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滴国产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及对胃内pH值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小平 周伏喜 +1 位作者 霍继荣 凌奇荷 《医学新知》 CAS 2003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 观察国产奥美拉唑针剂对出血性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止血和抑酸效果。方法  42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病人连续 3d静滴奥美拉唑 ,观察其止血时间。对其中 12例进行 2 4h胃内pH监测。同时回顾性比较了 5 0例用法莫替丁治疗溃疡出血的效... 目的 观察国产奥美拉唑针剂对出血性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止血和抑酸效果。方法  42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病人连续 3d静滴奥美拉唑 ,观察其止血时间。对其中 12例进行 2 4h胃内pH监测。同时回顾性比较了 5 0例用法莫替丁治疗溃疡出血的效果。结果 奥美拉唑组 37例 (88.1%)用药后 48h内止血 ,41例 (97.6 %) 72h内止血 ,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 (分别为 5 0 %和 76 %)。用药期间 2 4h胃内 pH≥ 6 .0水平的时间平均为 19.3h(占全天时间的 80 .2 4%)。结论 国产奥美拉唑针剂治疗出血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 ,制酸快而作用强 ,能达到止血的 pH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滴注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并发症 出血 疗效 胃内PH值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变化与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伏喜 卢放根 +2 位作者 吴小平 霍继荣 凌奇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与细菌及其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7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成A级14例,B级15例,C级2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组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L/M...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与细菌及其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7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成A级14例,B级15例,C级2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组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L/M)比值,同时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比较各组以及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两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肝硬化各组内毒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L/M值仅在肝硬化C级组显著升高(P<0.01),合并SBP肝硬化患者较未合并SBP肝硬化患者L/M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严重肝硬化和合并腹腔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升高,是产生肠源性感染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壁通透性 肠源性感染 细菌移位
下载PDF
经内镜皮圈套扎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德良 霍继荣 +2 位作者 吴小平 刘小伟 周芝元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0,共3页
目的评价经内镜皮圈套扎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Dieulafoy病变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皮圈套扎治疗,其中17例病灶位于胃,8例位于胃肠吻合口,3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选用多连发套扎设备,通过负压抽吸,使Dieulafoy病... 目的评价经内镜皮圈套扎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Dieulafoy病变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皮圈套扎治疗,其中17例病灶位于胃,8例位于胃肠吻合口,3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选用多连发套扎设备,通过负压抽吸,使Dieulafoy病变及其周围组织吸入套扎帽内,然后释放弹力皮圈将其结扎。结果套扎组织在内镜治疗后3~7d内脱落;早期止血率92.9%,活动性出血止血率100%,再出血率7.1%,转外科手术率0%,并发症发生率3.6%。随访4~68个月,平均33个月,长期止血率99.5%。结论经内镜皮圈套扎是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变 出血 内镜下皮圈套扎术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周伏喜 卢放根 +2 位作者 吴小平 霍继荣 凌奇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HRS)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毒素的改变。方法:本研究共分3组,即肝硬化合并HRS组33例;肝硬化无HRS组29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TNF-α,亚硝酸盐还...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HRS)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毒素的改变。方法:本研究共分3组,即肝硬化合并HRS组33例;肝硬化无HRS组29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TNF-α,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并分析血浆内毒素与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合并HR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NO、TNF-α、内毒素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肝硬化无合并HR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硬化无合并HR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HRS患者血浆内毒素与NO、TNF-α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8,P值均<0.001。结论:肝肾综合征(HRS)患者体内血浆内毒素、NO、TNF-α均明显升高,并可能参与了肝肾综合征(HRS)产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小伟 李学锋 +4 位作者 邹益友 周明欢 欧阳春晖 吴小平 卢放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1-627,共7页
目的:探讨对鉴别诊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有价值的临床及内镜指标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6/2009-02住院的CD患者130例、ITB患者122例的临床及内镜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对鉴别诊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有价值的临床及内镜指标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6/2009-02住院的CD患者130例、ITB患者122例的临床及内镜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鉴别CD和ITB的相关指标,并应用回归方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对CD和ITB鉴别有价值的临床指标分别是:血便、肠道手术史、肛周疾病、肺结核、腹水、PPD阳性;有意义的临床指标的回归数学模型对CD和ITB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76.8%、83.8%、80.7%、88.0%.对CD和ITB鉴别有价值的内镜指标是:直肠受累、纵行溃疡、鹅卵石征、受累回盲瓣固定开口、环形溃疡、鼠咬状溃疡;有意义的内镜指标的回归数学模型对CD和ITB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82.0%、82.5%、82.9%、82.0%.结论:筛选出的临床和内镜指标可能对CD和ITB的鉴别有用,应用临床指标、内镜指标回归数学模型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结核 鉴别诊断 临床特征 内镜表现 回归方程
