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不同电压对CT肺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尹晓霞 张振明 +4 位作者 董险峰 李立强 曾凡学 杜小蕊 王海滨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1期1389-1393,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不同电压对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高度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拟行CTPA明确诊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造影剂、电压不同。A组电压... 目的:观察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不同电压对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高度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拟行CTPA明确诊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造影剂、电压不同。A组电压为12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B组电压为10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C组电压为80 kV,造影剂剂量为30 mL。3组均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设置管电流,其他参数一致。对比各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B、C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均明显高于A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均明显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能达到3~6分,且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扫描后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扫描长度与剂量长度之积及有效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扫描条件比较,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低管电压(80 kV)扫描条件下行CTPA检查可在明显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造影剂 管电压
下载PDF
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立强 张振明 +4 位作者 董险峰 尹晓霞 曾凡学 杜小蕊 王海滨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2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5)和小剂量组(n=45),常规组行常规模式(120 kV,5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小剂量组行低管电压小剂量对比剂(80 k...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5)和小剂量组(n=45),常规组行常规模式(120 kV,5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小剂量组行低管电压小剂量对比剂(80 kV或100 kV,3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CT值和SNR在两组肺动脉主干和右肺S10段肺动脉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NR在两组肺动脉主干和右肺S10段肺动脉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肺S1段肺动脉中,常规组的CN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分析有着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65,P<0.001)。常规组CTDIvol、DLP、ED值分别为(8.89±1.96)mGy、(296.5±78.4)mGy·cm、(4.45±1.76)mSv,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3.12±0.68)mGy、(99.6±17.3)mGy·cm、(1.09±0.27)mSv(P<0.05),小剂量组的ED值相比常规组降低约76%。结论: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应用于CTPA中是可行的,在获取满足诊断需求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提高检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血管成像 低管电压 对比剂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迭代算法不同管电压对肺栓塞患者肺动脉CT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振明 董险峰 +4 位作者 李立强 尹晓霞 曾凡学 杜小蕊 王海滨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6期21-2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迭代算法不同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以选取最佳管电压,在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根据患者肺动脉CT成像(CTPA)检查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低管电压组(80... 目的:通过对比迭代算法不同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以选取最佳管电压,在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根据患者肺动脉CT成像(CTPA)检查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低管电压组(80 kV,30例)、中管电压组(100 kV,30例)和高管电压组(120 kV,30例),对比3组患者CTPA图像质量中肺动脉CT值、肺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以及辐射剂量中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3组图像质量中的肺动脉CT值、肺动脉噪声、SNR、CNR和主观评价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辐射剂量对比中,低管电压组CTDIvol、DLP和ED分别为(3.60±1.50)mGy、(134.00±15.00)mGy·cm和(1.44±0.31)mSv,均低于中管电压组和高管电压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07,F=875.308,F=178.492;P<0.05)。结论:CTPA所用管电压与检查时所用辐射剂量之间密切相关,CTPA检查时当管电压为80 kV时,可确保获取诊断的CTPA图像质量,并可满足临床诊断降低辐射剂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迭代重建算法 管电压 肺动脉CT(CTPA) 成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曾凡学 张振明 +4 位作者 董险峰 李立强 尹晓霞 杜小蕊 王海滨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5例高度怀疑为PE患者,根据CTPA检查时所用对比剂(非离子型碘普罗胺Ultravist 370)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和小剂量组(30例)。... 目的:分析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5例高度怀疑为PE患者,根据CTPA检查时所用对比剂(非离子型碘普罗胺Ultravist 370)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和小剂量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CTPA检查模式,注射对比剂50 ml,管电压120 k V;小剂量组对比剂为30 ml,管电压为80 k V。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并对比诊断效能。结果: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均略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满足诊断需要,评分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小剂量组扫描后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t=2.175,t=2.106;P<0.05)。常规组和小剂量组诊断PE的特异度分别为92.31%和85.00%,灵敏度分别为77.78%和90.00%,准确度分别为88.57%和8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能够获得满足PE诊断基本需求的图像质量,诊断效能好,且可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与辐射剂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对比剂 CT肺动脉造影(CTPA) 肺动脉栓塞(PE)
下载PDF
