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优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期42-42,6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47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浆Hcy水平明...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47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下降(P<0.05)。高水平Hcy为心肌梗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检查血浆Hcy水平可为诊断心肌梗死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庚许 邹红 +3 位作者 黄江 谢鎏晖 汤建武 荣惠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5期19-21,共3页
近年来,心律失常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患者产生心律失常症状的因素较多,患者结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并发心律失常。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表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后,应进行相应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临... 近年来,心律失常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患者产生心律失常症状的因素较多,患者结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并发心律失常。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表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后,应进行相应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促进患者病情快速痊愈,从根本上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因此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在掌握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严格遵循相关治疗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加大对患者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的监测力度。本文主要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 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45例临床观察
3
作者 徐庚许 蔡剑玲 +1 位作者 肖文杰 黄春平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初始以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必要时重复1~2个初始量,继以1mg/min静脉维持6h,6h以后0.5mg/min。结果44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初始以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必要时重复1~2个初始量,继以1mg/min静脉维持6h,6h以后0.5mg/min。结果44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死亡,除3例注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静脉炎外,未见低血压,心功能恶化以及致严重心律失常等副作用。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快速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VT)
下载PDF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黎志勇 蔡剑玲 谢鎏晖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三联抗血小板方法(盐酸替罗非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实验组)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联抗血... 目的研究三联抗血小板方法(盐酸替罗非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实验组)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48h和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包括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小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大出血并发症均未发生;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无特殊变化。结论三联抗血小板治疗ACS能进一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而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夜间高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黎志勇 蔡剑玲 +5 位作者 徐庚许 何月英 黄英德 叶朝阳 黄春平 汤建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6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Coronary arteriography)的患者180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125/75 mm Hg[1],分为两...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Coronary arteriography)的患者180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125/75 mm Hg[1],分为两组,观察组(夜间平均血压≥125/75 mm Hg)和对照组(夜间平均血压<125/75 mm Hg)。根据CAG检查结果,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率、血管支数及其狭窄积分。结果夜间高血压患者较夜间血压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明显增加,且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结论夜间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且与夜间高血压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夜间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江 蔡剑玲 +1 位作者 汤建武 谢鎏辉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9X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15例CTO介入治疗的情况,临床诊断陈旧性心梗13例(其中10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15例CTO介入治疗的情况,临床诊断陈旧性心梗13例(其中10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13例,双支病变2例;15例完全闭塞血管共15支,其中左前降支6例,左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TO后,即经桡动脉应用BMW导丝、PT-Graphix导丝、Cross wire导丝和over-the-wire球囊对慢性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术。结果:14例(93.3%)获得成功,植入支架27枚。1例未成功者为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失败原因为导丝未通过病变或进入假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5±0.6)d。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局部血管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治疗CT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下载PDF
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横纹肌溶解症2例
7
作者 黎志勇 徐庚许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1 病例介绍例 1,男,67岁。因胸闷胸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lOd于2010年6月23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患者于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胸闷、胸前区疼痛.以胸骨中段为甚。呈紧缩感,与活动无关。近lOd来,发作次数较前频繁,且持续时间较前长,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辛伐他汀 发热
下载PDF
经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8
作者 李惠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比较经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1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组59例,即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组56例,即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 目的比较经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1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组59例,即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组56例,即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的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患者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股动脉穿刺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桡动脉 股动脉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肖文杰 蔡剑玲 徐庚许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3期401-402,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硐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5例心功能Ⅱ~Ⅲ级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及改善心律失常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600mg/d,共7d,继之400mg/d,共7d... 目的观察胺碘硐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5例心功能Ⅱ~Ⅲ级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及改善心律失常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600mg/d,共7d,继之400mg/d,共7d,然后200mg/d维持,观察终点为心功能改善情况、室性心律失常恶化、心脏猝死,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记录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X线胸片、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8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治疗组为2.9%,对照组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硐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
下载PDF
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黎志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5期816-817,共2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变化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多巴酚丁胺 心力衰竭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击复律后并发脑栓塞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庚许 蔡剑玲 黄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1-741,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农民,主因反复发作心悸3年余,再发并持续3d于2013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发作心悸,每次持续数分钟至1h,突发突止,自行缓解。此次于3d前劳动时突发心悸,呈持续性,感胸闷不适,无气急、胸痛和... 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农民,主因反复发作心悸3年余,再发并持续3d于2013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发作心悸,每次持续数分钟至1h,突发突止,自行缓解。此次于3d前劳动时突发心悸,呈持续性,感胸闷不适,无气急、胸痛和晕厥,当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给予心律平、异搏定、胺碘酮等治疗,患者未复律。既往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入院时体检:BP 86/64 mmHg(1 mmHg=0.133kPa),P182次/min,R25次/min,全身皮肤湿冷,两肺未闻及哕音,心率182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PS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脑栓塞
原文传递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文杰 蔡剑玲 徐庚许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70-671,共2页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需行心包穿刺来解除心包压塞。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患者极易因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损伤、心包填塞等死亡,或导致气胸等严重并发症[1],其致命性并发症可高达10%~20%,制约着临床工作开展。...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需行心包穿刺来解除心包压塞。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患者极易因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损伤、心包填塞等死亡,或导致气胸等严重并发症[1],其致命性并发症可高达10%~20%,制约着临床工作开展。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推荐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我院2008年8月—2010年7月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的方法治疗心包积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穿刺术 引流 二维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特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及防止策略
13
作者 肖文杰 蔡剑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93-594,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发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危及人体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典型的AMI在临床上诊断并不难,但部分不典型的AMI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 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发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危及人体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典型的AMI在临床上诊断并不难,但部分不典型的AMI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漏诊,失去最佳治疗时期。现将我院收治的AMI误诊情况及防止误诊的策略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防止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