下载PDF
经内镜球囊“双向控制”法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德良 霍继荣 +2 位作者 吴小平 卿笃信 周芝元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球囊“双向控制”法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Boston专用贲门扩张球囊(直径35mm),采用病人感觉和内镜观察相结合的“双向控制”法扩张,术后定期随访和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与复发、内镜和X线钡... 目的探讨经内镜球囊“双向控制”法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Boston专用贲门扩张球囊(直径35mm),采用病人感觉和内镜观察相结合的“双向控制”法扩张,术后定期随访和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与复发、内镜和X线钡餐检查结果。结果56例患者治疗后症状都得到缓解,术中有贲门黏膜撕裂、擦伤、渗血等,未发生穿孔、呕血或黑便。术后随访6 ̄54个月,平均31个月,总有效率98.2%(55/56),其中显效率83.9%(47/56),有效率14.3%(8/56);复发率1.8%(1/56)。此外出现反酸、烧心2例(3.6%)。结论经内镜球囊“双向控制”法扩张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贲门失弛缓症 气囊扩张 双向控制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及内毒素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伏喜 卢放根 +2 位作者 吴小平 霍继荣 凌奇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751-2753,275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在肝肾综合征的改变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研究分3组:即肝硬化合并HRS组,共33例;肝硬化无HRS组,共29例;正常对照组,共30例。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亚...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在肝肾综合征的改变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研究分3组:即肝硬化合并HRS组,共33例;肝硬化无HRS组,共29例;正常对照组,共30例。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并分析血浆内毒素与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结果血浆NO、TNF-α、内毒素水平在肝硬化合并HRS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较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合并HRS患者血浆内毒素与NO、TNF-α存在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和0.876;P均<0.01。结论高水平内毒素血症刺激机体产生过量的NO、肿瘤坏死因子-α,是肝肾综合征重要的发病机制,抗TNF-α治疗可能成为临床治疗HRS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结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德良 霍继荣 +2 位作者 吴小平 卢放根 周恩相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结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难治性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6例,给予小剂量氟西汀或帕罗西汀(10mg/d),疗程12周;采用症状严重度与频率指数、汉密尔例顿... 目的:探讨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结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难治性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6例,给予小剂量氟西汀或帕罗西汀(10mg/d),疗程12周;采用症状严重度与频率指数、汉密尔例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6名患者均完成了抗抑郁药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严重度与频率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HAMD、HAMA评分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小剂量抗抑郁药是治疗难治性结肠易激综合征的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抗抑郁药 治疗
下载PDF
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活检及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分析148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学锋 周明欢 +5 位作者 卢放根 邹益友 文继舫 刘宇 崔熠 刘小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活检及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湘雅二医院、湘雅医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确诊的CD和ITB患者各55例,其中活检标本各5...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活检及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湘雅二医院、湘雅医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确诊的CD和ITB患者各55例,其中活检标本各55例;手术病理标本CD29例,手术ITB9例.统计每例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CD患者活检标本与ITB患者活检标本比较,黏膜下层增宽、裂隙状溃疡及肉芽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5%vs14.0%,10.9%vs0%,10.9%vs43.6%,均P<0.05);手术标本比较,黏膜下层增宽、裂隙状溃疡、固有肌层增厚、鹅卵石征及肉芽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7%vs11.1%,34.5%vs0%,62.1%vs11.1%,37.9%vs0%,20.7%vs77.8%,均P<0.05).结论:活检标本的病理学特征鉴别CD和ITB价值有限,手术标本病理学特征对他们有鉴别价值,但仍需结合临床、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结核 活检标本 手术标本 病理学
下载PDF
