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慧君 李昌琪 +1 位作者 徐军美 戴茹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及其定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50~250g,均施行后足切割手术。术后1h、6h、1d、3d各取6只大鼠行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分离脊髓和DRG进行免疫组化... 目的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及其定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50~250g,均施行后足切割手术。术后1h、6h、1d、3d各取6只大鼠行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分离脊髓和DRG进行免疫组化和双标免疫荧光检测BDNF。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后,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和DRG中BDNF水平上升(P<0.05)。而对侧腰段和胸段脊髓中BDNF水平均没有明显改变。升高的BDNF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而非星形胶质细胞或小胶质细胞。结论大鼠后足切割后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和DRG中BDNF表达上升,BDNF升高主要定位于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后足切割 疼痛 大鼠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重复应激对5-羟色胺耗竭大鼠海马皮质类固醇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建松 曹霞 +3 位作者 李凌江 李昌琪 王小平 张向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重复应激对5-羟色胺(5-HT)耗竭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GR)、盐皮质激素(MR)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按体重匹配原则将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5-HT耗竭组、5-HT耗竭应激组和对照组各12只。采用限制应激模型,5-HT耗竭组采用连续2d对氯苯... 目的研究重复应激对5-羟色胺(5-HT)耗竭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GR)、盐皮质激素(MR)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按体重匹配原则将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5-HT耗竭组、5-HT耗竭应激组和对照组各12只。采用限制应激模型,5-HT耗竭组采用连续2d对氯苯异丙胺(p-PCA)200mg/kg腹腔注射,非5-HT耗竭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对照;以免疫组化法比较海马各区GR/MR蛋白免疫反应性。结果应激组海马CA1、CA2、CA3、CA4区和齿状回(DG)GR免疫反应性分别高于对照组的CA1(P<0.05)、CA2(P<0.05)、CA3(P<0.01)、CA4(P<0.01)和DG(P<0.01),在5-HT耗竭组与对照组、5-HT耗竭组与5-HT耗竭应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各区MR灰度值在上述4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HT耗竭大鼠在重复应激中海马GR受体功能受到抑制,可能是5-HT水平低下个体对应激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应激相关障碍易感性增加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苯异丙胺 5-HT 应激 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下载PDF
边缘癫痫实验模型海马内突触体素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国良 肖波 +3 位作者 谢光洁 章蓓 李昌奇 伍校琼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0-223,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癫痫时突触体素 ( P38)在海马表达的时间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边缘癫痫模型 ,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不同时间点 P38免疫反应吸光度值。结果  P38免疫反应性在海马呈现两次高峰 :致痫后3~ 6h在海马门区及 CA3区 ... 目的 探讨癫痫时突触体素 ( P38)在海马表达的时间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边缘癫痫模型 ,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不同时间点 P38免疫反应吸光度值。结果  P38免疫反应性在海马呈现两次高峰 :致痫后3~ 6h在海马门区及 CA3区 P38短期升高 ,3 0~ 60 d CA3区呈现第 2次高峰。在内分子层 ,从第 7天开始直至第60天 P38呈进行性增多 ,且与 Neo-Timm染色结果相平行。结论 P38在海马第 2次表达增高 ,平行于苔藓纤维出芽 ,与自发性发作形成有关。急性期表达增高则与癫痫持续状态的产生与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体素 海马结构 匹罗卡品 颞叶癫痫 大鼠
下载PDF
SD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差异的内侧前额皮质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谌红献 叶敏捷 +3 位作者 王瑛 张瑞岭 郝伟 李昌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4-789,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30)和对照组(n=30)。建立大鼠吗啡CPP动物模型,根据吗啡处理后CPP值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偏爱组。其中高、低偏爱组大鼠进入以下研究。分别于末次注射后3 h,72 h和第14天处死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8只大鼠,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PFC脑区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er,D2R)mRNA和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mRNA的表达。结果: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的CPP预测试值无统计学差异(P=0.470);CPP训练后,末次注射后3 h、末次注射后72 h和第14天,高偏爱组的CPP值与预测试值的差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00)。mPFC的D2RmRNA灰度值:末次用药后3 h,72 h和第14天,高偏爱组(125.43±2.90-142.92±3.32)均高于低偏爱组(122.25±2.20-136.67±5.39)(P=0.000)。DATmRNA灰度值:末次注射后3 h,高偏爱组(157.00±3.55)高于低偏爱组(150.69±3.12)(P=0.000);在末次注射后72 h,高偏爱组(145.15±3.69)高于低偏爱组(138.84±3.99)(P=0.000);在末次注射后第14天,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及对照组的mPFC区DATmRNA灰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458)。结论:mPFC的D2RmRNA和DATmRNA低表达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精神依赖 条件性位置偏爱 易感性 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转运体
