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乡建何以持续:箬溪国际艺术村探索路径——访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建朋
1
作者 姜志燕 周建朋(图) 《中华民居》 2024年第2期8-19,共12页
箬溪国际艺术村原名上日川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山明水媚,千百年来保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气质。生发于山林和晨雾的楠溪是楠溪江的支流,穿村而过,因两岸曾长满茂盛碧绿的箬竹,当地先祖便将之改名为箬溪。2015年,乡贤周建朋返... 箬溪国际艺术村原名上日川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山明水媚,千百年来保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气质。生发于山林和晨雾的楠溪是楠溪江的支流,穿村而过,因两岸曾长满茂盛碧绿的箬竹,当地先祖便将之改名为箬溪。2015年,乡贤周建朋返乡创业,以艺术点亮乡村,谱写了一系列动人故事,带动村庄朝国际艺术村的方向发展。如今,以清澈的溪流为界,一衣带水,两岸各有美好:南岸是充满文艺气质的艺术区,空间林立,常年举办各种艺术活动,有着在水一方的优雅;北岸为生活休闲区,人群络绎不绝,烟火气满满。各种人群因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汇聚于此,形成了“箬溪国际艺术村人”这个新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水一方 浙江省温州市 返乡创业 世外桃源 箬溪 楠溪江 休闲区 永嘉县
原文传递
挪用、迁移与互识:在中国绘画中找寻另一面镜子
2
作者 周建朋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152-160,共9页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绘画的西传与西方文化的自我反思形成了共鸣,中国绘画因此成为欧洲反思自身的一面镜子。欧洲观者基于西方绘画的标准,挪用并解读中国绘画形式,这种跨文化的解读虽然存在误读,却也激发了欧洲画家的艺术创新。在文化创...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绘画的西传与西方文化的自我反思形成了共鸣,中国绘画因此成为欧洲反思自身的一面镜子。欧洲观者基于西方绘画的标准,挪用并解读中国绘画形式,这种跨文化的解读虽然存在误读,却也激发了欧洲画家的艺术创新。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误读和吸收成为欧洲推动创新的动力,而这些创新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又反作用于原文化主体。随着汉学研究的深入,欧洲观者开始从中国文化的内部视角理解中国绘画,这一转变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的发展。在文化艺术交流的复杂循环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实现文化互识对于有效促进文化交流和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跨文化传播中的开放态度和审美互识是推动文化交流与创新的核心因素。尽管存在“误读”,但这一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绘画在西方的传播与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欧洲汉学 文化传播 交流互鉴
下载PDF
20世纪初欧洲汉学研究的美术史学史意义
3
作者 周建朋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20世纪初,欧洲汉学中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它不仅开创了在现代学科体系内以中国绘画作为研究对象,还改变了中国美术的著录和点评画作的传统。20世纪初欧洲汉学研究机构、期刊等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大量汉学大... 20世纪初,欧洲汉学中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它不仅开创了在现代学科体系内以中国绘画作为研究对象,还改变了中国美术的著录和点评画作的传统。20世纪初欧洲汉学研究机构、期刊等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大量汉学大师的涌现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欧洲政治对汉学的重视使得汉学在20世纪初期的欧洲获得长足发展,进而使得中国美术史研究趋于多元化,为中国美术史学史的健康发展做好了准备,最终生成了丰富的中国美术研究生态图景,也为中国美术史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更加概括的可能性空间和丰富的研究范式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美术史学史 中国绘画 欧洲汉学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各美其美与天下大同——艺术乡村中的跨文化艺术交流
4
作者 周建朋 《中华书画家》 2021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如何将文化交流的命题延伸至实践维度中?中西艺术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在哪里,关于它的研究又应走向何处?对于上述问题,我最先想到的是费孝通的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的艺术与文化各有特色,但最终要... 如何将文化交流的命题延伸至实践维度中?中西艺术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在哪里,关于它的研究又应走向何处?对于上述问题,我最先想到的是费孝通的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的艺术与文化各有特色,但最终要面对的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交流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实践维度 艺术与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美其美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欧洲中国绘画贸易的文化进路与策略——以卢芹斋、齐蒂尔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建朋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3,共7页
20世纪初的欧洲开始逐渐呈现出从"日本主义"向"中国热"的转变,对包括绘画在内的中国文化关注度不断提高。在此情形下贸易作为欧洲获得中国绘画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利益的诱导下中国绘画经营者往往会... 20世纪初的欧洲开始逐渐呈现出从"日本主义"向"中国热"的转变,对包括绘画在内的中国文化关注度不断提高。在此情形下贸易作为欧洲获得中国绘画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利益的诱导下中国绘画经营者往往会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并以更积极的姿态来推动中西文化的沟通与对话,故而在其商业性质的背后潜藏着更多的文化属性。在文化交流的视阈下观照20世纪初欧洲的中国绘画贸易,梳理出以卢芹斋和齐蒂尔各自代表的中国绘画贸易的两条不同文化进路,分析两者在经营绘画所属时代的古与今和对西方的中国美术史学术体系的填充与建构等方面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同时总结其中体现出的经营之道与实现文化交流的策略之共通处,以期实现对20世纪初欧洲中国绘画贸易在抽象的文化层面上认识之加深,并为当今中国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传播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卢芹斋 齐蒂尔 中国绘画贸易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中国绘画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潮流——从“日本主义”到“中国热”的转向
6
作者 周建朋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0,共8页
18世纪欧洲“中国热”潮流风行,具有广泛覆盖性和普遍性,从王宫贵族至于市井平民都具有极大的兴趣。在20世纪初东西文化交流的又一盛期,所兴起的“中国热”,在关注中国文化的对象、层次和方式上都从风行的“日本主义”向中国绘画的关注... 18世纪欧洲“中国热”潮流风行,具有广泛覆盖性和普遍性,从王宫贵族至于市井平民都具有极大的兴趣。在20世纪初东西文化交流的又一盛期,所兴起的“中国热”,在关注中国文化的对象、层次和方式上都从风行的“日本主义”向中国绘画的关注潮流转向。对彼时历史语境及文化缘由进行反观,有助于认识中西文化的交流条件和传播效应。本文从中国绘画向欧洲的流向和收藏体系、“日本主义”对欧洲中国绘画接受的催化作用、从“日本主义”转向对中国绘画的关注三个方面探讨20世纪初中国绘画在欧洲的传播和接受潮流。文章认为考察20世纪初西方对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艺术品的热情,分析其中种种特点与客观条件,对深入把握中国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吸取其中的教训,发扬其中的经验,可为当今中国文化国际交流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中国绘画 收藏 汉学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其实你小看了中华匠人
7
作者 周建朋 《全国新书目》 2022年第2期88-93,共6页
在人类文明史上,或许很多人关注的是那些显赫的科学家、发明家、历史学家等,但很少有人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最为平凡的劳动者——工匠。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中华工匠就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群体,不仅仅是史学家对工匠“集体失声”,还... 在人类文明史上,或许很多人关注的是那些显赫的科学家、发明家、历史学家等,但很少有人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最为平凡的劳动者——工匠。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中华工匠就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群体,不仅仅是史学家对工匠“集体失声”,还有艺术家和士大夫也漠视工匠群体,自然也很少有人把工匠当作科学家或发明家一样看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底层 工匠 发明家 士大夫 历史学家 群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