克罗恩病维也纳、蒙特利尔临床分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学锋 邹益友 +4 位作者 叶玲娟 任科雨 陈琳琳 崔熠 卢放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应用维也纳(Vienna)和蒙特利尔(Montreal)临床分类标准,探讨我国克罗恩病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湘雅二医院和湘雅医院共168例住院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Vienna、Montreal标准分别进行分型,对比分析两标准中各亚型特... 目的:应用维也纳(Vienna)和蒙特利尔(Montreal)临床分类标准,探讨我国克罗恩病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湘雅二医院和湘雅医院共168例住院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Vienna、Montreal标准分别进行分型,对比分析两标准中各亚型特征。结果:Montreal标准的小于等于16岁A1亚型9例仅占5.4%,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7~40岁,占63.1%,与Vienna标准小于40岁亚型的65.5%一致。累及部位均以回肠和回结肠亚型为主,Montreal标准的L4亚型7.1%明显少于Vienna标准的L4亚型13.7%(P=0.049)。疾病行为的狭窄亚型在Vienna、Montreal标准中分别为40.5%和41.7%,是主要的并发症,Montreal标准的穿透亚型为10.7%,明显低于Vienna标准的18.5%(P=0.044)。在Montreal标准下穿透行为的手术率为88.9%,明显高于Vienna标准的54.8%(P=0.014)。结论:我国青少年克罗恩病极少,仍以17~40岁患者居多,累及部位以回肠和回结肠亚型为主,并发症以狭窄常见,穿透是手术的主要原因。Vienna、Montreal标准对我国克罗恩病患者分型各有优势,目前综合应用Vienna、Montreal标准对我国克罗恩病进行临床分型可能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Vienna分型 Montreal分型 临床表型
下载PDF
经内镜硬化与应用奥曲肽序贯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德良 霍继荣 +3 位作者 吴小平 欧大联 凌奇荷 周芝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826-827,共2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硬化与应用奥曲肽序贯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疗效。【方法】16例患者经内镜确诊为Dieulafoy病变所致出血后,先以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注射止血,再连续应用奥曲肽7d(0.1mg皮下注射,q8h)。【结果】本组早期止血... 【目的】评价内镜下硬化与应用奥曲肽序贯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疗效。【方法】16例患者经内镜确诊为Dieulafoy病变所致出血后,先以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注射止血,再连续应用奥曲肽7d(0.1mg皮下注射,q8h)。【结果】本组早期止血率93.8%(15/16),长期止血率93.8%(15/16),再出血率12.5%(2/16),转外科手术率6.3%(1/16),1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上腹疼痛,并发症发生率6.3%(1/16)。【结论】经内镜硬化与应用奥曲肽序贯疗法是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 内窥镜检查 奥曲肽/治疗应用
下载PDF
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科雨 勇春明 +3 位作者 王艳婷 金延春 吴小平 魏良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检测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总体变化和可培养细菌菌群的变化,研究菌群变化与实验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天给予2.5%DSS自由饮用,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正常对照组自由... 目的检测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总体变化和可培养细菌菌群的变化,研究菌群变化与实验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天给予2.5%DSS自由饮用,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生理盐水,第7天处死小鼠,分离结肠,提取黏膜细菌组DNA,应用细菌16S rDNA的PCR-SSCP技术对小鼠肠道菌落进行初步鉴定,对其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留取部分远端结肠进行菌群定植数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所有样品分别进行3次以上的PCR-SSCP指纹图谱分析,得到了稳定可重复的图谱。模型组小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菌群多样性明显减少。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增多,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主要是不可培养细菌的差异。结论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菌属多样性减少,各肠道菌属间存在比例失调,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能参与了结肠炎的产生或加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CP 细菌培养 结肠炎 肠道菌群分析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非侵入性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小平 莫雅娴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炎症性肠病(IBD)的确诊应有病理组织学证据。然而临床上往往很难找到可赖以确诊的组织学病变,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仍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研究发现多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活性标志物对IBD的诊断及炎症活动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此文综述了... 炎症性肠病(IBD)的确诊应有病理组织学证据。然而临床上往往很难找到可赖以确诊的组织学病变,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仍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研究发现多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活性标志物对IBD的诊断及炎症活动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此文综述了近几年已较广泛认可的和正在初步研究的一些IBD生物活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血清标志物 粪便标志物
下载PDF
α-鹅膏毒肽对2.2.15细胞乙肝病毒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正根 朱小寒 +1 位作者 卢放根 甘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3-976,共4页
目的观察α-鹅膏毒肽(α-Amanitin)对HepG22.2.15细胞(2.2.15细胞)乙肝病毒(HBV)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α-鹅膏毒肽作用2.2.15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测定上清HBsAg和HBeAg浓度。结果α... 目的观察α-鹅膏毒肽(α-Amanitin)对HepG22.2.15细胞(2.2.15细胞)乙肝病毒(HBV)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α-鹅膏毒肽作用2.2.15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测定上清HBsAg和HBeAg浓度。结果α-鹅膏毒肽在0.006~0.800μg/mL时,对HepG22.2.15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当浓度达到4.000~20.000μg/mL时毒性较明显,TC50为10.190μg/mL;其对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抑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495μg/mL和0.346μg/mL。结论在无毒或低毒浓度下α-Amanitin能抑制2.2.15细胞株HBsAg和HBeAg的分泌,可能与α-Amanitin抑制HBVDNA的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manitin 乙型肝炎病毒 DNA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下载PDF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与TIE2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霍继荣 王赛 +1 位作者 夏昆 夏家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9期1577-1579,1582,共4页
