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喜华 邓尔倚 +3 位作者 梁丽萍 霍英 何影 邱玉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索疼痛控制护理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 76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 目的探索疼痛控制护理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 76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77、9.960、19.565、33.827,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8±2.3)周短于对照组(16.5±2.6)周,护理满意度(94.3±6.2)分高于对照组(88.7±7.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采用疼痛控制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减轻疼痛感,建构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控制护理 创伤性骨折 视觉模拟评分法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2
作者 吴玲玲 陈劲 +4 位作者 张木春 陈芳 邓尔倚 陈瑜婷 李小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究与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两组均连续护理1个月。对比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术后疼痛评分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IM评分均升高;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股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玲玲 陈瑜婷 +1 位作者 张木春 陈水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80例股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临床护理路径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临... 目的探究与分析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80例股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临床护理路径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3 d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血浆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股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劲 钟华 +4 位作者 肖刚 梁波 李德强 郑荣 阮国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720-721,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37例采用锁定接骨板(LCP)内固定,38例采用扩髓髓内针(RIN)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功能评价情况。结果与LCP组相...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37例采用锁定接骨板(LCP)内固定,38例采用扩髓髓内针(RIN)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功能评价情况。结果与LCP组相比,RIN组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75例均获得随访,RIN组随访时间8-15(12.5±2.5)个月,LCP组随访时间为9-14(11.5±1.5)个月。根据Flynn功能评价表评定疗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 RIN与LCP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均疗效显著,而RIN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的优点,可以作为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接骨板 扩髓髓内钉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宁 陈劲 +4 位作者 钟华 阮国强 郑荣 梁波 马肃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3-07~2016-05期间收治的3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Schazker分型为Ⅴ、Ⅵ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试验...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3-07~2016-05期间收治的3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Schazker分型为Ⅴ、Ⅵ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试验组术前使用Mimics软件处理骨折CT扫描数据后打印与实体1∶1大小的胫骨平台骨模型,根据骨模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复位方法及内固定物。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The Hospital for Specical Surgery Knee-ralting Score,HSS)、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 38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6(14.5±2.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2.4±11.2)min、(126.5±9.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39)ml、(302±49)ml,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HSS评分为(91.3±2.8)分、(90.1±3.6)分;SF-36评分(89.1±5.6)分、(90.7±7.8)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皮微创置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波 陈劲 +4 位作者 陈广谋 蔡家尚 张华明 赵宁 阮国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222-225,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置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50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全部...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置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50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全部为经皮微创行单纯耻骨支置空心钉内固定或骶髂螺钉内固定,或耻骨支空心钉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室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并比较术后患者Matta及Majeed功能评分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68.42±18.23)min、术后住院时间(10.56±2.11)d,比对照组手术时间(89.38±20.17)min,术后住院时间(17.69±3.27)d更短,且术中出血量(45.19±5.63)mL相比对照组(260.28±23.59)更少;研究组Matta优良率96.00%及Majeed评分优良率88.0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置钉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降低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提高Matta及Majeed评分,促进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eB/C型骨盆骨折 经皮置钉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 微创手术 骨盆骨折
下载PDF
钛制弹性髓内钉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荣 杨柳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2818-2819,共2页
目的:比较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新鲜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简单型和楔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重建钢板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 目的:比较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新鲜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简单型和楔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重建钢板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方法,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优良率)和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简单型和楔型)具有创伤小、疗程短和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制弹性髓内钉 重建钢板 移位型 锁骨中段骨折 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Sanders CT分型个性化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3
8
