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认真抓好农村小学教育工作
1
作者 吴超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32-36,共5页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建立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生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们滁县地区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粮食...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建立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生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们滁县地区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粮食产量从一九七九年的28.4亿斤上升到一九八二年的43.32亿斤,人均收入从一九七九年的131元上升到一九八二年的330元.大包于责任制带来的农业生产上的大变革,对小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村经济搞活了,农民生活富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教育工作 办学形式 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 调整和改革 民办教师 小学教育 教学责任
下载PDF
試談形象思維
2
作者 江德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45-47,53,共4页
毛主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作家在从事文艺创作过程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它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四人帮”出于炮制反革命阴谋文艺的需要,以政治代替文艺,以普遍代替特殊,断然否... 毛主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作家在从事文艺创作过程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它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四人帮”出于炮制反革命阴谋文艺的需要,以政治代替文艺,以普遍代替特殊,断然否定形象思维。他们还通过一篇错误文章绐形象思维扣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生活 深入生活 形象思维 客观事物 人物形象 典型形象 生活素材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逻辑思维 认识论
下载PDF
工厂化人工海水繁殖河蟹成功
3
作者 朱力 《渔业机械仪器》 1979年第1期F002-F003,共2页
河蟹——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水产珍品之一,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为国内外市场所欢迎。但河蟹自然繁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为了实行人工繁殖,我国水产战线的科研人员和工人曾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安徽省滁县河蟹人工海水育苗试验... 河蟹——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水产珍品之一,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为国内外市场所欢迎。但河蟹自然繁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为了实行人工繁殖,我国水产战线的科研人员和工人曾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安徽省滁县河蟹人工海水育苗试验小组,几年来坚持试验,采取工厂化方式,成功地进行了河蟹人工海水育苗,这将为河蟹养殖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人工海水 工厂化 自然繁殖 肉味 育苗试验 水产 成功 中国 市场
下载PDF
听听老支书的意见——嘉山县张八岭公社蒋岗大队走访记
4
《农业经济丛刊》 1981年第1期38-43,共6页
包产到户,在贫困落后的社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已经为许多地方的实践所证明。但是,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生产水平较高的社队,是否也可以搞包产到户呢?安徽省嘉山县张八岭公社蒋岗大队可以作出一个很好的回答。蒋岗大队,在津浦线张八岭车... 包产到户,在贫困落后的社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已经为许多地方的实践所证明。但是,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生产水平较高的社队,是否也可以搞包产到户呢?安徽省嘉山县张八岭公社蒋岗大队可以作出一个很好的回答。蒋岗大队,在津浦线张八岭车站附近的一片丘陵起伏的地方,全大队只有5个生产队,102户,508人,1,136亩耕地,生产以水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产到户 张八岭 生产队 拖拉机 社员 大队 贫困落后 水稻 公社 增产效果
原文传递
朱元璋与凤阳歌
5
作者 白振亚 《明史研究》 1991年第1期204-207,共4页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这首五六百年在东南一带妇孺皆知的花鼓词,一种'朱皇帝造成了凤阳十年九荒'的偏见,深深地烙入了人们的脑海,成为一种违背事实的谬误。其实,和历...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这首五六百年在东南一带妇孺皆知的花鼓词,一种'朱皇帝造成了凤阳十年九荒'的偏见,深深地烙入了人们的脑海,成为一种违背事实的谬误。其实,和历史上所有的封建帝王相比,朱元璋算是一个比较突出,功大于过的卓越人物。因此,本文试从'凤阳歌'的起源和流传,朱元璋对家乡的功过诸方面加以分析,试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人们一个真实的'朱皇帝'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帝王 凤阳府 凤阳新书 明初 临淮县 明皇陵碑 《明实录》 八卫 《明史》 嘉山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