【目的】探讨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RBNS)TIE2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BRBNS患者,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对其第9号染色体TIE2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3例散发性BRBNS的TIE2基因检测,其中l例发现其TIE2基因的3号... 【目的】探讨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RBNS)TIE2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BRBNS患者,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对其第9号染色体TIE2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3例散发性BRBNS的TIE2基因检测,其中l例发现其TIE2基因的3号外显子79bp处存在C591T的杂合性碱基改变,对照正常人的TIE2,提示C591T的杂合性碱基改变为单核苷酸多态(SNP);除C591T之外,在3例患者中未发现其他TIE2编码区突变。【结论】散发性BRBNS可能与TIE2基因突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异常 血管瘤 综合征 突变
下载PDF
消化科门诊中甲亢患者的临床特征(附42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伏喜 卢放根 凌奇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103-1103,共1页
关键词 甲亢 特征
原文传递
Th17/IL-23免疫轴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中的蛋白表达及其鉴别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学锋 周明欢 +1 位作者 卢放根 邹益友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4-18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Th17/IL-23免疫轴相关细胞因子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为二者的鉴别诊断寻找新指标。方法 选取2003年6月—2009年2月住院确诊的克罗恩病55例、肠结核患者55例,免疫组化ABC法测定克罗恩病、肠结核患者病变... 目的探讨Th17/IL-23免疫轴相关细胞因子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为二者的鉴别诊断寻找新指标。方法 选取2003年6月—2009年2月住院确诊的克罗恩病55例、肠结核患者55例,免疫组化ABC法测定克罗恩病、肠结核患者病变肠黏膜组织IL—17、IL-23P 19、ROR-γt的蛋白表达,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IL-17、IL-23P 19、ROR-γt在克罗恩病组、肠结核组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在克罗恩病组和肠结核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h17/IL-23免疫轴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组织中均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发病过程;但在蛋白水平尚难于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作出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IL-23 Th17/IL-23免疫轴 克罗恩病 肠结核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发武 卢放根 吴福全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研究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I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 目的研究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I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克隆细胞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A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建立了融合表达蛋白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显示各细胞克隆有较好的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核壳蛋白表达没有差异;16、32、48h时,pEGFP-WT、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病毒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与野毒株核壳蛋白相比,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凋亡因素可能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变异核壳蛋白 凋亡 HEPG2细胞
下载PDF
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德良 霍继荣 +1 位作者 吴小平 周芝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套扎-硬化-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66例EVB患者采用“夹心”联合法治疗,其中10例在首次内镜治疗中同时进行食管静脉造影检查术。间隔10~12d后重复1次... 【目的】探讨经内镜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套扎-硬化-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66例EVB患者采用“夹心”联合法治疗,其中10例在首次内镜治疗中同时进行食管静脉造影检查术。间隔10~12d后重复1次内镜治疗,直至静脉曲张消除。【结果】食管静脉造影检查显示,硬化剂在食管曲张静脉内滞留的时间超过30min。夹心法对活动性EVB止血成功率为100%(19/19),静脉曲张消除率93.4%(155/166),达到消除的平均治疗次数1.9次,所需平均时间18.8d,并发症发生率8.4%(14/166)。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期内静脉曲张复发率11.7%(7/60),再出血率13.3%(8/60)。【结论】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而有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 胃肠出血/治疗 结扎术 硬化疗法
下载PDF
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联用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伟峰 刘凌云 卢放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研究肠道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硫酸葡聚糖胺(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道菌群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肠道益生菌... 目的:研究肠道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硫酸葡聚糖胺(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道菌群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肠道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均可明显降低DAI的水平及结肠组织的MDA水平,疗效均优于或等于巴柳氮阳性治疗药物。治疗后,各益生菌治疗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用CMS-H003和合用组治疗后,丁酸梭菌菌数也有增加。以合用组小鼠粪便菌群更趋近于正常小鼠粪便菌群构成。而巴柳氮阳性治疗组对小鼠粪便的菌群菌数无明显影响。结论:口服肠道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可明显改善5/DSS诱导的Balb/c小鼠急性UC的一般表现及组织学损伤,两菌合用效果尤为明显。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逆转病态菌群是它们发挥治疗UC作用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有益菌种 小鼠 丙二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