一次给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95.24%,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 目的观察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单剂量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结果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一次给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95.24%,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500mg/d能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 呼吸道感染 临床分析 给药治疗 大剂量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严重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八年制临床内科学考核结果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艳华 阳辉 +4 位作者 赵晓华 杨阳 诸兰艳 周智广 肖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0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内科学考核结果,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56名,利用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及独立样本t... 目的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内科学考核结果,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56名,利用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考核结果。结果学生平时成绩显示技能考核极差为20.40及病例书写极差为2.10,提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期末卷面成绩显示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分数集中在70~79分,提示学生对内科学知识掌握一般;试卷质量分析显示平均难度为0.66,总体区分度为0.21,提示试卷具有可行性。结论每位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差较大,提示学生对内科学的学习兴趣及重视度不一致,也表明教师没有将教学工作落实到个人,教师应加强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增加教学的训练强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 临床医学 内科学 考核 效果评价 教学质量 教育
下载PDF
主动见习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覃庆武 诸兰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3期30-3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主动见习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对2016年秋季进入内科学临床见习的临床医学8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分别各抽取30名学生。对照组(30名)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30名)接受主动见习模式。采用情... 目的初步探讨主动见习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对2016年秋季进入内科学临床见习的临床医学8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分别各抽取30名学生。对照组(30名)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30名)接受主动见习模式。采用情景模拟法,对两种学生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体查、临床思维、医患沟通方面的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问诊、操作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见习法带教见习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见习 临床见习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