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复合辅酶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瑜珍 郑凯特 +2 位作者 陈冰 曾斯璐 陆海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复合辅酶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患者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 目的探讨注射用复合辅酶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患者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注射用复合辅酶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并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疼痛延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疼痛延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血浆黏度和H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情况、治疗满意度以及疾病认识程度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情况、治疗满意度以及疾病认识程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曲美他嗪比较,注射用复合辅酶与曲美他嗪联用对心绞痛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疼痛时间,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具有较高的心绞痛量表评分,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复合辅酶 曲美他嗪 心绞痛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自血穴位注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瑜珍 黄承智 +2 位作者 周涓 陈冰 陆海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7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在支气管哮喘(BA)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B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和多索茶碱静脉...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在支气管哮喘(BA)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B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和多索茶碱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和血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并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哮喘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和血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内的复发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BA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气道的应激反应,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复发,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多索茶碱 自血穴位注射法 联合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药学干预对农村慢性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3
作者 杨瑜珍 郑凯特 +2 位作者 杨帆 曾博斯 陈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10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农村慢性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心内科出院的农村地区慢性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根据疾病相关管理要求进行监控)、观察组40例(在常规监...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农村慢性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心内科出院的农村地区慢性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根据疾病相关管理要求进行监控)、观察组40例(在常规监控基础上+药学干预),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后3个月、12个月服药依从性差异,观察两组疾病干预效果,统计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12个月用药依从性分别为72.50%、85.00%,高于对照组的22.5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效果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依从性 农村 慢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