下载PDF
匹罗卡品致痫诱发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GAP-43mRNA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国良 肖波 +3 位作者 谢光洁 章蓓 李昌奇 伍校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 研究边缘系统癫痫发作后海马颗粒细胞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急、慢性癫痫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颗粒细胞GAP-43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颗粒细胞几乎不表达GAP-43mRNA,匹罗卡... 目的 研究边缘系统癫痫发作后海马颗粒细胞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急、慢性癫痫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颗粒细胞GAP-43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颗粒细胞几乎不表达GAP-43mRNA,匹罗卡品致病后6~12h颗粒细胞表达GAP-43mRNA增高,15~30d呈现第2次高峰。结论 成年大脑海马颗粒细胞在致痫后发生可塑性变化,GAP-43mRNA表达是癫痫大鼠大脑结构性重组(颗粒细胞苔藓纤维出芽)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相关蛋白-43 海马 匹罗卡品 原位杂交 癫痫
下载PDF
颞叶癫痫大鼠海马TrkB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国良 李昌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6,I002,共4页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发作大鼠海马TrkB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建立匹罗卡品(PILO)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致痫大鼠海马齿状回、CA3区及CA1区TrkB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发作大鼠海马TrkB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建立匹罗卡品(PILO)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致痫大鼠海马齿状回、CA3区及CA1区TrkB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PILO致痫后3-6h,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质、CA1、CA3区锥体细胞层TrkB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稍后TrkB蛋白表达也随之增高。第7-30d,TrkB mRNA及其蛋白在齿状、CA3区呈现第二次表达增强。结论:在癫痫发作早期,TrkB表达增强,提示其可能参与急性癫痫状态的发生;后期表达增强则可能参与了海马的可塑性反应而与慢性自发性发作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大鼠 海马 TRKB MRNA 蛋白表达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D大鼠吗啡依赖易感性差异与脑内5-羟色胺转运体和5-羟色胺1A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英文)
7
作者 谌红献 王瑛 +3 位作者 叶敏捷 张瑞岭 李昌琪 郝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6-783,共8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和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将大鼠分为高、低偏爱组,采用原位杂交对成瘾密切相关的3个脑区: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中脑腹...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和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将大鼠分为高、低偏爱组,采用原位杂交对成瘾密切相关的3个脑区: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内5-HT转运体和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在依赖和戒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大鼠依赖状态下,5-HT转运体mRNA的表达在mPFC,VTA,Nac 3个区域,高吗啡CPP组显著低于低吗啡CPP组,而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却相反,高吗啡CPP组显著高于低吗啡CPP组(P<0.05);在戒断状态时正好相反,5-HT转运体mRNA的表达在mPFC,VTA,Nac 3个区域,高吗啡CPP组显著高于低吗啡CPP组,而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却是高吗啡CPP组显著低于低吗啡CPP组(P<0.05)。结论:5-HT转运体和5-HT1A受体可能参与了大鼠吗啡易感性差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感性 吗啡依赖 5-羟色胺转运体 5-羟色胺1A受体 条件性位置偏爱
下载PDF
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GAP-43与TrkB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8
