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教学法在肝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华龙 曲伟 +2 位作者 张冰 张蕾 蔡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在肝病科临床带教中采用目标教学方式的价值。方法我院肝病科自2018年1月1号开始实施目标教学临床带教模式,并选择52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2016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与实施后(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1日... 目的研究在肝病科临床带教中采用目标教学方式的价值。方法我院肝病科自2018年1月1号开始实施目标教学临床带教模式,并选择52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2016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与实施后(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1日)临床实习生综合能力考核评分与教学满意情况,并对这52名临床实习生所服务的231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对实习生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目标教学实施后的实习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病例分析考核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教学实施后实习生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与实践能力及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满意度分别为100.00%(52/52)、94.23%(49/52)、96.15%(50/52)、98.08%(51/52)高于实施前的90.38%(47/52)、80.77%(42/52)、82.69%(43/52)、86.54%(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教学实施后患者对临床实习生的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健康教育及心理关怀满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病科临床带教中采用目标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临床实习生 目标教学法 教学满意度 肝病科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胃溃疡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丁勤 杨楠 高凌龚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7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胃溃疡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常模组)给予常规护理,一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胃溃疡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常模组)给予常规护理,一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常模组高(P<0.05)。护理后,试验组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并发症处理、自我管理方法、生活管理方法的掌握度评分均较常模组高(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健康行为(健康责任、营养状态、人际关系、运动锻炼)评分均较常模组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掌握度,强化其健康行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胃溃疡 健康行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模式在胆源性胰腺炎ERCP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丽君 丁勤 +2 位作者 徐玲 李娜 陈春香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性护理措施联合知信行理论(KAP)健康教育在胆源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RECP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胆源性胰腺炎ERCP治疗,术后对照... 目的:探讨性护理措施联合知信行理论(KAP)健康教育在胆源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RECP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胆源性胰腺炎ERCP治疗,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疾病认知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腹部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认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模式对胆源性胰腺炎行RECP术后患者的应用,可增加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理论模式 针对性护理干预 胆源性胰腺炎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华龙 蔡楠 +1 位作者 巨爱宁 张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8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对肝硬化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入的肝硬化患者总计1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的健康体检者总计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开展生化项目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总胆红素(TB... 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对肝硬化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入的肝硬化患者总计1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的健康体检者总计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开展生化项目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Ⅲ型前胶原(PⅢ)、层黏连蛋白(LN)及IV型胶原(CIV)的水平。结果观察组AST、TBIL-γGT高于对照组,A/G、ALB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PⅢ、LN以及CIV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生化检验,其生化指标会出现异常改变,此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肝硬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检验项目 肝硬化 疾病诊断 效果评价 健康体检者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