作者 钟华 陈劲 +4 位作者 李建炜 陈广谋 阮国强 黄艳 岑怡彪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Sanders CT分型个性化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和廉江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传统手术组)...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Sanders CT分型个性化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和廉江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传统手术组),18例行3D打印辅助Sanders CT分型个性化手术(个性化手术组)。个性化手术组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1∶1的骨折实物模型,标记骨折线,结合冠状位和轴位CT影像进行Sanders CT分型,确定需要恢复的跟骨长度、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辨认关节面碎骨块移位情况,据此制定手术方案,行外侧或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拍摄跟骨侧位X线片,测量跟骨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按踝关节Kofoed评分标准评估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结果 36例患者获随访10~12个月(平均10.5个月)。传统手术组、个体化手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5±25)min和(14±4)d、(58±9)min和(14±3)d,后者手术时间更短(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跟骨X线片各测量指标个性化手术组更佳(P<0.05)。传统手术组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或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后痊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传统手术组、个性化手术组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79±12)分和11/18、(93±14)分和17/18,个性化手术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数字骨科技术重建跟骨骨折模型并打印1:1骨折实物模型,可在模型上标记骨折线、清晰辨认移位关节面骨折块并辅助进行Sanders CT分型,制订个性化手术方案;3D打印辅助Sanders CT分型个性化手术能够减少实际手术操作时间,获得对跟骨关节面的良好复位,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跟骨关节内复杂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 SANDERS CT分型
下载PDF
微创钢板接骨技术下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劲 钟华 +5 位作者 马肃霜 肖刚 梁波 李德强 阮国强 郑荣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比较在微创钢板接骨(MIPPO)技术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和动力加压钢板(D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LCP组和DCP组,每组34例。在MIPPO技术下闭合复位后,分别经皮插入LCP、DCP进行内固... 目的比较在微创钢板接骨(MIPPO)技术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和动力加压钢板(D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LCP组和DCP组,每组34例。在MIPPO技术下闭合复位后,分别经皮插入LCP、DCP进行内固定,评价临床效果,功能评估按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6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2.5个月。DCP组1例钢板断裂,行二次手术治疗;2例出现愈合延迟。LCP组和DCP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Johner-Wruhs评分优于DCP组(Hc=4.088,P〈0.05)。结论 MIPPO技术下LCP应力遮挡效应较小,骨膜血运破坏较少,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PO 胫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股骨内侧髁足迹中位点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劲 钟华 +5 位作者 肖刚 张木春 阮国强 郑荣 黄艳 岑怡彪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经股骨内侧髁足迹中位点定位股骨隧道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3~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经股骨内侧髁足迹中位点定位股骨隧道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2.5岁。关节镜下清理后交叉韧带残端显露足迹,离子刀标计出足迹的前外侧束与后内侧束之间中点,后叉股骨隧道定位器定位于足迹中点,钻取股骨隧道,采用单束异体胫前肌腱或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端采用悬吊钢板或界面螺钉,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术后采用 Lysholm 和 IKDC 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Lysholm 评分由术前的(63.08±4.56)分提高到术后1年(93.43±3.35)分;IKDC 评分由术前的(46.8±5.4)分提高到术后1年(87.5 ± 2.9)分,无重建失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经股骨内侧髁足迹中位点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并配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具有创伤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韧带重建
下载PDF
微创钢板接骨术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智敏 钟华 +2 位作者 胡娟 崔立兴 李舜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廉江市人民医院和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8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 例采用...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廉江市人民医院和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8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 例采用MIPPO 技术(MIPPO组),36 例行ORIF 治疗(ORIF 组),两组钢板均选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采用肩关节Neer 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6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4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5 个月。MIPPO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ORIF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RIF 组1 例术后感染行二次手术治疗,2 例术后半年出现肱骨头坏死;两组均未出现皮肤坏死、神经功能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断裂并发症。术后1 年随访时MIPPO 组和ORIF 组Neer 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30/32)和75%(2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而言,MIPPO较之ORIF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阮国强 陈劲 +4 位作者 肖刚 钟华 梁波 马肃霜 赵宁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系统探讨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手术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本组患者临床手术要点及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年,根据Matta关节功能评分,44例优,1... 目的系统探讨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手术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本组患者临床手术要点及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年,根据Matta关节功能评分,44例优,10例良,2例差,优良率为96.43%;术后有1例出现局部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手术治疗,必须做好术前各项处理,这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条件,同时要确保骨折复位质量,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髋关节脱位 手术
下载PDF