作者 李国良 肖波 +3 位作者 谢光洁 章蓓 李昌奇 伍校琼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受体TrkB基因在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匹罗卡品(PILO)致癎大鼠海马GAP-43及Trk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匹罗卡品致癫癎持续... 目的 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受体TrkB基因在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匹罗卡品(PILO)致癎大鼠海马GAP-43及Trk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匹罗卡品致癫癎持续状态后3~6小时,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CA_3区及CA_1区锥体细胞层Trk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在慢性期第7~30天,呈现第2次表达增强。致癎后6~12小时,正常状态下并不表达GAP-43的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其GAP-4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4小时~7天表达减少,在癫癎慢性期表达再次高于对照组。结论 GAP-43及TrkB是颞叶癫癎病理基础——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重要分子机制;BDNF对苔鲜纤维的作用部分是通过GAP-43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罗卡品 大鼠 颞叶癫痫 生长相关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差异的内侧前额皮质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叶敏捷 王瑛 +3 位作者 张瑞岭 谌红献 郝伟 李昌琪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8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1受体(D,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D2R和DAT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只和对照组30...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1受体(D,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D2R和DAT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只和对照组30只。建立大鼠吗啡CPP动物模型,根据吗啡处理后CPP值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偏爱组。其中高、低偏爱组大鼠进入以下研究。分别于末次注射后3h、72h和第14天各处死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8只,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PFC脑区D:RmRNA和DAT mRNA的表达。结果①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的CPP预测试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PP训练后,末次注射后3h、72h和第14天,高偏爱组的CPP值与预测试的差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1)。②mPFC的D2R mRNA灰度值:末次用药后3h、72h和第14天,高偏爱组[(125.43±2.90)-(142.92±3.32)]、低偏爱组[(122.25±2.20)~(136.67±5.39)],两两比较高偏爱组的D2R mRNA灰度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1);③DAT mRNA灰度值:末次注射后3h,高偏爱组灰度值(157.00±3.55)高于低偏爱组(150.69±3.12),差异有显著性(t=7.564,P=0.000);在末次注射后72h,高偏爱组灰度值(145.15±3.69)高于低偏爱组灰度值(138.84±3.99),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末次注射后第14天,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及对照组的mPFC区DATmRNA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PFC的D2R mRNA表达低下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mPFC的DAT mRNA表达低下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精神依赖 条件性位置偏爱 易感性 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转运体
原文传递
大鼠伏隔核多巴胺D2受体及转运体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敏捷 王瑛 +3 位作者 张瑞岭 谌红献 郝伟 李昌琪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不同易感性的大鼠脑伏隔核多巴胺D2受体(D2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水平。方法将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抽取30只作为对照组,余130只为吗啡组。对吗啡组在预测试后建立吗啡CPP模型。根据... 目的探讨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不同易感性的大鼠脑伏隔核多巴胺D2受体(D2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水平。方法将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抽取30只作为对照组,余130只为吗啡组。对吗啡组在预测试后建立吗啡CPP模型。根据CPP值[以末次CPP测评时大鼠在伴药侧(大鼠注射吗啡后放入该侧,吗啡剂量从5mg·kg^-1·次^-1开始逐渐增加,第10天为50mg·kg^-1·次^-1)的停留时间减去预测试在该侧停留的时间]将吗啡组大鼠按比例分为高(26只)、中(78只)、低偏爱组(26只),其中高、低偏爱组(每组大鼠死亡各2只)分别于吗啡末次注射(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后3h、3d和14d分别处死大鼠(每组各8只),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伏隔核D:R和DAT的灰度值(阳性区域的强弱与灰度值呈反比),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预测试3组CP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吗啡注射后3h、戒断后3d和14d,高偏爱组CPP值[分别为(507±108)s、(524±113)s、(483±60)s]均长于低偏爱组[分别为(100±74)s、(166±86)s、(149±89)s;P:0.000]和对照组[分别为(97±111)s、(39±26)s、(-4.9±140.1)s;P=0.000]。(2)上述各时点高偏爱组D:RmRNA灰度值(131±3、122±5、119±5)均高于低偏爱组(125±4、117±8、114±5)和对照组(111±6、107±7、106±3;P〈0.01);高偏爱组DATmRNA灰度值(161±5、143±4、134±6)亦高于低偏爱组(156±5、139±3、130±4)和对照组(120±4、126±7、129±4;P〈0.01)。结论大鼠吗啡CPP易感性高可能与伏隔核的D2R及DAT表达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依赖(心理学) 疾病易感性 受体 多巴胺D2 多巴胺质膜转运蛋白质类 伏隔核 条件性位置偏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