不同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滨 李立强 +4 位作者 张振明 尹晓霞 曾凡学 杜小蕊 董险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4期3441-3444,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多排螺旋CT扫描,其中对照组男20例、...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多排螺旋CT扫描,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9.98±10.03)岁,选择常规剂量(6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0.49±10.06)岁,选择小剂量(3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对比两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CT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CT容积剂量、剂量长度积及有效剂量[(5.42±1.03)mGy、(112.98±20.45)mGy·cm、(2.30±0.32)mSv]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1.14±2.16)mGy、(313.76±25.43)mGy·cm、(5.27±0.88)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计算信噪比、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背景噪声、图像质量评分[(15.67±0.48)Hu、(4.78±1.02)分]均高于对照组[(8.31±0.35)Hu、(3.55±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T值高于对照组[(452.96±24.38)Hu比(387.12±43.09)Hu],CNR值低于对照组[(33.17±3.54)比(36.21±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扫描肺动脉血管中取得质量相同的图像时,小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对比剂与辐射的使用剂量,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 多排螺旋CT 剂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CTP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与触发点位置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海滨 李立强 +4 位作者 张振明 尹晓霞 曾凡学 杜小蕊 董险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of the pulmonary artery,CIPA)触发点位置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6... 目的:探究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of the pulmonary artery,CIPA)触发点位置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66例,给予患者CTPA检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检查时触发点感兴趣区(ROI)为肺动脉干,阈值:80 HU,对比剂总量:50mL;而观察组患者检查时ROI为上腔静脉内(主动脉窗水平位置),阈值:90HU,对比剂总量:30mL;药物注射完毕后,追加20mL 0.9%氯化钠溶液,注意流率相同。并对肺动脉栓子检查进行不同处理重组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T值以及肺动脉诊断准确性。结果:66例患者中,经金标准“X线肺动脉造影”,确诊为PE的患者40例,存在684个栓子,三种方式对左右肺动脉干检测均为100.00%,另外MPR对段肺动脉、叶肺动脉、亚段肺动脉的检出率为100.00%,仅亚段以下肺动脉较低,而MIP对该段检出率高达92.00%。检查后,观察组右下肺静脉、肺动脉干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PA检测后6级肺动脉显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A检查中,ROI上腔静脉有利于提高图像清晰度,提高质量,并且可节约对比剂用量。而MPR与VRT、MIP相对比,其检出率更高,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显示效果,保证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成像 触发点 肺动脉栓塞 影像学
下载PDF
MRI急诊快速评价指导的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研究
7
作者 徐秀华 刘子芳 +2 位作者 张海燕 王海滨 高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6期159-161,共3页
针对MRI急诊快速评价指导的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病患入院后立即对其采用CT平扫(包括CTA和CTP检查),排除低密度梗死病灶患者... 针对MRI急诊快速评价指导的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病患入院后立即对其采用CT平扫(包括CTA和CTP检查),排除低密度梗死病灶患者。然后采取MRI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具体检查项目包括:MRS(磁共振波谱)、DCE-MR(动态对比增强)、DWI、T1W1和T2W1。通过MRI快速成像序列检查筛查出超急性期脑梗死病患,随即对确定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病患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总结治疗和预后的效果。结果:通过MRI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后筛选出超急性期脑梗死病患53例,对5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急诊中在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MRI快速成像序列检查能够及时地筛选出超急性期心梗患者,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挽救病患生命。MRI急诊快速评价指导的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急诊快速评价 超急性期脑梗死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下载PDF
CT与MRI联合运用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诊断准确率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高云 陈伟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58-60,共3页
分析CT联合MRI影像在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方面的应用意义。方法 以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我院已确诊的直肠癌患者为例,共计93例,再对所有患者进行CT和MRI影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术前分期,将其与患者... 分析CT联合MRI影像在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方面的应用意义。方法 以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我院已确诊的直肠癌患者为例,共计93例,再对所有患者进行CT和MRI影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术前分期,将其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作比对,明确检查方案诊断差异。结果 手术病理显示,直肠癌术前分期T1~T2期、T3期、T4期分别有22例、40例、31例,CT检查对应检出率59.09%、77.50%、83.87%,MRI影像检出率为86.36%、85.00%、87.10%,联合组的T1~T2检出率95.45%、T3期检出率97.50%、T4期可达到100.00%,对比可见,联合组明显优于两项单独诊断,差异显著(P<0.05);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上,联合组(95.70%)与CT检查(73.12%)、MRI检查(81.72%)相较,也可见组间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能够有效地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两者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分期的准确度,并且该种组合方式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能够为后期临床医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结阳性 CT检查 MRI影像 诊断率
下载PDF
MRI与螺旋CT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诊断准确性
9
作者 高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63-65,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MRI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4例结直肠癌病人,研究时间跨度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其中病理分期为:再对所... 本研究旨在探讨MRI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4例结直肠癌病人,研究时间跨度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其中病理分期为:再对所有病人分别进行MRI检查与螺旋CT扫描,分析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效能。结果 数据显示MRI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准确率高达94.05%,而螺旋CT扫描的准确率仅为83.33%,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更有效的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方式,其准确率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结论 MRI检查与螺旋CT扫描均能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发挥显著作用,但就二者相比较来说,MRI检查准确性更高一些,说明MRI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肿瘤信息,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影像 CT扫描 结直肠癌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研究
10
作者 徐秀华 刘子芳 +2 位作者 张海燕 王海滨 高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36-238,共3页
探讨急性脑梗死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头部MRI)和观察组(60例,采用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 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灌... 探讨急性脑梗死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头部MRI)和观察组(60例,采用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 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灌注图像,对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萎缩、脑水肿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丘脑萎缩率、脑水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 血管造影(CTA)能有效诊断出急性脑梗死继发性损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脑灌注成像 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