围手术期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玲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3期5099-5100,共2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生活质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収治的9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 目的探究与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生活质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収治的9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骨搬运技术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国强 陈劲 +2 位作者 钟华 李建炜 肖刚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2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和感染骨不连病例应用骨搬运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12例四肢大段骨缺损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2例;创伤性骨缺损7例,感染性骨不连5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3岁;创伤...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和感染骨不连病例应用骨搬运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12例四肢大段骨缺损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2例;创伤性骨缺损7例,感染性骨不连5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3岁;创伤性骨缺损4~15cm,平均7cm.术前常规拍摄患肢X线正侧位片,骨缺损长度以彻底清除后实际测量值为准.待创面感染控制后采用骨搬运技术恢复骨缺损长度及患肢功能.功能评估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通过8~18(11±3.9)个月的随访,12例病例骨搬运肢体全部存活,1例存在针道感染,及时予以换药和抗生素治疗后控制感染,无成角畸形和骨不连,无感染复发病例.综合评分标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3~86(75.4±6.3)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74~83(76.6±5.7)分和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77~86(81±3.9)分.患肢长度延长5.7~11.0(6.8±4.1)cm,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骨搬运技术可有效促进创面恢复,对于肢体长度和功能活动的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搬运 骨延长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宁 范晓敏 +4 位作者 陈劲 梁波 郑荣 阮国强 张华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6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8)和...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术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36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其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胫骨平台塌陷、移位等并发症。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及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复杂型距舟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阮国强 陈劲 +4 位作者 肖刚 钟华 梁波 马肃霜 赵宁 《微创医学》 2016年第4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型距舟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治疗53例复杂型距舟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根据骨折脱位分型在C臂X线机引导下实施相应的内固定手术,在复位满意后,对合并软组织伤进行有效处理。做好术后抗... 目的探讨复杂型距舟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治疗53例复杂型距舟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根据骨折脱位分型在C臂X线机引导下实施相应的内固定手术,在复位满意后,对合并软组织伤进行有效处理。做好术后抗感染、功能恢复训练等工作。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随访(4.1±0.5)个月,优19例(35.8%),良28例(52.8%),可4例(7.5%),差2例(3.8%),优良率为88.7%(47/53)。术后手术切口感染1例,治疗后治愈。结论复杂型距舟关节骨折脱位通过积极有效的手术,进行解剖复位,可最大限度保证血运,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舟关节 骨折脱位 手术
下载PDF
探究重建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地位与治疗作用
17
作者 阮国强 陈劲 +2 位作者 肖刚 钟华 梁波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重建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地位与治疗作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67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是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均采用重建锁定接骨钢板法进行治疗,分析本次... 目的:探讨重建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地位与治疗作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67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是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均采用重建锁定接骨钢板法进行治疗,分析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经X片显示骨折复位效果良好,固定效果佳,67例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为8—15天,平均愈合时间为11.6±2.2天,骨折愈合时间7~13周,平均愈合时间为8.6±1.8周;对患者的肩功能进行评定,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2.6%。结论:重建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大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锁定接骨钢板 复杂肩胛骨骨折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刚 《海峡药学》 2015年第7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活血通脉汤,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活血通脉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下肢深层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T、APTT、D-D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84±0.63)s、(26.15±4.18)s、(0.11±0.26)mg·L-1、(315.61±41.26)×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脉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患者高凝血水平,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活血通脉汤 深层静脉血栓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67例股骨干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玲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优质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3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67例,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优质护理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4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6.4... 目的探究与分析优质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3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67例,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优质护理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4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积极优质护理不仅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可降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股骨干骨折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混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肠镜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柳 曹殿青 +1 位作者 郑荣 杨婉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601-3603,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肠镜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门诊无痛肠镜治疗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单纯丙泊酚注射液)和观察组(每毫升丙泊酚注射液含右美托咪定1.25μg),每组各30例。记录患者给药前后的生命征、丙泊酚用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肠镜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门诊无痛肠镜治疗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单纯丙泊酚注射液)和观察组(每毫升丙泊酚注射液含右美托咪定1.25μg),每组各30例。记录患者给药前后的生命征、丙泊酚用量、肠镜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注射痛发生例数、疼痛评分和术后满意度。比较两组丙泊酚注射痛、使用剂量及麻醉质量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注射前后血压、血氧饱和度、肠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给药前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给药后观察组心率显著降低,且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发生率、疼痛严重程度及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混合使用在无痛肠镜诊疗中是安全可行的,右美托咪定不需预注,缩短麻醉时间,利于门诊工作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可行性 门诊肠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